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陳蔚蔚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信息化在取得矚目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失衡性的矛盾及問題。信息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研究學者關注的重點。國內外學者針對這一主題在相關性研究、因果關系研究、貢獻率研究等方面展開的諸多探索,為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成果與實踐依據。
波拉特(1977)提出了新的三次產業劃分法,并提出把與三大產業并列的第四產業剝離出來并且單獨計算,第四產業為三大產業中與信息發展相關的經濟活動[1]。據此研究得知,1967年美國GNP中46%均與信息化有關。Charles Jonscher(1983)利用兩要素經濟模型分析了美國信息化在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生產水平的促進作用[2]。研究發現,信息化對物質生產領域的推動作用大于對服務業的促進作用。
Dewan和 Kraemer(2000) 用 C-D生產函數計算了不同國家的IT投資對國家GDP的影響[3]。研究發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著顯著差異。Brynjolfsson和Hitt(2000)提出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能提高企業生產率,還可以刺激對高學歷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企業轉型[4]。Jorgenson(2008)利用美國1959年-2006年的數據對信息技術投資對促進生產率增長進行了研究,從研究中得知,1995年到2000年信息技術投資對促進生產率增長的貢獻為59%,而這段時間為美國信息技術發展的高速增長期[5]。經綜述發現,信息技術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滲透擴散的作用。
Savrul和Klii(2011)通過以歐盟成員國的經濟數據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發現互聯網經濟下競爭的加劇不僅降低了生產者剩余,還提高了消費者剩余,進而提高了居民可支配收入[6]。Czernich等學者(2011)研究發現寬帶普及率的提高對國民人均收入有顯著影響[7]。Lam和Shiu(2010)研究發現美國互聯網基礎建設投資對產出增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但只適用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地區[8]。
龍飛(2016)深入研究了信息化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途徑與機制,研究表明信息化發展改變了區域經濟增長的來源,繼而推動區域經濟增長[9]。孫中偉,金鳳君,王楊(2008)闡述了信息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組織作用[4]。經研究發現,信息化可通過將企業之間的貿易交流拓廣到了網絡空間,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查志剛(2010)研究發現信息化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并且還能促進地區內社會全面進步[10]。信息化不僅可促進經濟發展,還對其他相關產業產有帶動作用。張敏和馬澤昊(2013)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基于GMM估計方法,討論了信息化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影響[11]。經查閱文獻得知,經濟增長的慣性作用明顯,信息化對加快產業結構轉變和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顯著影響。
紹宇開等(2010)通過計算信息化發展指數與區域經濟增長指數,對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相關性分析[12]。經綜上文獻可知,中國各地區的經濟增長與信息化發展呈現出極強的不平衡性和極強的相關性,并且信息化的區域差距遠超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域差距,信息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總是呈現出同步發展趨勢。閆超棟和馬靜(2016)通過設置三種空間權重矩陣,利用空間回歸偏微分效應分解的方法,實證研究了我國信息化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溢出效應[13]。其研究表明,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正向空間相關性非常顯著。
姜濤,任榮明和袁象(2010)通過計算面板數據的面板單位根和面板GRANGER因果關系模型,檢驗了中國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14]。其揭示了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雙向因果關系,東部地區的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也存在著雙向因果關系,而西部地區卻沒有此趨勢,中部地區的因果關系不明確。張瑩,張曉魯(2017)通過兩部門模型構建了信息化與經濟增長關系模型,研究了遼寧省和東部發達省份的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15]。經綜上研究可知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
竇超峰分析了不同地區的信息化發展程度和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6]。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聚集效應,且信息化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還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高新才和王曉鴻(2012)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計算了信息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的變化趨勢[17]。而信息化水平的差異,是導致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卜茂亮,展晶達(2011)采用誤差修正模型和脈沖響應等方法,研究了信息化在區域經濟增長中所起的作用和貢獻[18]。筆者發現東部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曹飛(2017)研究提出,在分析信息化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時應考慮空間相關性和空間異質性[19],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遠超過資本的促進作用,但小于勞動力的作用效應。
關于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理論研究方面,現有研究集中于信息化影響經濟增長的方式和途徑研究,但較少關注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機理和機制等方面的深層問題;二實證研究方面,現有研究集中在相關性研究、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貢獻率研究、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因果關系研究和信息化影響經濟發展途徑研究,卻較少關注研究對象的在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的時空演變及動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