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要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要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指出。
“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分析論證,幫助被督察對象找準問題,強化督察結果運用,切實推動問題解決。要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查深查透查實存在的問題,確保督察結果經得起檢驗。”
——11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
“堅持系統治水、科學治水、源頭治水,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扎實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建立健全河涌管養長效機制,打造生態美麗的幸福河湖,努力實現江河安瀾、秀水長清。”
——11月26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到中山市調研時強調。
“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疫后綠色低碳復蘇,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中方愿繼續與韓日一道,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踐行多邊主義,用好包括‘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在內的合作平臺,推動‘中日韓+X’生態環保合作,加強綠色發展經驗分享,為東北亞乃至更大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p>
——12月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第二十二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上指出。
“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大氣質量邁向國際一流,治水從‘治污’向‘提質’邁進,協同推進‘無廢城市’和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探索減廢降碳新路徑,為創建‘珠三角無廢試驗區’提供深圳經驗。加強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干部隊伍。”
——12月2日至3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賴澤華調研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指出。
數字
207億
近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的通知》,對2022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做了具體安排。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總計207億,與2021年的150億元相比,增加了57億元,增幅為38%。
21.6萬噸
12月2日,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在福建省正式上線運行。福建省東南電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鴻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福建華電可門發電有限公司等企業現場通過“福建省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進行交易,短短一小時成交21.6萬噸配額。
5項
為支撐相關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水質 28種有機磷農藥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水質 滅菌生物指示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 生物學檢測法》《水質 疊氮化物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水質 9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和雙酚A的測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水質 銦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7028家
《廣東省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辦法》實行以來,全省已有7028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掇k法》明確,如執法人員通過非現場檢查等方式發現企業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線索,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或其他需要現場檢查的情形,將立即啟動對正面清單企業守法情況進行現場核查。正面清單企業因管理不善導致超標排放且未主動報告,或存在其他惡意違法行為的,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罰,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及時移出正面清單,列為“雙隨機、一公開”特殊監管對象,并向社會公開。
1300多座
近日,云浮市生態環境局公布數據,該市目前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300多座,55個鎮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建立了市級統籌指導、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政府為落實主體、村級組織和第三方單位組織實施建設和運維的模式,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
150家
為幫扶企業落實做好排污許可證證后管理工作,中山市生態環境局三鄉分局邀請市排污證審核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于11月26日—29日舉辦三場專題培訓班。三鄉鎮轄區共計150家排污許可證企業參加此次培訓會。
事件
廣東開展首屆生態環境保護
執法大練兵實戰比武
11月25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中山市舉辦2021年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實戰比武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級以上市的21支代表隊參加比武。這是廣東省生態環境系統首次以實戰比武的方式進行執法練兵。
粵贛舉辦跨省聯合演練
11月24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會同江西省生態環境應急調查中心組織廣東省河源市、江西省贛州市聯合開展了東江流域跨省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此次演練模擬了東江流域省界上游江西省尋烏縣一輛運輸波爾多液農藥貨車側翻罐體泄漏導致河流污染場景,粵贛兩省共同啟動聯防聯控機制,成立應急聯合指揮部,經研判會商決定借鑒“南陽實踐”先進經驗——“以空間換時間”,在尋烏縣銅鑼電站完成受污染水體的截留、削減、處置等工作,阻止受污染水體進入廣東省,防止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珠中江”三市共建環境風險聯合防范體系
11月25日,珠中江三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合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山市三角鎮舉行,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簽訂了《珠中江三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合合作框架協議》。三市生態環境部門將通過建立長期、穩定、可靠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提高突發環境事件防范和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小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
韓江流域四市攜手守護母親河
12月3日,韓江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在汕頭市召開,韓江流域汕頭、河源、梅州和潮州四市生態環境局分管領導和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協調下,汕頭、河源、梅州、潮州市四市生態環境部門聯合簽署《廣東省韓江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
東莞市舉辦第三屆自然嘉年華
近日,2021年東莞第三屆自然嘉年華在東莞植物園舉行,眾多市民現場參加活動,逾10萬網友通過“東莞生態環境”政務抖音現場直播及網絡圖文直播在線觀看。28家自然教育機構在現場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引領廣大市民提升環境保護意識?;顒蝇F場同時展出100幅“生態東莞,美麗家園”——東莞市治污攻堅主題攝影大賽優秀作品。東莞市中小學生植物觀察比賽也于當天同步啟動。
阿勒泰地區首部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專著出版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編著的《綠水青山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新范式——阿勒泰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建設實踐》一書出版。該書共10章,集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理論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于一體,詳細介紹了新疆阿勒泰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的布局與實施、現狀與問題、任務與目標,提出了修復思路與路線,列舉了項目實施所取得的進展與成效。
新政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
(2021—2025年)》印發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斗桨浮诽岢觯?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亂倒亂排得到管控;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關于深化生態環境領域依法行政 持續強化依法治污的指導意見》印發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深化生態環境領域依法行政? 持續強化依法治污的指導意見》?!兑庖姟分黧w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主要原則、總體目標,側重于提升生態環境領域“尊法”意識;第二部分為主要措施,圍繞依法治污的目標要求,系統推進生態環境法治建設重點工作,側重于構建生態環境領域“學法、守法”新格局,包括“十一個持續”;第三部分為重點領域和重要手段,針對生態環境部門主要業務工作,運用法治手段予以保障,側重于提升生態環境領域“用法”水平,包括十一個“依法推進”。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印發
12月3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兑巹潯分赋?,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這是我國首個針對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出臺的專項實施方案,對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和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秾嵤┓桨浮穲猿稚鷳B優先、系統保護的基本原則,以加強長江珍稀瀕危物種資源保護、修復重要水生生物關鍵棲息地、提高漁政執法監管能力、健全水生生物資源及棲息地監測體系、提升長江生物物種保護技術水平為重點任務,通過統籌加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推進長江生態系統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印發
11月14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制定《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兑幎ā返某雠_有助于推進依法行政,規范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行使,適用于全省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行政處罰裁量。各地級以上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在規定的基礎上,參照制定適用于本轄區的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權。
《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出臺
日前,《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批準通過。這是河源制定的第五部地方性法規。一直以來,河源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僅成立了河源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還印發了《河源市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加強聯合執法等多項舉措對揚塵污染進行管控。在多方努力下,“河源藍”名片不斷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