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發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袁樹凱
工業技術的進步及產業的發展,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果不及時改善以上狀況,則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形成深刻影響[1]。而通過規范的落實規劃管理有關辦法,能精準的分割城市的住宅區與工業區,對各區域進行科學、規范管理,將城市環境治理作為規劃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從而確保城市能健康、持續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綜合效益。
社會經濟日益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已成為城市規劃的主要目標所在。在此社會背景下,城市規劃的好壞不僅關系著眼前的生活,更關系著城市的未來發展趨勢,若規劃不合理,容易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問題。城市規劃主要以城市的實際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為基礎,設計出整個城市的整體規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提交給當地政府進行審核后,進行實際建設工作。而規劃管理工作,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各個方面,對于城市規劃設計是否落實到位具有決定性作用,其決定了未來城市發展的速度。因此應加強完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確保城市發展的平穩進行。在國家整體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設需跟緊步伐,因此,只有堅持城市規劃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城市的統籌規劃,需切實有效地推動城市的發展,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真正達到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滿足居民身心需求、統籌城市運行的管理目的[1]。
不同的規劃項目間存在一定的資源重疊現象,各行政主管部門“各掃門前雪”,相互間在信息共享上存在滯后現象,且對接工作不積極,政府資源被大量浪費。另外,在城市總體規劃布局上,由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多規合一管理力度削弱,各部門間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時的情況,有部分規劃方案的時效性無法得到保障,從而致使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出現此問題的主因是相關部門不夠重視,未形成強而有效的監管體系。
當下多數城市會將規劃管理工作的中心放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卻不重視改善城市環境品質。
例如沒有計劃性的提升工業用地比重,不斷縮減綠化與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等,以致城市用地結構合理性不足的問題十分顯著。外加各大城市實施的管理體制存有一定差異,很難有序高效管理土地使用過程,且不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甚至引起極為嚴重的浪費問題。還有部分企業違法占用土地,過渡開采地下水,引起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及水資源浪費問題[2]。
城市應當是美好的,特別是中小型城市應更加重視城市的宜居性,道路的通暢、城市的綠化和信息的交互都應該相當人性化。但目前的中小型城市普遍存在,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城市宜居性的情況。這一情況在大部分資源密集型城市尤為突出,為了謀求短期政績,城市的管理人員以犧牲城市自然環境為代價。許多城市存在空氣污染、水污染的情況,近年來霧霾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和出現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這就是一個警示。我們要建立一個自然和人類和諧相處、居民幸福感高的城市,而不是一個工業園。對此,城市規劃應考慮到規劃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由于城市規劃設計會對人們生活造成重要影響,進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調研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城市所做的規劃設計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以往存在著過于重視經濟發展,進而使得其城市規劃出現失衡現象的問題,而這也就導致了城市的畸形發展。
此外,除了過分強調經濟的發展之外,有一部分城市還存在著忽視較為重要的產業的布局這一問題,而且對科技方面的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這也就導致了城市規劃無法推動城市的發展并且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由此可得出,雖然經濟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如果對其過分強調那么就會使得其與城市資源、城市文化、城市人口等內容無法形成一個較為和諧的局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不相符合,進而其勢必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規劃設計人員在進行城市的規劃時,就要對過于重視經濟發展這一問題進行避免,并做好城市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權衡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綜合發展。
多規合一下的城市規劃管理,首先要扭轉思維方式,對各項規劃項目實行統一管理,完善相關的規劃體系,建立科學、系統的融合規劃管理模式,明確各規劃項目發展目的,有效解決各規劃間存在的制約與影響問題,可有效處理內外部矛盾,保障規劃融合管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將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城市規劃管理的首位,把握好經濟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不能盲目發展社會經濟,而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摧毀文物建筑。同樣重要的是,多規合一下的城市規劃管理,還需確保規劃編制的公平公正性與公開性,廣泛向社會征求各項規劃的發展意見和建議,搭建可供雙方反饋和監督的公共信息平臺,讓群眾就多規合一下城市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展開監督管理,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監督局面。
在規劃管理階段,為確保相關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相關部門能將自身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且創造出更大地效益,在規劃管理工作開展前期,要確保不同部門之間加強互動、溝通,最大限度提升信息資源的共享效率。在具體實踐中,應明確要求規劃部門提交相關材料及計劃書,論證相關管理措施的可執行性,在其經過批準以后,土地監督部門要將自身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嚴格監督城市項目的建設過程,從而確保計劃內容的有效執行、精準落實。后期規劃工作的執行、改進情況關系著整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如若規劃管理方案得到權威部門的批準后,必須要全面了解被規劃城市的發展現狀及后期發展趨向。在整體協調方案內容的基礎上開展工作,這樣方能確保規劃管理措施順利落實,將自身效能充分彰顯出來。
在進行城市的規劃時就要對城市的環境和其空間資源所存在的關系予以重點考慮,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城市的文化現狀、政治現狀以及經濟現狀進行綜合。這樣城市規劃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并為其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另外,設計人員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還要對城市的承受力予以重視,因為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其環境資源的承受力往往是有限的,如果突破了其承受的界限就會使得城市的發展出現問題。所以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保證其內容的可持續發展。而在進行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制定時則要對城市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優勢進行利用。例如,福建莆田市就對其自身所具有的茶葉種植優勢進行了利用,并且還加強了茶葉的種植與銷售。如此一來其土地資源就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時也實現了茶葉市場的拓展,促進了莆田的發展。
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而良好的自然環境能夠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因此舒適的城市環境能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如同是魚和水的關系,在城市的鋼鐵叢林中,維持良好的環境生態有更大的必要性。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也是打造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必須重視城市中自然環境的保護。城市規劃管理工作要兼顧城市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建設城市內的生態系統,保護現有生態系統不受污染破壞,與此同時也是維持城市整體環境的美觀、清潔。
結合城市規劃建設體系,城市規劃建設與城市規劃管理要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發展,積極聽取公眾意見,深度考慮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不足之處。所以,公眾意見收集渠道也存在相對單一的問題,城市規劃建設體系應對城市居民的意見進行深度掌握與理解。為此必須拓展城市規劃發展建設宣傳教育,基于媒體方式公示城市規劃發展相關內容,收集大量可利用信息化內容對公眾意見,最終理解并滿足大眾需求。結合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過程,在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發展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公眾監督與支持,需特別重視城市生態環境規劃與建設,積極引領公眾共同對社會生態環境進行規劃設計,強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前提之下追求提高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對破壞城市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同時在城市規劃與建設過程中追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面有效保護,并鼓勵公眾也參與進來[3]。
中央或各級主管部門應針對我國發展現狀,應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詳細規劃編制,從而對城市的各項規劃項目展開科學管理,做好各規劃主管部門間的協調工作,保障規劃科學性的同時,需明確規劃目的和理念,圍繞國家戰略發展方針,革新各規劃編制內容,密切各編制規劃間的聯系,消除各規劃編制間存在的影響和制約關系。與此同時,中央及各級主管部門要根據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和當前實際,其制定統一的規劃標準,綜合考慮各規劃項目的整體發展效果,以及各規劃項目在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家總體規劃發展中的深遠影響,要實時對各項規劃中存在的發展弊端予以調整,改進規劃融合管理的整體效果。
綜上所述,規劃管理是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發展階段需落實的重要內容之一。相關部門應從思想上認識到兩者的相關性,明確當下該項工作推進階段存在的問題,且正視問題,綜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問題成因,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技術體系,提高規劃管理的整體水平,從而為城市規劃設計提供依據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