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水新華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陳東初
水資源的規劃是城市規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在水資源規劃中,主要是水資源的供給和保障問題,水資源的承載力以及城市發展中的水資源生態問題都是規劃中重點關注的問題。水資源要規劃合理,必須要關注水資源的需求狀況、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狀況,還有當地的氣候環境問題是否會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需求問題需要與開發的技術能力相適應,因為每一個城市的水資源分布狀態不同,水資源的使用情況也不同,這樣的技術難點需要施工隊伍來考慮,并對此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保證水資源的規劃設計能夠有效實施。
城市的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相應的水資源承載能力也需要不斷增大,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問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跟不上城市的發展,但城市發展規模過小的話,就會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水資源也得不到科學合理的使用,無法發揮其功能。而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分析,能夠解決人民的用水需求,以此來優化城市的建設布局,加快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同時與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是,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及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水資源承載空間失衡造成局部地區水資源短缺。二是,持續的廢污水高排放量使得水資源保護壓力長期存在,我國廢污水排放量從2001年的626億t增加至2018年的750億t,廢污水排放集中在水體末端匯集區的河流下游,湖泊水質污染比較嚴重。三是,過度的水資源開發,導致河道斷流和湖泊干涸、濕地綠洲萎縮等一系列生態累積性問題。四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面積大于10km2的696個湖泊天然濕地面積減少18%,各類城鎮建設活動侵占河道、圍湖造地等對河湖生態空間的擠壓嚴重。
一是,水資源保護面臨工作控制單元缺失和任務優化調整問題。多年來水功能區一直作為我國河湖水資源保護的控制單元,國務院機構改革完成后,將原有的水功能區劃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等職能劃歸生態環境部,原來以水功能區為基本單元的入河污染物限排管理等措施的基本單元缺失,水資源保護工作定位不明確。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要求,2017版規劃存在河湖水生態空間保護與管控任務缺失問題。水資源保護規劃作為水利專項規劃要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適應國土空間管控要求,面臨流域和區域一盤棋,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保護和管控的問題。三是,按照國土空間規劃一張清單要求,2017版規劃存在重點任務清單缺失、規劃實施進度安排不明確等問題,結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亟需明確新時期水資源保護重點任務清單,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清單。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當前及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河湖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將成為我國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標,亟需通過更新水資源保護理念和思路,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推進建設美麗幸福河湖工作。
當前是能源緊缺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對資源的消耗仍然居高不下,在滿足現代發展要求的同時也要重視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這就需要人們對不可再生資源進行精細化管理,大力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強化人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避免浪費,這也是符合節約型社會建設根本核心理念要求的有力舉措。通過完善水資源管理機制,在農業、工業、生活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增長,全社會自覺節水的意識基本形成,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取決于所運用的方式,在現代水資源規劃管理方面也不例外,基于整體角度,統籌各方面要素,保證所運用方式的準確、科學,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成效,推動水利工程的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注重對科學規劃管理方式的選取。相關部門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國內水資源利用和管理現狀進行分析,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開展全面調研工作,結合社會根本需求,明確規劃管理工作的價值,確定科學的規劃管理方向。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強化對湖泊持續發展的重視度,實現對水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秉承逐層推進和落實的基本原則。同時在開展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借助信息技術來歸納、匯總相關數據信息,為有條不紊地開展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奠定基礎。相關管理部門要對視頻監控工程進行構建,針對水利工程和水資源管理項目實施實時性的監督、管理工作,從而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方式進行處理和解決。作為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管理素質和規劃管理能力,這樣才能確保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的效率。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者的綜合能力,還可以開展水資源規劃管理監督階段性考核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增強工作者的綜合業務水平。不同地區政府部門要發揮帶頭作用,面向管理工作者圍繞水資源管理開展能力培訓工作,并制定出與當地水資源管理現狀相符的階段性考核機制,突出規劃管理機制的透明度,提高水資源規劃管理的現代化程度,確保可以真正將規劃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水資源規劃管理主要指的是基于實踐層面有效地控制、監督和管理水資源開發及利用項目,借助有效的策略來縮短預期計劃與實施進度間的差距,從而有效管控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進度。基于水資源需求和社會發展狀況,需要摒棄傳統的水資源規劃管理方式,對水資源監管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針對水資源監管項目制定以項目單元為主的綜合立體監管體系,形成完善的內部監管網格。在實現水資源科技監管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數據模型進行預判,將事前監管、事中跟蹤監管聯合起來,并發揮執行程序審查制、集體議案制等多種制度的作用,提高水資源監管工作的效率和靈活性,可以借助先進的大數據篩選技術、分析技術,對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進行綜合性研究,充分了解監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借助模型來指導監管工作的有序落實。
在對水資源進行管理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和格局,使用新管理手段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水資源的配送等進行統一管理,建立高效率的經營機制,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實際利用率。其次,管理人員應根據水資源的不同利用方式來進行管理方式的調整。對于農業用水,應向農業勞動人員宣傳噴灌和滴灌等灌溉法的優勢,其不僅能夠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還能夠根據作物的需要來進行水源的供應,提高作物的成長速度和狀態。同時,應鼓勵相關的研發團隊,加強對農用節水裝置或設備的研究,提高農業生產勞動中對水資源的利用率。對于工業用水,企業應對自身的生產流程和相關設備進行優化和調整,在實際的工業生產中,加強對水的過濾消毒和重復利用,尤其對于清潔用水和冷凝水的使用,應進行清潔過濾后再次使用,不斷地提高工業用水的實際效率。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建立節約用水的意識,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讓人們了解到日常節約用水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造成水資源浪費。如刷牙時將水龍頭關閉、洗腳水沖廁所、淘米水澆花等,養成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最后,設置科學合理的污水處理方式,將不同類型的污水進行分級分類處理,使不同的水經過處理后再次重復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
一方面,可以興修水利工程。在洪災頻繁發生的區域進行實際地調查和了解,判斷造成洪災的原因,并且在其周圍修建水庫、塘壩、截流溝等工程,對水流進行控制,加強對地表水資源的攔截,控制水土流失情況,避免大量泥土被洪水沖走,加強對下游耕地和農業基地的保護。同時建設相關的水利工程,更加方便對資源的利用,通過堤防工程和排水系統的合理修建,能夠對洪水災害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現淡水資源被污染的現象。另一方面,提高植被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加強植樹造林不僅能夠起到保持水土不流失的作用,同時能夠幫助涵養水源,在一定程度上凈化水資源,對于水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有著重大的意義。另外,在進行洪澇災害的防治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對異常氣象和氣候等進行提前檢測和預報,以便相關部門能夠提前應對,降低不良影響。
在人們的生存與發展中,水資源的規劃管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資源質量與人們的生存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在加強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時,一定要全面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對目前水資源使用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嚴格遵守相應的基本原則,保證生態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加強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實現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滿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