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誠


“想通了!不在禁養區養豬了,種植金柚。”
今年7月,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上坑村養殖戶陳叔主動關閉了自已位于禁養區的養豬場,并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粵北監察專員辦(以下簡稱“粵北監察辦”)、城東鎮政府、上坑村村委會的協調幫助下,開展了金柚種植。此前因對禁養區政策的不理解以及對補償標準異議等問題,該養殖戶未按時退出禁養區養殖并多次信訪。
“這類群眾信訪問題,在解決過程中不能只是采取‘一律關停’等簡單做法解決,而是要積極引導,給予合理過渡期。否則,矛盾很難化解?!被洷北O察辦負責同志介紹說。
陳叔從信訪戶到幫扶戶的身份轉變,是廣東省生態環境監察工作堅持系統觀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具體體現。環境監察特別是駐地環境監察,因為職責的緣故,在一些人看來就是“挑刺”“查問題”“找麻煩”。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區域監察辦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堅持用系統觀念統籌和推進工作,做到監管中有服務、服務中有監管,有效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積極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盯辦督導+合力推進——
補上地方治污“短板”
“我們調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惠州市大部分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在本市一家公司處理?!笔∩鷳B環境廳珠三角監察專員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這家工廠處理能力怎樣?多大規模?什么工藝?效果怎樣?”帶著疑問,監察辦工作人員多次到實地一探究竟。結果發現工廠因為處理工藝不穩定,影響處理效果;廠內堆放了大量生活污泥未能及時處理,影響周邊群眾;同時部分生活污泥需再轉外地進行處理,存在較大的環境隱患。
掌握了詳實確鑿的證據后,1月4日,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發出2021年1號督辦函,要求當地按照要求進一步加強生活污泥全過程管理。
“5月、6月,我們又先后兩次進行了督辦,強化盯辦督導,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推動問題解決?!?/p>
“在督辦過程,當地一些部門起初對我們工作不理解,后來越來越積極配合支持。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到達之前,許多問題得到解決。因此還十分感謝我們的前期介入?!?/p>
在省生態環境廳監察督導幫扶下,惠州市生活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得到根本改變,全市污泥有效處理處置能力大大加強。目前,惠州市利用市內現有處理處置能力資源,依托多家小型污泥協同處置單位,有效緩解了污泥處理處置能力缺口。市政府還規劃打造污泥干化焚燒的模式,爭取每個縣(區)有一家國企兜底,指導污泥處理企業穩住現有處理能力,推進一批污泥熱干化生產線建設,爭取2023年起實現生活污泥穩定處置能力達1450噸/日,充分保障生活污泥處理處置能力需求。
明察暗訪+技術幫扶——
守好老百姓“水缸子”
“今年雖然干旱,但比較前幾年水庫的水還多了,水也更清了!”望著一泓清水,家住潮南區大龍溪水庫旁簡樸村的李伯喜笑顏開地說。
位于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的大龍溪水庫,是當地約40萬人的“水缸子”。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曾有一家非法采石場,后被依法取締,但石場復綠復墾效果不佳,對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和水源涵養造成影響。
樹不存則土流失,土流失則山、水不再,山、水不再則民、田難續。為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治理,讓老百姓喝上、用上“放心水”“安全水”,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粵東監察專員辦(以下簡稱“粵東監察辦”)把大龍溪水庫飲用水源地非法采石場生態修復作為今年重要督辦任務。
4月、8月、10月,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粵東監察辦有負負責同志,通過“明察+暗訪”的方式,穿行偏遠多彎的山路,多次赴現場實地察看采石場生態修復進展情況,并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詳細了解情況,確保水庫水源地生態恢復工作真干實干。
為更好地幫助地方解決有關問題、提高治理成效,7月20日,粵東監察辦發揮自身法律和專業優勢到基層送服務,就飲用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等有關內容,為各有關部門講課。
“這次講課得到大家一致好評,許多部門同志表示深受啟發,對水庫水源地如何依法、科學、精準開展生態恢復工作起到實實在在的幫助?!鄙穷^市生態環境局潮南分局的同志介紹道。
目前,大龍溪水庫非法石場通過栽種木麻黃、大葉相思、勒杜鵑等樹苗,播撒草籽,邊坡種植芒草等復綠措施,已治理恢復面積195畝,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成效。
持續督辦+多方協調——
把好事辦實辦到底
“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出來了。我們要發揮省廳駐地督察辦的職能優勢,協調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努力把好事辦實辦到底?!笔∩鷳B環境廳粵西監察專員辦(以下簡稱“粵西監察辦”)工作人員說。
這位工作人員提及的新老問題是吳川市樟鋪鎮金雞村委會三浪村的雞糞臭味擾民問題。該村是種雞傳統養殖大村,全村種雞養殖高峰期間可達3億羽以上。為解決長期以來雞糞惡臭露天堆放、暴曬、焚燒等面源污染問題,吳川市于2018年11月建設了兩家雞糞處理廠,通過發酵工藝生產有機肥,集中處理處置本村產生的雞糞。但由于兩家雞糞處理廠臭味處理工藝相對落后,成為新的污染源,給主導風向下風向石狗塘村的村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為此,粵西監察辦先后督導30余次,推動雞糞處理廠投入資金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雞糞處理廠散發的臭味,緩解了臭味對周邊群眾的影響。但由于處理廠選址問題(距離石狗塘村不足500米)這一“硬傷”,以及在原臭味處理工藝升級改造難度較大,盡管雞糞臭味經處理達標排放,但仍未徹底消除對石狗塘村等周邊村莊的環境影響,臭味擾民問題仍多次被投訴。今年5月,兩家雞糞處理廠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停產。
“目前不是種雞養殖高峰期,兩家雞糞處理廠停產,三浪村養殖戶雞糞暫且打包外運消化,但外運過程中也會產生臭味污染。一旦高峰期來臨,外運消化能力將不足,大量雞糞出路將成問題,很可能再次出現養殖戶雞糞就地堆放、暴曬,惡臭擾民問題。”三浪村群眾對此充滿擔憂。
重新選址建廠,使用新的處理工藝,是現階段有效解決當地產業發展與環境污染矛盾的最好選擇。為解決三浪村村民的“擔憂”和石狗塘村村民的“煩惱”,自舊廠停產后,粵西監察辦就一直積極協調當地和有關部門幫助新廠選址。7月底,經綜合考慮,初定新廠位置。
12月8日,粵西監察辦有關負責同志再次實地調研推進新廠建設工作,詳細了解項目選址可能對周邊村莊造成的影響、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進展、項目規模、臭味處理工藝等情況,并一一聽取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雞糞處理企業和群眾的意見和訴求。
“嚴監管就是好服務。前期工作做足做到位,今后經營發展才能可持續。我們企業一定會采用成熟而且先進的處理工藝,力爭做成行業標桿?!彪u糞處理廠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
守住底線+精準治污——
務求環境整治實效
“感謝生態環境部門的理解和關心!讓我們企業能夠繼續生存下來。上了治污設施、做了環境治理后,今后能夠更加安心放心生產、做大做強?!?/p>
近日,梅州興寧市匯龍輪胎翻新廠“化險為夷”。在省生態環境廳粵北監察專員辦以及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指導幫助下,企業打磨工序產生的粉塵已增設了布袋除塵裝置收集處置,硫化工序產生有機廢氣安裝了廢氣收集管道,加裝了噴淋和活性炭處理設施,有關手續在業務部門指導下正在補辦,完善污染治理后重新生產。
今年1月,群眾反映梅州市興寧市龍田鎮涼傘村多家無牌無證工廠污染環境。為全面準確掌握污染來源,粵北監察辦多次會同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對投訴所在區域進行全覆蓋摸排。經排查,該區域內共有23家在產企業,主要為中小微企業,涉及塑料加工、木材家具、輪胎翻新等行業,部分企業存在環保手續不齊全、治污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中小微企業發展不容易,特別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企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周邊群眾環境權益的同時,確保企業依法治污,認真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是“雪上加霜”還是“雪中送炭”?監管部門選擇了后者,要求企業限期整改,完善環保手續和污染防治設施,符合要求后可繼續生產。
經過6個多月各的方共同努力,涼傘村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企業生產有了更好保障,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也有了極大改善,群眾對整治效果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