黃穎敏 鐘志平 陳金泉


摘? 要: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專業亟需吸收地理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這既是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新發展階段的需要。該文分析了城鄉規劃專業應對國土空間規劃改革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地理系列課程建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創新和教學評價細化等方面提出教改思路,以期更好地服務新時代人才培養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 城鄉規劃? 地理學?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F20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0(b)-0000-00
Study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of Urban Rural Planning Major in the Era of National Land Use and Spatial Plan
HUANG Yingmin? ?ZHONG Zhiping? ?CHEN Jinq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urban rural planning major should absorb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methods from geograph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in the Era of national land use and spatial plan. Thi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but also the need of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talent cultivation questions of urban rural major toward to national land use and spatial plan.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dea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ography series cours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fin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land use and spatial plan; Urban rural Planning; Geography; Curriculum system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中國的規劃體系進行了“多規合一”的探索,試圖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規劃科學地融合到一個規劃當中。經過多年的實踐,尤其是近年我國城鄉與區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出臺,正式確立了國土空間規劃作為新時期中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和治理的基本依據,并要求教育部門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建設的研究[1]。雖然行業和學界一致認為城鄉規劃專業的政策性、綜合性、實踐性和跨學科等特征仍將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發揮主導和組織作用,但由于國土空間規劃的更具系統性、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決定了城鄉規劃專業不能解決國土空間規劃的所有問題[2]。因此,城鄉規劃學科建設亟需不斷融入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以適應新時期國家對空間治理的需求。這對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貫徹落實及國土空間規劃實踐中,除了城鄉規劃學之外,涉及最多的是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方法[3]。地理學3個二級學科都與國土空間規劃密切相關,自然地理學關注資源環境變化,人文地理學關注人文經濟現象,地理信息科學提供技術與方法,且分別對應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當前,國內許多城鄉規劃專業都開設了部分地理學系列課程,如《城市地理學》《區域規劃》《城鄉地理信息系統與分析》等。在新時代,面對國家對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新要求,有必要對城鄉規劃專業地理學類課程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考核,甚至人才培養目標做出新的調整,以培養學生更好的知識體系和專業素養,并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在西方國家,城鄉規劃專業已從以物質空間規劃為主要內容的階段發展到理論研究與規劃實踐并存的階段[4]。與國外城鄉規劃學側重“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等理論和意識形態研究”不同,我國城鄉規劃學的發展受國家和地方政策驅動明顯,呈現較強的任務帶學科的“發展主義”和“實用主義”特征[5]。雖然在2011年,中國的城鄉規劃專業已經升級為一級學科,并要求擴大研究范圍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但中國的城鄉規劃教育仍以物質空間規劃為主[6]。西方城市規劃理論一般可分為城市理論和規劃理論,城市理論關注城市本身,從不同角度研究城市發展及城市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與機制的理論;規劃理論則是關注作為人類干預城市發展、解決城市問題的一種努力,即規劃工作的理論[7]。總結二戰以來的世界城市規劃理論,其主要產生于西方國家,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城市規劃較早開啟了與其他學科的融入探索[8]。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了城市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本科學位(The Bachelor of Science in Urban Science and Planning with Computer Science),探索城市規劃和計算科學的深度融合,并取得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當前,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國土空間規劃的新要求,城鄉規劃理應吸收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在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及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的背景下,該文主要探討城鄉規劃專業如何融入地理學的學科優勢,探索城鄉規劃專業如何進行地理學系列課程改革,以更好地推動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 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普遍問題
1.1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的融入還存在不足
雖然城鄉規劃學在國土空間規劃中仍起主導作用,但是城鄉規劃的內容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比重明顯下降。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內容通常涉及地理學、經濟學、生態學、環境學、農學、林學、地質學和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雖然如此,當前的城鄉規劃專業沒必要也不可能全部融入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而是應該根據高校自身的學科優勢主動地吸收其他專業和學科的特長,以便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繼續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而地理學的綜合性特征及人地關系研究傳統正是城鄉規劃專業在參與國土空間規則中可以完全融入和吸收的學科。
1.2重物質空間規劃與設計,輕理論知識培養的課程體系
雖然城鄉規劃學已升級為一級學科,但是受學校開設專業背景以及師資學科背景以建筑學為主的影響,大多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及畢業要求,仍然只重視物質空間規劃與設計的訓練,忽視了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研究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學生選擇城市設計作為畢業設計,較少學生選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開展畢業設計,或者做城市研究的畢業論文。
1.3新技術與方法的教學滯后于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
由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內容的新要求與新變化,比如“三區三線”的精確劃定、資源環境承載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等,必須熟練掌握ArcGIS等地理信息科學的相關技術方法,但是目前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課程設置對這方面的教學還相對薄弱。
1.4理論類課程的教學缺乏相互協調
由于地理類系列課程通常由不同教師進行講授,所以存在講課內容重疊,教學方式差異,教學重點缺乏協調的現象,不利于學生有效吸收理論知識以及提高專業素養。此外,由于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五年制學分所限,本身就開設了大量建筑學的課程,如果理論系列課程不進行結構優化則難以發揮人才培養的作用。
1.5學生專業興趣激發與職業發展相結合不足
城鄉規劃專業由于受固化式的建筑學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要求,及學生自身知識背景與思維方式的影響,并非所有學生都對物質空間規劃與設計都感興趣,部分學生在接受建筑學訓練的低年級階段存在厭學情緒,但是到了高年級許多學生都會選擇報考學術型的城鄉規劃學專業碩士,甚至理論性更強的人文地理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無法較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難以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專業興趣與長遠發展,甚至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還存在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方面培養上的不足。
2 適應國土空間規劃的城鄉規劃專業地理學系列課程教改主要路徑
2.1 建立具備從事國土空間規劃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的要求,城鄉規劃專業的政策性和實踐性特征,其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理應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必須加大力度培養具有從事國土空間規劃和開展一定城市研究能力的學生。在這過程中,地理類系列課程能夠更有助于上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此外,根據地方院校“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定位,如建設最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大學,以及發揮學校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工程、采礦工程以及地理學等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本科和碩士專業的學科優勢,應融入相關特色課程,大力轉向更具“國土空間性質”的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因此,可以嘗試在城鄉規劃專業的基礎之上,開設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設計2個本科生人才培養方向,以更好地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學生差異化的專業興趣方向。
2.2 建構地理學系列特色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素養
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進行人才培養,激發學生多樣化的專業興趣,并滿足其職業發展。城鄉規劃專業五年制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系統性開設地理學系列課程(詳見圖1),讓學生有更多的專業興趣方向的選擇,而不是只側重建筑學課程的學習。
在現有地理學系列課程的基礎之上建議:(1)在大一期間,開設《城市概論》作為學科基礎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2)在大二期間,學生從國土空間規劃方向分流之后,開設《綜合自然地理學》和《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等學科基礎課程,提高學生地理知識與技術方法原理的領悟能力;(3)在大三期間,開設《人文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國土空間規劃原理》等學科基礎課程,以適應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4)在大四期間,開設《城市研究專題》和《國土空間規劃GIS技術應用教程》作為專業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的運用能力,也為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專業基礎;(5)在大五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撰寫。
圖1 城鄉規劃專業“3地”課程體系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應用
2.3 改革教學內容,提升理論課程學習效率
城鄉規劃專業地理類系列課程改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建立系統化的教學內容。通常開設的本科階段地理學系列課程中,比如:《城市地理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3門課程的理論知識有重疊之處,比如認識城市空間結構的伯吉斯的同心圓理論在3門課程都有所體現。因此,授課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之前,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化和框架化的梳理,刪除重疊內容,并細化各課程的重點內容,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效率。二是建立專題化的教學內容。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3門課程可分別建立“宏觀-中觀-微觀”尺度的國土規劃專題,讓學生在不同的課程中學習和掌握同一尺度國土空間規劃的專業知識。
2.4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有可能降低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可能導致學生不明白地理學系列課程的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重要性。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創新:一是小組式教學。在授課之前,讓學生自由組成4~5人的學習小組,經過準備每個小組至少嘗試一次的章節講解。二是討論式教學。教師每門課程至少設計3次的討論課時,提出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科學問題,組織各小組進行開放式的討論。三是建立田野調查式實驗課程。在相關實驗課程中,鼓勵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對所熟悉的城市或鄉村進行調查,讓學生熟練掌握田野調查、數理統計和文獻分析等方法的運用。
2.5細化教學考核,構建教學效果評價長效機制
教學考核方式可以嘗試3個方面的改革。一是課程教學考核。嘗試將小組式學習的課程納入考核機制,采用多元評價機制,除了教師可以為小組打分外,學生也可以為其他實驗小組打分。二是優化畢業論文考核。鼓勵學生選擇畢業論文作為畢業課程,制定畢業論文的評價標準,如注重理論運用和調查分析,降低物質空間表達的分量。三是定期召開人才培養座談會,構建教學效果評價長效機制。每年畢業時期,邀請優秀畢業生與下一屆學生進行就業與升學心得座談會,討論本科階段課程學習效果。
3 結語
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專業應主動吸收融入地理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這既是我國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等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也是我國城市與區域全面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迫切需要。該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城鄉規劃專業面向國土空間規劃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地理學系列課程建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創新和教學評價細化等方面提出教改思路。通過教改使城鄉規劃專業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服務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貢獻規劃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6):6-9.
[2] 黃賢金,張曉玲,于濤方,等.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筆談[J].中國土地科學,2020,34(8):107-114.
[3] 陳宏勝,陳浩,肖揚,等.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學科建設的思考[J].規劃師,2020,36(7):22-26.
[4] 孫鵬.西方社會思潮影響下的空間規劃范式轉變——兼論城市規劃與人文地理學的學科融合[J].城市規劃,2016,40(11):67-71,100.
[5] 劉云剛,許學強.中國地理學的二元結構[J].地理科學,2008(5):587-593.
[6]謝滌湘,楚晗,譚俊杰.城鄉規劃專業人文地理學系列課程教改研究[J].大學教育,2020(5):80-83.
[7]張庭偉.梳理城市規劃理論——城市規劃作為一級學科的理論問題[J].城市規劃,2012,36(4):9-17,41.
[8]黃穎敏,薛德升,黃耿志.國外城市非正規性研究進展及啟示[J].人文地理,2017,3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