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燕
“新四史”,即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近百年中國近、現、當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努力自強的偉大見證。因此,向大學生推行“新四史”的學習,不僅是將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還可以使大學生充分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其一,中國共產黨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進步的實踐史。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肩負反帝反封建任務的革命組織。1927 年,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的不斷迫害之下,毅然決然成立自己的革命武裝,戰略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同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戰,并提出全面抗戰的基本路線與持久戰的基本方針。1946年,國民黨統治者不斷發動內戰,經過三年的艱苦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成功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新中國。
其二,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不斷建立新中國的經驗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沖破重重阻礙,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功推翻欺壓人民多年的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主義三座大山。面對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逐步確立新中國的國體、政體、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并在國際上逐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并據此矛盾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及方法,通過不懈努力與奮斗,在兩個一百年到來之際,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國際影響力空前強大,徹底扭轉了一百多年以來屈辱、貧困的歷史,因此,學好新中國史是當代大學生愛國、強國的重要前提。
其三,改革開放史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具有中國特社會主義制度一部創新史。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探索,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謀發展的目的愈發明確與堅定。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是中國成為強國的必經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同時也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不僅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做出了榜樣,也同樣成為當代大學生努力奮斗的偉大動力。
其四,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中國共產黨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史。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共產黨逐步完成歷史任務,并在發展的同時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的理論經驗后,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等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繼續書寫“建設社會主義”宏偉篇章,并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下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驅動下,持續貫徹四個全面的總布局,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我們的新發展。
眾所周知,2021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從失敗中積累經驗,不怕困難、勇于奮斗、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是當代大學生最值得學習的榜樣。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新四史”具有如下特點:
其一,內容豐富。“新四史”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一部貫穿了近一百年中國的發展史,包括了近百年來中國發生的所有大事,比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改革開放等等重大歷史事件。在此過程中包含的內容豐富,需要大學生了解、掌握的內容更多,這也成為“新四史”學習的第一個特點。
其二,時間跨度長。除了內容豐富外,“新四史”內容的時間跨度也很長。如果從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算起,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如果從社會發展史來看,“新四史”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積淀。而在這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發展史已經與中國歷史牢牢結合,在與歷史的結合中,形成了如今的“新四史”,并且在歷史的考驗下,逐漸被證明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思想與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在5000 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由此可知,時間跨度長也就成為“新四史”學習的第二個特點。
“新四史”是當代大學生為之努力與奮斗的指導思想,品讀“新四史”,爭做新青年是當代大學生要完成的宏偉目標,而在教育過程中如何能夠將內容豐富、時間跨度長久的“新四史”與大學思政教育聯系起來是目前大學思政課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了解‘四史’是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高校思政課不僅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主渠道。”為了更好地貫徹《方案》中的要求,將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學結合在一起,對當代大學生了解和學習“新四史”、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及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新四史”的內容。可以說,紅色主旋律歌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在音樂領域相結合的產物,其主體內容也與“新四史”息息相關。因此,將二者有效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大學生們展示近百年來中國的歷史。在培養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同時,使其牢記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其次,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紅色主旋律歌曲的創作背景大多與時代背景相匹配,其旋律都是慷慨激昂、催人向上,其內容多與時代背景相連。例如:展現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義勇軍進行曲》,展現以建立新中國為第一個偉大勝利的《歌唱祖國》,展現改革開放優秀成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不忘初心》等歌曲。通過對這些歌曲的學習,向廣大青年學生展示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感受中國近百年來的偉大變化,并幫助大學生提升國家榮譽感、社會榮譽感,提升偉大的國家在大學生心中的自豪感。
最后,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育的結合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以往照本宣科的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難免有枯燥乏味之嫌,學生的反響不盡如人意。而將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育相結合,不僅是以新的教學形式展開思政教育,更能夠讓大學生有煥然一新的感覺。這樣既可在培養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同時,又能更好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使得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新四史”的教育,從而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形成優秀的思想品德。同時,也為高校的思政教學方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新時代”教育的新征程上,我們不僅要明確方向,更該具體到教學實踐中。那么,究竟該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和策略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第一,教師通過講授紅色主旋律歌曲激起大學生對“新四史”學習的興趣。音樂是傳播思想與文化的優秀載體,無論是否對音樂感興趣的人都會被音樂的旋律所吸引,通過音樂來向大學生展示“新四史”的內容是非常有效的。當代“00后”的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是流行音樂,對紅色主旋律歌曲的興趣并不濃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精選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保留適合與“新四史”結合的部分以及能夠完美展示“ 新四史”內容的部分。與此同時,注意與現在流行音樂的結合,使紅色主旋律歌曲更能被大學生所喜歡,并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學的結合中去。如,兩年前“快閃”節目的《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我的祖國》《歌唱祖國》《我愛你,中國》等曲目。
第二,教師在“新四史”的教學中突出紅色主旋律歌曲的主導地位。在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學的結合中,以紅色主旋律歌曲為載體,其應當處于主導地位,要將紅色主旋律歌曲的主題思想及創作背景與“ 新四史”的內容有機結合進行講授。比如,在講解抗日戰爭史的時候,可以先向大學生介紹《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并通過對《義勇軍進行曲》的賞析,感受中華民族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的掙扎,及優秀的中華兒女不屈奮斗的壯烈情景。再比如,誕生于1951 年的《歌唱祖國》,此時中國已經以嶄新的面貌面向世界,向世界宣告偉大的中國正在走向復興,該曲的誕生使中華兒女在建設新中國時,目標更明確、信心更堅定與團結,同時也展現出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之下義無反顧投身到新中國建設中的決心。由此可見,紅色主旋律歌曲的主題思想及創作背景可以深化大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新四史”的內容,同時不斷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第三,在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教學過程中必須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學習并理解“新四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目標,紅色主旋律歌曲是大學生學習并理解“新四史”的重要手段,而教師是重要傳播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有優秀的政治素養,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堅守共產主義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將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的結合做到最優,才能最大限度地將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結合起來。
第四,高校積極開展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結合的活動。高校是為大學生提供教育的優秀平臺,因此合理利用高校這個平臺是促進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相結合的重要方式。高校應在校園內大力舉辦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結合活動,將代表各個時代的知名歌曲及其主題思想、創作背景廣而告之,并且積極在各類紀念日上重點宣傳,并在入學、畢業等晚會上介紹“新四史”、表演紅色主旋律歌曲。另外,各教學單位應積極設計紅色主旋律歌曲與“新四史”結合的方案,并時刻向學生傳播其重要思想,讓大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在做中學、在學中思,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四史”的內容,樹立優秀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綜上所述,“新四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奮斗史,是當代大學生砥礪前行的指導思想。而紅色歌曲與“新四史”的結合恰好能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大學生對“新四史”的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培養大學生對我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高度認知,并且激發大學生積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忘初心、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