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華實業有限公司 宋波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黨中央對企業發展與建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提出多種全新的對策,可以促使國內黨建工作全方位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工作銜接進行深化改革。企業為了將黨建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其可以發揮出更高的作用,需要積極地探尋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措施,以黨建新任務、新形勢作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將黨建工作和經營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彰顯雙方的價值。
企業在生產與經營的時候,需要意識到雖然生產和黨建隸屬不同種領域,但是,二者卻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即二者的目的都是確保企業可以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開展黨建工作的目標為保障黨建可以服務于企業,確保企業生產與經營更順利,助力企業生產與經營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以便于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切實提升。與此同時,黨建工作的推進還可以保障生產經營工作質量更高,促使企業做到保值和增值,其作為企業各項工作的出發點,更是落腳點[1]。
黨建工作是企業在日后發展過程中的內在動力,堅持黨的帶領和領導,重視黨建作為企業在發展時的關鍵目標與方向。企業在推進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意識到較多的生產工作和經營工作都是和黨建工作協調和融合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企業的活力,促使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切實提高,需要在黨建層面上加強和改善。企業中高層在進行選人和用人的過程中,要重視高素質、專業人才黨建隊伍的建設,加強高層人員的管理,目的在于可以將管理人員下派到相關部門,促使企業中的實際生產與經營工作可以和黨建工作一同進行。與此同時,黨建工作必須要逐步地延伸至企業各領域與層級中,發揮基層黨組織積極作用,促使企業中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和先鋒作用,對各種工作的開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可以促使企業不斷進步與發展[2]。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黨組織要積極貫徹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基本要求,嚴格的履行黨建中黨組織需要擔負的責任。企業中全部的黨組織人員均需要全面保證黨建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若是想要將這一目標達成,主要途徑在于緊緊圍繞著企業生產工作和經營工作,搭建黨建工作主體,在其中尋求突破口與切入點,進而把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成果當做是對黨建工作水準檢驗的關鍵方式。黨建工作若是游離于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管理范圍外,會使得黨建工作被弱化,黨建所具有的政治功能難以發揮[3]。
在推進黨建工作的時候,需要站在基層工作的角度。根據深入調研發現,企業中重視經營、輕黨建的問題還存在,甚至有企業生產經營和黨建工作間沒有聯系,造成企業發展中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并沒有意識到以黨建工作為保障,企業可以持續發展。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過黨建的過程中,保障黨員可以經常參與到政治學習中,革新黨員組織生活制度。研究發現,有的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僅僅將經營任務當做是第一要素。一旦企業中收益不良,將會造成企業黨建工作受到較大的影響。上述的兩種問題存在的主要因素,為相關人員意識比較膚淺。這就需要企業能夠積極地將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相融合協調發展,確保企業黨建工作能夠被全面和協同化的提升與落實。
企業黨建和生產經營在進行融合的時候,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切入點不夠明確。雖然黨建和生產經營工作的融合方式多種,但是相關的內容比較少,會造成二者出現融合問題。有的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其中黨務部門和人員配置會出現問題,其中執行能力不足問題凸顯。企業內黨組織人員一般會站在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上對急需轉崗工作進行考慮,而且招收的兼職生比較多,且并沒有接受專項訓練,就會導致企業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不高。
企業在推進黨建工作的時候,需要依照企業自身的具體狀況,組織黨建工作和生產工作、經營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對上述的各項工作進行統一部署,開展一體化的研究與思考,正確依照企業中實際狀況提出相對應的任務目標。但是,在開展實際工作的時候,雖然任務目標被制定出,但是推進的效果相對比較差,落實的效果不佳,導致企業黨建工作實效性不足。而且有的企業所制定的工作機制完善性不足,特別是很難將黨建工作和生產工作、經營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相融合,路徑也不足,沒有建立起黨建工作責任考核評價制度與激勵約束機制 。
隨著深化反腐,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開展,各級黨委通過自身的組織能力優勢和紀律嚴明的傳統,在企業中倡導廉潔之風,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經過黨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黨建工作在企業中取得了多項勝利,在維持企業政治環境健康,防止貪腐問題,推進新生產方式提高企業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黨建工作者繼承了黨建工作紀律嚴明的優良傳統,從而讓各項工作得以深入開展。通過黨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各個企業落實了“抓責任,重監督”的任務目標。在監督檢查環節中,開展了常態化、全面覆蓋化的檢查和教育工作 。在完成自身監督任務的同時,黨建工作者還推動了企業內部督查工作的落實,讓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嚴守底線,開展自我監督工作,從企業內部瓦解和消滅不正之風。
在過去的經營中,用人機制考慮不夠全面,任用的人才在德行和才干方面發展不夠均衡,一些中層干部或后備干部存在明顯的能力短板。企業要認識到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中能夠見微知著,認識到人才身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可能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明確問題之后,企業要根據實際問題開展管理工作,從細微問題入手,建立德才兼備的管理團隊和切中要害的管理方法。在提高干部素質的同時,企業還要加強對黨務人才的培養,不僅要貫徹學習黨的先進指導思想,還要結合實際,讓黨建工作扎根于基層,自下而上提高各個階層的覺悟。為了落實黨的指導思想,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黨建工作考核制度,夯實黨建人員的理論基礎,讓工作者能夠在實踐中落實思想細則,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總結工作方法,落腳于基層、服務于基層,為企業黨建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深化企業改革的核心就是工作創新,黨建人員從基層工作入手,深入了解過去生產經營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從原有的工作優勢和經驗出發,對企業的內部運行機制進行創新和改進,同時改進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促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 。
為了保證黨政建設的順利開展,企業要任命黨建理論扎實、思想覺悟高,且熟悉基層工作的人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讓基層黨組織書記成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樞紐,讓更多黨務人員學會如何將黨建工作扎根到基層當中。企業要支持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的開展,讓各級黨務人員以輪流深入基層或集體培訓的方式,在基層生產經營過程中了解基層工作,促進黨建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互融合。企業可以在基層職工和黨建工作者中樹立典型,通過模范帶頭效應,推進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工作,同時,根據基層員工和黨務人員的實際水平,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實現黨建工作的發展。
企業要根據牢牢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和戰略思想內核,建立相應的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制度,從而達到企業思想根基與黨的發展路徑以及黨建工作開展原則的統一。在根基統一的過程中,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切合實際的階段性目標及過渡方法。
(1)參與決策、完善黨的領導機制。在企業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中,需要將企業黨組織所具有的領導作用充分地發揮出,進而做到控制方向、把控大局以及徹底落實。與此同時,更需要選取優質的黨組織班底,特別是負責人層面上,要貫穿落實黨政一肩挑相關制度,特別需要把黨建工作和企業中人事管理工作能夠落實在同一個部門中,促使工作可以協調、統一。該專門管理模式可以更優質的配足黨務工作相關力量,加強對黨務人員的管理和培養。加之,更需要重視落實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程序,爭取制定出合適的議事規則,明確議事的實際內容和責任邊界,爭取能夠貫徹民主集中制度,把三重一大決策政策進一步落實 。
(2)融入執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運用該武器,將其貫徹、樓市到企業生產和經營全環節中,特別是需要加強企業中的執行力和凝聚力。這就需要將黨組織生活制度落實,對黨員開展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對黨員適時的教育,保障黨員可以投入到企業革新、生產與經營環節中,樹立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而后,可以設立其示范崗位和黨員責任區,推動建設黨員先鋒崗位等各項活動,促使黨員積極地參與到企業黨建工作中,將自身崗位職責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針對困難和緊急問題,黨員需要自覺的沖鋒在前面。與此同時,更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將企業中存在不良思想傾向的員工,黨組織要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可以不定期的與其溝通和談話,做好相關的提示和勸導工作。而后,則需要將企業生產經營工作和黨建工作深入融合,其中包含日常工作、重點工作以及專項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運用其融合的形式,確保企業中工作目標有效實現。還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爭取通過文化建設來打造出屬于企業的實際文化,發揮出自身以及群體作用,開展更多的文化活動以及技能競賽,讓員工以及企業能夠實現共同發展與進步 。
(3)做好監督、營造良好工作環境。發揮監督職能,打造出黨建工作與實際生產經營融合過程中的各項作用,尤其是需要打造出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良好工作環境。首先需要突出監督的實際重點,讓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能夠得以落實,保證企業的實際經營行為符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還需要監督企業的領導人員以及關鍵崗位人員能夠保證正確履職、廉潔從業。其次則是需要進行全方面的監督與管理,開展責任追究制度,無論是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夠有相應的監督與管理制度進行落實。需要經常開展專項檢查、效能檢查、生產經營檢查、談話提醒等等管理,保證企業的改革以及發展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最后則是需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考核制度,這一步驟需要建立起關鍵指標考核體系,讓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進行深度的融合,這也將會成為主要的考核目標。這一考核目標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應用于評先推優、干部任用等方面。
綜上,在新時代背景之下,黨政府對企業黨建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任務。黨建工作和生產工作、經營工作與管理工作間的融合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中黨組織發展的時候,需要積極探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后正視問題,積極的轉變思維,站在執行和決策角度上,對工作融合分析,提升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促使黨建工作、生產經營工作間能夠深入融合,做到兩促進、兩手抓,將企業黨建優勢充分發揮出,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助力我國的經濟可以高質量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