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農業農村局 嚴劍美,楊春平
在畜牧業發展中,關鍵性的工作是加強動物疾病防治,這是畜牧工作的重點。為了將防治效果高質量強化,提升疾病防治能力,需要結合現實需求,加強新技術的推廣,最好是搭建推廣體系,靈活采用適配的推廣措施,從源頭提升疾病防治能力,借此實現疾病發生率的下降,為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幫助農戶增加收入。現有的畜牧新技術較多,例如獸醫血清學診斷等,實踐發現,這些技術除了具有先進性優點外,還比較方便操作,值得大面積推廣。
在新的歷史時期,新技術的推廣勢必會帶來革新,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從現狀來看,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平穩,但城鄉差異顯著。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農村建設成為近幾年不變的主題。在畜牧業方面,體系建設被提上日程。主要源于該行業穩定性較高,其發展可以助力農民增收,給農民創造更多收益,所以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張。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推廣新技術,特別是畜牧獸醫方面的技術,借此提高防控能力,助力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究發現,這項措施不僅可以改善經濟,幫助現有的產業結構轉型,還可以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助力。基于此,要持續加大重視力度,將推廣新技術視作優質畜牧業發展的核心任務,完善推廣方式的同時,積極構架推廣體系。
除了促進經濟進步之外,推廣畜牧業新技術,還可以統籌城鄉發展,讓農村經濟實現質的飛躍,從而縮小城鄉差距。結合實際了解到,畜牧獸醫新技術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涉及內容較多,不僅包括疾病防治,還囊括了科學喂養方面的內容,有助于多個產業進步。現實中,應用了新技術之后,生產效率自然會提升,相關產品的質量也實現了進一步改善,進而推動食品、制藥等市場的繁榮,為城鄉全面發展添材加油。經多方論證證實,推廣畜牧獸醫新技術將成為新的經濟助力方式,是統籌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農業發展空間的延伸,提高經濟的活躍性和居民的幸福指數,幫助改善生活質量,帶動經濟平穩發展。
通過實地考察發現,不同地區農村畜牧獸醫理念截然不同,地域差別化嚴重。這一現象突出表現為: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對畜牧獸醫觀念相對重視,技術的推廣力度較高;相反,在落后地區,無論是理念還是獸醫技術推廣均比較落后,認知程度還處于表面階段,沒有深入理解。雖然農戶都看到了畜牧業的收益,但經驗主義嚴重,而這種對獸醫觀念的反應會弱化疾病防疫效果,直接影響檢疫水平,降低疾病防疫的質量,技術推廣體系存在漏洞,尚不健全。
農村的經濟文化,和城鎮相比稍顯落后,由于受到這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對發展建設的忽視,農村畜牧獸醫站比較簡陋,軟硬件建設滯后嚴重。從現狀了解到,一些地區相關的體制建設存在落伍問題,現實管理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1]。另一方面,畜牧站目前還未單獨設立管理權限,在經營發展中少了經費的支撐,搭建獸醫技術推廣體系阻礙重重。
農村畜牧站和畜牧市場缺少互動,農村畜牧站未能對其需求作出有效回應,這是比較顯著的問題。當下,農村經濟優質、穩健發展,隨之帶來的是畜牧業正規化發展和大規模挺進,在這樣的背景下,醫療資源逐漸豐富,對畜牧產業技術來說,既是發展機遇,又是實戰考驗。考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階段大范圍興起了規模化的養殖,與此同時,銷售渠道也在擴張。基于這樣的前提,畜牧貿易往來頻繁,增加了疾病擴散的可能性。二是醫療能力有限(農村畜牧站),資源和技術設備配置遠遠不夠,與現實需求差距較大。一旦出現傳染性疾病,防控能力比較弱,經濟將會蒙受損失。由此可見,在防控風險加大的前提下,需要整合資源,尋求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支撐,提高技術推廣能力,加快體系建設,這才是重中之重。
除了上述問題以外,還存在獸醫人才短缺的普遍現象。現實工作中,農村畜牧獸醫團隊素質還需提升,專業性人才稀缺,同時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從人員數量角度分析,從事該行業的人員(技術和管理人員)素養尚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加上工作負擔較重,導致畜牧新技術推廣效果不佳。從人員質量上看,獸醫專業盡管在國內已經得到認可,十分吃香,高校的獸醫專業教學體系和框架已經非常成熟,但人才畢業后多數流入到了大城市,并沒有深入農村[2]。另外,農村現有的人員也會向發達地區流動,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便造成了人才的斷層,導致優秀獸醫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如果這一問題不能解決,將會嚴重阻礙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問題,需要一一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為推廣體系建設掃清障礙。想要走出眼前的困境,首先需要從體制創新入手,同時強化專業管理,借此打造科學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戶養殖能力。從實際了解到,作為農村獸醫站來說,要保證基本職能的發揮,做好技術推廣。在新的要求下,畜牧站的專業性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只有不斷創新體制,才能找到新的出路。與此同時,加強統籌協調,作為縣級獸醫部門來說,要了解實際情況,加強管理輻射,全方位強化技術支持,實現獸醫事業的優質、穩步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完善免疫管理機制。結合現實可知,在新技術推廣中,有效的免疫措施處于核心地位,不容忽視。不僅要做好雞瘟等流行疫病的接種,還要做好禽流感等科學的免疫接種。在實際工作中,想要確保理想的免疫效果,需要依據法律規范,合理完善免疫系統,運用現代化的知識,提高綜合防疫能力、輔助技術和設備等,從源頭強化免疫效果。工作中,針對配合度較低的獸醫機構,應開展強制措施,提升群體免疫實效性。要想方設法加強知識教育,提高農戶的基本認知,讓獸醫站和農戶聯系起來,搭建牢固的防疫體系,重視宣傳推廣工作,運用多種渠道提升農民防疫意識,相關技術人員要多角度了解農業防疫水平,走入基層,多和養殖戶談心,幫助其掌握獸醫知識,對常見流行病有防護能力,在此基礎上通力配合獸醫機構高質量、高效率開展防疫工作,全面促進新技術普及。為了強化獸醫技術的推廣效果,應健全完善推廣制度體系,明確人員負責區域和工作量,依托全面的考核制度,強化人員意識,督促其開展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要推廣體系法制化建設,多角度提升服務功能。研究發現,技術推廣體系推進復雜,涉及內容較多,其建設過程從某種程度講屬于各項工作法制化的過程,在具體工作落實期間,一定要謹記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在開展防疫時,要滿足合法有效的要求。基于此,在技術推廣工作中,要明確重難點,在此前提下,確保分工明確。另外,在工作中要堅持以畜牧保障為核心,將農牧業發展作為落腳點,擴大技術推廣和普及面,提升服務質量,努力夯實推廣體系的根基。
總結過去經驗可知,要從根本上實現技術推廣體系搭建能力的提升,提高綜合服務水平,一定要做好科技投入。在工作中,一是要完善裝備,致力獸醫站的設施建設,提高疾病防御能力;二是調整薪酬與福利,實現穩步提高,催化人員的熱情,減少人才流動;三是增加公益性技術推廣,借助微博、微信宣傳畜牧新技術,尊重工作者的工作權益,適當給予生活補貼,讓大家對技術推廣抱有熱情;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同步跟進以人為本,讓工作更加公正和有序;五是需要持續增加投入,為技術推廣系統搭建尋求支撐。
新技術推廣體系最終可以發揮作用,少不了人員的推動。人員的素養和能力是工作成效提升的基本保障,應高度重視。在現實工作中,人員的職業操守與綜合能力會發揮基礎性作用,只有人員素養達標,工作落實才會順暢。構建專業團隊,并不是簡單的任務,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具體措施有:(1)調配畜牧獸醫系統,主要是對人員比例進行調配,減少非專業性人員,多引進專業性人才。(2)重視業務培訓,結合現實需求,制定基層獸醫培訓計劃,加大對禽獸產品加工等多個層面的培訓,強化動物防疫檢疫意識,提升人員業務水平,為技術體系夯實基礎[3]。(3)強調職業操守的養成,通過監管機制,規范人員行為,消除以權謀私行為,對不合理現象要及時規制。
綜上所述,畜牧新技術推廣在新的時期影響深遠,現實工作中,為了促進畜牧業發展,需要依托完善的新技術推廣體系,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全面提高畜牧業水平,實現畜牧養殖效益最大化。研究發現,可以借助加大科技投入、推廣體系法制化建設、注重體制創新以及提升職業操守與能力等路徑,將新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推向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