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永
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已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教育數字化將從以往的淺層應用走向融合創新。從信息技術應用的歷史和現狀來看,信息技術目前仍然主要是幫助教師進行授課的“教的工具”,而實際上它更應該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學的工具”,因此要把信息技術運用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上,而不僅僅是用作教學展示。“學的工具”并非是對“教的工具”的否定,它體現了人們對信息技術應用理解的進一步深化。要實現信息技術從“教的工具”到“學的工具”的轉變,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牢固樹立信息技術作為“學的工具”的理念。最初信息技術是作為教育領域“教的工具”存在的。從傳統教學使用的投影、PPT 到如今使用的液晶一體機,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多停留在信息呈現層面上,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默認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強化的是信息技術“教的工具”的價值定位。學科實踐要求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深度理解、運用知識、合作協同和創造創新的工具。
第二,技術應用要貫穿學生學習全流程。當我們將信息技術看作“學的工具”時,就要跳出學校和課堂,構建融入學生學習全流程的技術應用生態。我們要意識到,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進行學習,在家庭、社會等場景中也可以進行學習。學生在校外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實地考察、協作學習、溝通交流等,提高了綜合素養,也擴展了信息技術作為“學的工具”的應用場景。我們要確保技術增值,利用信息技術做一些靠傳統教學工具和手段實現不了的事情,力求實現教育增值。
第三,構建“云+網+端”的泛在學習環境。很多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仍然停留在教室多媒體化、教學PPT化的層面,并不能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支持。學習環境具有支撐作用,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要構建“云+網+端”的泛在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確保學生在校內外有能夠使用的上網設備,有相應的軟件和硬件資源。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不能只在零碎知識點上下功夫,要重點把信息技術用在解決學科本質問題上,這一點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