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島市即墨區委黨校 孟密密
農村區域化黨建是鄉村振中組織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適應當前社會管理能力和管理制度現代化的關鍵措施,是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增強發展勢頭的組織保障,也是加強青島崛起帶動發展的基礎制度建設。
傳統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架構,保障了黨的執政基礎的穩定。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在發展的同時城鄉差距逐步擴大,原有的以離散經營、個體發展、獨立自主等特點反而阻礙了農村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有效經營,降低了農村經濟、農村公共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的整體績效。一些村莊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面臨著發展持久力不足、服務配套跟不上、資源缺乏的困境。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功能、服務功能等也受到較大影響。
日前,青島市已完成村莊全域布局規劃,涉及6015個行政村的行政工作也已順利完成。各區市也已基本完成村莊分類和村莊布局概念規劃,新村黨委成員已經選舉完畢。合村后新村的治理問題為區域化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針對這些問題,山東省委提出了以下要求:著力提高組織實力,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推進村黨組織辦合作社,促進農村集體增收,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不斷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1]在推進農村區域化黨建的同時,走一體化、共同進步的道路。
王清憲書記十分重視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在2019年度區市黨委書記和有關黨(工)委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和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議時曾著重強調“要強化抓黨建就是抓全局意識”[2],這就要求調整農村原有的黨建模式。
立足新時代農村新的發展形勢,青島進行了農村區域化黨建的探索,在構建農村區域化黨建的探索中邁出了一大步。
“萊西經驗”是青島市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精神內涵。近年來,青島深化和拓展“萊西經驗”,強調組織振興在農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強化了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樹立了一體化發展理念、雙贏發展理念,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將強弱不均的相鄰村糅合成一個行政村,通過區域性黨組織帶動,實現經濟發展、資源共享、服務共享、事務共商等,探索出了一條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路徑。
鑒于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橫向不完全覆蓋的現狀,改革行政村基本單位,建立起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農村基層黨的區域組織系統。
一是鄉鎮黨委統籌區域黨建工作。市委下發了《關于開展鎮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向》,擴大了鄉鎮的權限,整體設置了12個黨政工作單位和機構,上下對應;推進“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改革,讓鎮黨委集中精力抓好黨建,抓好發展,抓好管理,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統一設立鄉黨建工作辦公室,有6名以上的專職工作行業協會、產業鏈、農民專業合作社、各種農業種植園區等方面,通過組織、行業和區域聯盟,切實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
二是以農村社區黨委為關鍵點做好農村社區統籌工作。為了解決鄉鎮一級的村鎮管理問題,如村莊數量多、管理難度大、服務范圍廣等,聯合區域內的村級黨組織成立農村社區黨委,作為村整合發展過渡階段的區域協調平臺,主要負責協調區域內資源,做好各項工作。農村基層黨委制定決策清單和工作程序,充分調動本村黨委書記的智慧,對村級重大問題做出集體決策,集體協商重要問題,共同做好重點工作,有效地解決了一大批黨組織自身不能解決的重大課題。農村基層黨委為促進農村結構優化調整整合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三是將農村社區統籌工作延伸到村。為解決農村規模小、數量多、分布零散的問題,村委會發揮區域整體規劃的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村級結構優化調整,促進農村的整合與發展。即墨區由1300多個自然村調整為130個新村,村民代表參與率達到80%以上,同意率超過95%。村平均人口大幅增加,優化了資源分配。優化和調整村級結構后,及時選舉產生新農村“兩委”,取消農村社區黨委,合理劃分網格,加強網格黨組織建設,形成“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依靠鎮下沉工作力量,在新村建立工作站,繼續指導村黨組織開展工作。
打破條塊局限,運用平臺思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作用,采取“上下對結”“左右聯建”等措施,有效整合區域黨的建設資源,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
一是推進組織區域共建。采取城鄉、農村、企業相結合、城鄉統籌和區域一體化相結合的多種形式。以“黨建引領、城鄉互動、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為主題帶動農村和城市社區的聯合建設。依托農村社區或新農村,建立區域組織群,有效地激發了組織的生命力。充分發揮組織的力量,以產業為紐帶,形成行業協會和合作聯盟,切實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農民組織化水平。即墨區田橫鎮后車家夼村支部委員從四方面開展區域黨組織共建,以黨建資源整合促進各類優勢資源整合,為后車家夼村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村莊水電等基礎設施大幅改進,為村莊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奠定了基礎。
二是促進事務區域共商。以鎮黨委書記為召集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規模較大的兩新組織成員參加的黨的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為解決農村難題提供了方案。在農村社區或新村中設立共建議事會,共同研究和通報重要問題,及時解決疑難問題。[4]
三是促進團隊的區域合作。印發《關于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激勵廣大干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的政策》等文件,公開選拔黨組織書記。青島農村干部學院統籌教育培養黨組織書記,全面管理農村黨員。[5]統籌管理農村黨員,提高了農村黨組織的隊伍水平。通過拓寬選人渠道,解決了一部分自然村村書記的用人問題,優化提升村黨委書記人才班子。
通過農村區域化黨建以較低的成本推進了農村基層黨建的巨大變化。
進入新時代,深化“萊西經驗”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問題。通過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區域化,改變了原有農村基層黨建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形成了自上而下聯動、條塊結合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重建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從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領導轉變為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領導,進一步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完善了黨對農村領導的組織結構。經過黨組織的區域總體規劃,村規模由小到大,農民管理由分工到整合,黨組織力量由弱到強。
通過加強農村基層區域黨建,打破了小農生產經營模式,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村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大幅增長。目前即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8億元,村集體經濟總支出5.5億元。即墨區南龍灣頭村集體經濟壯大后,先后投入1200多萬元硬化村莊道路,投入1600萬元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和3個休閑娛樂廣場,實現了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多個村莊獲得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青島市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城市。
通過加強農村基層區域黨建,促進了村民自治向“三治”一體化的轉變,提高了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5]通過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基層服務下沉,實現了村莊公共服務升級,通過打造智慧村莊、完善村規民約、打造陽光村務、推進移風易俗等措施,加強了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建設,提高了農村基層治理能力。
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級黨委的兩大陣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基層黨建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范圍,突破了單純強調垂直領導的工作模式。現在農村黨建的新特點,即區域化、開放性、一體化越來越明顯。如何有效整合農村基層黨建資源,實現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建共享,使黨的領導覆蓋農村經濟、社會、服務的各個方面,成為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基層黨建的精髓。
當前,中國正處于正確處理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歷史關頭。深化和拓展“萊西經驗”,需要準確把握農村基層面臨的新挑戰和新要求,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加快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縱向建設向農村基層區域化黨建的轉變,以振興農村開創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青島市對加強農村基層區域黨建工作進行了創新和探索,為促進農村基層黨建與各個領域的融合和發展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通過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編織“互聯網”,建設“社區”,增強“動力”,構建治理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黨對農村工作的整體領導更加強大,進一步鞏固了黨對村莊的管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