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陽區煤炭管理所 李文富
(1)地理位置。昭陽區褐煤礦地質沉陷區調查及綜合治理工程主要位于昭陽區舊圃鎮。其中昭陽區三善堂村褐煤廠位于昭通城260°方向,平距約8km,地處昭陽區舊圃鎮三善堂村;昭通眾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昭陽區后海褐煤礦位于昭陽區329°方向,平距6.0km,地處昭陽區舊圃鎮后海村;昭陽區舊圃鎮紅泥褐煤廠,位于昭通城265°方向,平距約7km,地處昭陽區舊圃鎮紅泥閘村。(2)采煤沉陷區范圍。國家發改委發改辦振興〔2015〕1353號文件規定,煤炭開采導致地表下沉10mm時,即認定為發生采煤沉陷,舊圃鎮采煤沉陷區主要位于昭陽區三善堂村褐煤廠、昭通眾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昭陽區后海褐煤礦、昭陽區土城鄉紅泥褐煤廠采坑及其周邊影響區域,初步統計,本次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總面積500.0畝,其中褐煤礦地質沉陷區治理工程250.0畝。
昭通市昭陽區三善堂村褐煤廠于1965年建廠,初期為生產隊集體開挖用于積肥,1998年才以煤炭的形式產煤,現已關停;昭通眾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昭陽區后海褐煤礦成立于2007年,為集體企業,現已關停;昭通市昭陽區舊圃鎮紅泥褐煤廠于1965年建廠,1998年產煤,為集體企業,現已關停;上述褐煤廠開采均為露天開采,開采后形成規模較大的采坑及采煤沉陷區,采煤沉陷區嚴重威脅到周邊村莊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上述采煤沉陷區形成的地質災害時有發生。
根據2019年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調查數據,國家和省確定了昭通市“十四五”期間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目標。確保到2025年現有沉陷區影響和損害得到有效控制,新生沉陷區防控措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態功能和環境質量不斷提升,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實施昭陽區褐煤礦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可有效解決、提高原沉陷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使區內居民共享城鎮發展的成果。而騰出土地規劃發展產業功能區,可帶動項目建設投資,對交通、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都有重要的拉動作用。項目實施滿足采煤沉陷區居民改善現有人居環境狀況的訴求,可實現新增城鎮人口就業,提高居民收入與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本項目通過環境修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和技術支持,重構昭陽區采煤塌陷區生態系統,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宜居環境,探索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該項目將塌陷區的環境生態修復與項目開發相結合,利用開發項目產生的收益用于塌陷區的環境修復管理,形成良性循環;生態環境項目內容(園林、路邊服務點)與居民就業、創業相結合,可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創業,使當地居民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收益;塌陷區短期治理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通過對塌陷區治理進行風險管理,為煤礦塌陷區的監測、管理計劃以及塌陷區修復的政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項目實施將助推勞動力轉移,增加就業、社保等的穩定性,有效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項目實施后,不僅有利于加快解決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難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同時通過城區總體布局規劃與配套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有利于集約利用土地,改善城鎮面貌和城鎮環境,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極大提升采煤沉陷區品位和影響力。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資源型城鎮可持續發展、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舉措。項目實施緊密結合城鎮總體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有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助于改善民生、保障群眾基本權益;有助于提升城鎮功能、建設生態文明城鎮、構建和諧社會。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首要目標就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防控設施能夠切實解除沉陷區地質災害隱患,提升沉陷區轉移安置群眾的民生幸福指數。地質災害監測防控體系建設是保護沉陷區人民生存環境和公眾安全,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舊房隱患大排查工作,逐一落實排查防控舉措,加強監測預警,及時消除隱患。一旦發現險情,第一時間要將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監測防控設施做到“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結合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切實解決搬遷農戶生計問題。防控措施要落實監測責任人,形成區、鎮、村三級聯系的群測群防和專業隊伍監測相結合的監測預警預報網絡系統;對災害點編制防災預案,發放避險明白卡和防治工作明白卡,讓群眾進一步了解災害基本情況,增強干部群眾的識災、辨災和防災能力,形成地質災害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對地質災害防患于未然。建立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利用該系統可有效實現地質災害管理信息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科學化,地質災害信息服務社會化。為政府的決策指揮提供有效支撐,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統一指揮與應急聯動。地質災害監測防控設施建設,不僅保護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且,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努力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地質環境。
按照“統一規劃、試點先行、依法依規、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指示精神,將采煤地質沉陷區治理與城鎮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統籌發展、全面提升。
在充分調查掌握沉陷區地質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地質災害監測防控設施、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一是對村民耕種的塌陷土地實施整平、復墾,對塌陷區內涉及的水、電、氣、路進行修建或修復,使塌陷區內的群眾恢復正常生產。并設立監測站,及時觀測地形、地貌的變化。二是對因采煤造成的房屋開裂,結合新農村建設,實行整體搬遷,從根本上解除村民住房的安全隱患。
(1)恢復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整體提升昭陽區城市形象;(2)對采煤沉陷區進行1:1專項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地質災害測量,查明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特征及規模;(3)采煤沉陷區內采坑進行生態修復,生態修復方案以自然修復及綠化修復為主,主要修復措施設計為已有建筑物拆除、土地平整、覆土、水利及管護配套等、增加警示標志,進行圍欄封育;(4)對修復完成的土地進行林草修復,對沉陷區內受損道路進行新建或修復,使沉陷區內的群眾恢復正常生產;(5)建立沉陷區、采空區地質災害防治監測與防控設施;(6)消除沉陷區固體廢棄物對水土環境的污染、揚塵和視覺等污染,以及對土地資源的占用破壞;對地質環境問題治理后,按土地規劃的要求進行復墾和整理破壞的土地,使其達到總體規劃的基本要求。
(1)堅持科學轉型,推動跨越發展。轉型是解決昭陽區采煤沉陷區所有問題的總鑰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保證各項事業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實現新跨越。(2)堅持夯實基礎,積極長遠謀劃。加快解決民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為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社會基礎和資源環境支撐,同時高標準、高質量規劃發展,增強發展后勁和活力。(3)堅持市場運作,加強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內在活力;同時加快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營造良好的轉型環境。(4)堅持尊重科學,著力生態環保。昭陽區褐煤礦采煤沉陷區因50多年的資源開采,生態系統已遭到嚴重破壞,后經昭陽區幾屆政府的共同努力,近年正在逐漸恢復,人與自然應和諧發展,工程建設應與生態環境有機結合。(5)堅持因地制宜,模式創新結合。對列入改造計劃的項目,要在深入調查、摸清底數、精確測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引入社會資本,創新治理模式。
實施采煤沉陷區調查及綜合治理是關系昭陽區長遠發展大局的系統工程,通過調整改造,努力實現環境重塑、改善民生、城鎮一體化發展的“多贏”發展目標。
到2025年年末,全面完成昭陽區褐煤礦地質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地質災害監測、基礎設施建設、避險搬遷項目和環境修復工程全面展開。通過重大基礎工程的建設,使位于采煤沉陷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顯著改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穩步開展,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取得新成效,并逐步向綠色礦區、宜業之地、宜居之城方向邁進。打造一個經濟活力涌現、開發統籌有序、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生態環境良好的富饒秀美幸福和諧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