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段銳,鄒召松
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部“雙一流”實施方案的推進,一批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抓住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圍繞“服務地方、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定位,在高校智庫體系中異軍突起,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本文以坐落于湖南衡陽的地方應用型高校—湖南工學院為例,探討其在智庫建設過程中與經濟社會實現的良性互動,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提出建設建議。
相對于中央部屬高校智庫,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能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人才智力方案促進地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湖南工學院智庫建設,秉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影響地方”的宗旨,為衡陽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獻言建策。如:學校與衡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組建了全市首個“經濟發展智庫”—衡陽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地區產業經濟研究基地。該中心以服務衡陽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使命,緊緊圍繞市情需要,依托重點項目,主要在產業布局和企業咨詢等方面籌劃,為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咨詢服務。例如:《基于產業集群的衡陽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模式研究》《衡陽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等成果均成為衡陽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成果,助推衡陽現代產業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另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湖南工學院積極融入到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的建設進程,為打造“數字雁城”獻計獻策。學校緊握數字經濟走廊建設這一契機,以產業融合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抓手,利用學科人才優勢,探索出“企業出題—高校答題—政府助題”的校地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高??萍贾巫饔?。依托本校理工科、經濟管理的優勢學科,推動學科專業鏈精準對接產業鏈,融入數字產業群落,為數字走廊建設提供包括頂層規劃設計、戰略咨詢、云計算、大數據、信創、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軟件工程、網絡及通信技術、系統集成、信息安全、工程造價等方面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在研究、傳承和創新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湖南工學院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筑藝術、機械工程等優勢學科,建立了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雙一流”創新團隊和跨學科創新平臺,協助相關部門和企業做好衡陽市、特別是“世界鉛都”水口山工業文化遺產相關性調研,幫助摸清家底,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理念與措施,其中,智庫專家積極加強與工業相關的創意產業綜合開發,為常寧市打造工業旅游與文化旅游勝地勝景獻計獻策;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工業文化遺產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新資源開發研究”;主編的《尋訪水口山工業文化遺產》一書被評為湖南省2020年第二季度10種“湘版好書”;主編的《水口山工業遺產故事》獲得國家“十四五”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文化的互動,還在于人才的培養。作為湖南工學院重要的文化研究基地—衡陽工業文化科普基地,充分重視地方工業文化,把文化育人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亟處熢O計和開發了一門應用實踐型、探究式小班化課程—《匠心筑夢·工業衡陽的記憶與傳承》,該課程主要采用“課內理論導入”“課外沉浸體驗”“學生研究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分析衡陽工業發展的源與脈、人與事、技與理,教育、引導大學生知史愛國,培育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剡€將日常運行與教學實踐充分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對衡陽市的存量工業文化遺產包括建湘柴油機廠、冶金機械廠、衡陽火車站等進行參觀調研,讓學生充分了解衡陽市的工業發展歷史及衡陽市曾作為國家重點工業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為工業遺產的保護提出相關對策。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高校智庫的建設目標之一。高校智庫通過探索建立產學研協同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緊密對接地方、行業、企業,加快構建學科鏈、科技鏈、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實現“多贏”。在這方面,湖南工學院智庫建設取得了較優異成績。如“水泥新工藝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因其采用了新工藝、新轉化方式獲批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該基地還與全國千家節能示范企業、湖南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開展產學研和成果轉化應用交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和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表率。學?!叭艘蚺c安全工程研究院” 2017年以來年先后與國家核安全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廣核工程公司、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等大型企業建立良好與穩定的產學研合作,形成的一系列成果在國內核電廠與軍工行業廣泛應用,累計減少事故損失10億元以上,聯合企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多項,主持與參與編制國家標準各1部。
此外,湖南工學院與南岳電控(衡陽)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機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天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合作創建了3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如:汽車泵類零部件設計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通過與衡陽華菱鋼管有限公司和衡陽鴻大特種鋼管股份有限公司等鋼管及深加工產業骨干企業合作,共同組建特種鋼管深加工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將課題研究做在車間里、生產線上,不斷提高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度,形成了“三對接”: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學科專業與地方產業對接、科技研發與企業生產對接。
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能夠與地方黨史研究、黨建引領和思想教育實現充分互動。湖南工學院依托市級工業文化研究基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等平臺,深入挖掘地方豐富的紅色文化育人資源,以傳承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認真開展地方黨史研究。智庫重點研究了衡陽地方百年黨史。智庫通過把革命歷史、理論研究與育人實踐相結合,將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了《偉大的水口山工人運動及其寶貴精神財富》教學成果。該成果既能用于大中小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能夠通過博物館、紀念館等載體向社會展示,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智庫在理論學習、政策宣講、支部建設和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服務區域特色黨建,促進黨建工作帶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智庫成員還踴躍擔任理論學習服務專家、理論宣講團專家成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促進地域發展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地方的良好形象,對于提升地方的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衡陽市文化底蘊深厚,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對衡陽城市的提升具有極其重要意義。湖南工學院智庫對衡陽的形象提升進行了相應的調查,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衡陽在抗戰時期經歷了工業內遷,奠定了工業發展的深厚基礎。新中國成立后,迅速成為國家重點工業城市,工業企業達200余家,在鈾礦石的開采冶煉、稀有金屬的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為“兩彈一星”及航空航天等作出了重要貢獻。現代農業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衡陽市衡南縣青竹村,雜交水稻雙季畝產達到1603.9公斤,再次刷新雜交水稻的畝產記錄。
隨著衡陽市強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落實“三高四新”等重大項目穩步實施,并提出構建現代產業強市的重大戰略,打贏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統籌推進,形成較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衡陽市迎來了全新發展機遇?;诖?,湖南工學院智庫積極為地方獻策建言,尤其是關于衡陽如何建設現代產業強市提出了從十二個方面著手的“金點子”:包括綠色衡陽、健康衡陽、制造衡陽、新材衡陽、智能衡陽、能源衡陽、地標衡陽、數字衡陽、開放衡陽、消費衡陽、文化衡陽、學習衡陽。這些成果將對衡陽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意義。
以湖南工學院為代表的一批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實現了校地企的良性互動。但是,這類高校智庫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定位問題、機制問題、人才問題、成果問題等亟待改進。
(1)智庫定位的科學性。作為湖南省的應用型高校,其智庫建設的定位就是“立足湖南、服務湖南”。因此,科學定位就是要求各高校對資源利用率、服務方向、地方及行業發展需求等因素展開充分摸底調研,明確主線,切實找準智庫建設的核心要素。[1]同時,要認真貫徹執行《關于打造“三個高地”促進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和《高等教育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方案》,在定好位的基礎上緊盯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及時面向地方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咨詢,開展關鍵急需的領域的研究。
(2)機制改革的精準性。從運行現狀來看,多數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管理權限不清晰,工作關系多掛靠在科研管理部門,其內部機制仍是“附屬形態”。由于一些科研管理部門仍然沿用的是傳統科研管理模式,其工作機制無法與智庫發展的需要相適應,沒有發揮實際的管理作用,制約了智庫的建設發展。所以,精準改善工作模式,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資源共享的協同機制、實踐檢驗的成果評價機制和兼顧團隊與個人的績效激勵機制尤為重要。特別是橫向項目的管理方面應該做出改革,既要實現科學規范化的管理,又要能夠充分促進地方經濟的良好發展。[2]
(3)人才培養的實用性。人才是智庫最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有別于研究性大學智庫建設,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要參與到人才培養當中。一方面著力挖掘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尤其是為社會培育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另一方面,要智庫應加強自身人才隊伍的建設,要通過選派智庫人才到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學習交流、協同研究等方式,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引入智庫建設中。[3]此外,高校智庫也應該從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組織等方面吸收一定數量的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多元化。
(4)成果轉化的有效性。目前,一些地方應用型高校智庫的研究方向仍具有局限性,致使研究成果應用面小,轉化率低,實際運用少,不能有效落地發揮智庫應有的功能。就湖南而言,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應用型高校智庫就是要主動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尤其是抓住將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這個著力點,堅持成果“促產出”與“重轉化”相結合,提高自身的成果轉化率,形成一批具有“湖南風格、湖南特色、湖南影響”的優秀成果。[4]
(5)合作交流的多元性。要建設高校智庫交流平臺,各地方性高校智庫之間、地方性高校智庫與部屬大學智庫之間、地方性高校智庫與地方研究機構之間、地方性高校智庫與國外高校智庫之間均要加強交流合作,互通有無,通過建立高校智庫聯盟,舉辦研討會、高端論壇、共建會等活動,實現合作交流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