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 黃利峰,劉琪
當代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除了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注入活力外,也讓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多不具備十足競爭力的學生面對著艱難的抉擇[1]。即便多數學生都擁有豐富的知識,但是適應崗位的能力較低,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發展,還有些意志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會因此一蹶不振,這就直接降低了大學生的質量,就業前景更加渺茫,企業的發展也受到一些負面影響。
小范是英文學院2014級英語專業的一名男生,他的成績處于中等水平,日常表現理想,性格內斂。2018年3月份,在學校春招開始之前,年級開始進一步落實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小李是小范所在班級的班長,跟小范在同一個宿舍,宿舍共有六個男生,除了其中一個申請出國的,其他人都在等待就業機會,他們面臨的是社會大范圍的激烈競爭。就業的五個人中,只有小范沒有獲取單位的offer,他從8—9月份加入找工作的大潮,但是并未發現合適的崗位,最近已經陷入狀態相對消極,簡歷也不再投遞,招聘會也未參與,每天呆在宿舍打游戲或睡覺,宿舍人不敢提及工作話題。小范的其他舍友都是在經過一輪一輪的面試、淘汰、筆試中不斷前進,但是小范無疑是未能經受住挫折的人,多次失敗的經歷使得小范失去了奮斗的信念,他也不再將精力放在就職中,而是處于一種消極的狀態[2]。
在就業壓力下,需要正視遇到的一切困難,尤其是面對一次又一次考驗時,更應該有正確的思想,積極面對多種問題,這樣才能具備清晰的就業思路,在遇到問題時尋找可以突破的契機,尋求更加理想的就業途徑。
亞當斯的挫折理論指出,挫折是指人類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指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阻礙或干擾,致使其理想不能實現,需求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挫折理論力求采取措施將消極性行為轉化為積極性、建設性行為。深入分析該案例,不斷的求職失敗是小范所遇到的挫折,自暴自棄是小范因為挫折所產生的消極情緒狀態,分析小范的問題產生原因,幫助其學習職業規劃技巧,將挫折轉變成積極的動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為了更好地為小范提供幫助,使其獲取針對性的建議,可以先從眼前出發,與小范進行交談,面對面地談心,全面了解他的想法,嘗試著幫助他展開分析,積極尋找到失敗原因,開展對應的心理疏導,調整其目前自暴自棄的狀態。再從遠處著手,分析小范的興趣、技能特點,轉變就業觀念,傳授就業技巧,掃除就業盲點,將拓寬就業渠道與輔助就業推薦相結合,解決小范的具體問題。
(1)全面了解,發揮朋輩作用。結合小李的闡述,了解了小范的基本情況,一方面,可以與小范的其他舍友進行溝通,在宿舍其他成員處了解小范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可鼓勵其他的舍友為小范提供必要的幫助,通過適合的方式去開導小范,比如開展宿舍聚餐和唱歌活動,帶領小范積極走出宿舍,轉變現階段的態度,提升與小范溝通頻率,把他們找工作的方法或者技巧跟小范適當分享一下,或者看一下他們已經被錄用的公司有沒有可能進行直接推薦[3]。
(2)深入溝通,聚焦問題關鍵。最直接的便是與小范直接溝通,在辦公室與小范進行面對面交流,讓小范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小范尋找到情緒的疏泄口,便會主動訴說現階段的心路歷程。通過相應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到小范其實是宿舍中最先找工作的人,他將簡歷投遞至華為和美的等大型企業的銷售崗,但是后續的面試并不理想,宿舍其他人找工作的時間晚于自己,但是卻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這讓小范受到打擊,小范一直反復提到:為什么找工作這么難?在深入地溝通和交流下,小范逐步意識到自己投遞的公司有著較高的起步點,但是自己的水平遠遠不夠,專業四級未過、面試準備不充分、銷售崗位需性格外向等,都是導致面試屢次失敗的原因。
(3)引導開導,重建信心。在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我有意識地給小范講解了一下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告訴他每一份工作都面臨著較大的競爭,都有著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絕大多數人都是在不停地失敗中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另一方面,我嘗試著讓小范自己分析每一次失敗的經歷,啟發他意識到其實每一次失敗自己都有收獲的,這些都為他下一次的成功積蓄能量,慢慢地小范開始接受自己過去的失敗了。
(4)定位自我,確定目標。每一求職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技能與價值觀,每一個崗位也都有其所需要的具體應聘者的各種能力,關于小范著重于投銷售崗位這件事,我幫小范分析了銷售崗位所需要的外向、善于表達等方面的特點,我建議小范可以借助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職業測評與規劃系統,分析下自己的性格特質與能力水平,轉變下求職方向,選擇技術支持等比較有勝算的崗位。
(5)提升技能,充分準備。我要求小范在第二次面談時帶來自己的簡歷,針對小范的簡歷給他提了一些修改意見,同時,建議小范去參加學院JA青年成就社的面試工坊或者網上查閱一些面試的相關技巧,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提升下自己的面試技能。
(6)由點及面,擴展就業指導。從小范的事情出發,我了解到個體化的就業指導與充分全面的就業信息推送對求職學生的重要性,一方面我擴大了未就業學生的訪談范圍,了解未就業學生的求職困惑,針對小范及其他同學的情況針對性地推薦就業咨詢;另一方面,與就業單位深入交流,嘗試為求職學生做直接的推薦。
關于面試失敗的經歷,每個剛剛畢業的學生都會有,但是如果因此而停滯不前,將會給后續的發展和進步設下阻礙,還會成為一蹶不振的原因。需要在面試失敗后尋找自身原因,正視不足之處,積極改進,尋找適宜自己的崗位,真正發揮出自身的潛能[4]。通過與小范的幾次交流,小范決定重振精神,好好總結每一次失敗的經驗,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緊接著到來的春季招聘季。后面與小范溝通,得知他在舍友的幫助下,從修改自己的簡歷入手,提升自己的技能,在2018年5月,小范順利與一家外資企業簽約。
在畢業季,很多學生都面臨著艱難的抉擇,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就業和發展。就業問題是大學生關注的首要問題,但不少學生缺乏對自我的準確定位,沒有從技能、素質或者實踐經驗方面進行充足的準備,在職業選擇時誤判了工作形勢與崗位需求,甚至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導致應聘失敗率高,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當代大學生一直都在家庭與社會的保護下成長,缺乏挫折的磨礪,導致心理調節能力相對薄弱,抗壓能力較差。大學生就業等同于一次實踐過程,每一次的求職嘗試都存在成功與失敗的等同概率,如果大學生沒有做好應對失敗的準備,則容易出現心理失衡、自暴自棄的情況。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小范的問題是大學生就業與擇業的問題,同樣也是心理調整與疏導問題。
學生工作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迷茫問題,求職受挫問題,都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輔導員應該以不同年級學生特點為工作導向,真正做到走進學生,貼近學生,及早做好各類預防性的教育工作,同時注意以學生干部為抓手,以課堂、宿舍為渠道,以日常談心談話為途徑,全方位多角度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具體困惑,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思想特點與具體問題,如新生、畢業生等不同的階段,及早調整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案,做到問題的早發現,早幫助[5]。
大學生的學業生涯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等都是系統性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體系,輔導員應該切實加強學生的職業規劃的系統化、體系化培訓,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就業指導類相關工作,從自我認知到職位需求,從就業環境到職業選擇,從就業技巧到求職心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順利實現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
輔導員可組織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班級活動、宿舍活動等,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特長,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另一方面,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感情,形成相互溝通、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此外,有意識地滲透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心理調節能力。在大學校園中,需要輔導員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真正幫助學生們接觸到更多的機會,讓其可以正確看待畢業季的到來,明確自身發展規劃的同時,擁有一個清晰的就業目標。
大學生就業中往往面臨著諸多的考驗,但是不能因為面試失利就自暴自棄,還應該另辟蹊徑,尋找到更好的方向,不斷地提高自身技能,提升自我認知,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為長遠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