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業
(東北電力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系 吉林·吉林 132012)
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傳統思政課程一直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主要角色,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價值多元化的發展,大學生們知識面更寬,思想更多元,其道德價值觀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給高校的德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深入貫徹落實這一精神,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從制度上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深入挖掘并認真梳理各專業課程蘊含的德育元素,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課程思政的開展有著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如何實施卻是一個系統工程,思政培養目標的確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學模式的更新、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體系的構建……都需要科學、系統的探索和嘗試。但當前最為重要的和必須提前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專業課程“思政點”的挖掘,因為“對德育元素的挖掘力度、效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思政推進的深度、發展的高度。”文章從專業課程教學要求及教學內容的組織為出發點,探討《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思政教育融入點的挖掘,并討論預計達到的教學成效。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計算機的發展史、分類、特點以及計算機前沿領域相關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在介紹計算工具發展時,可以以算籌、九九乘法表、算盤等中國傳統計數和計算工具的介紹為切入點,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2)我們要清醒認識到,雖然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領先的,但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現代科技卻是落后于西方,導致歐美國家頻繁利用高科技制裁限制我國發展。因此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和緊迫感,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才能打破西方科技壟斷。同時要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并理性愛國。
(3)以第一臺計算機發明權歸屬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誠信教育。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程序語言的發展、類型及軟件開發方法等相關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編程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也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以一直流行下去,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導致不斷涌現出新的編程語言和淘汰舊有的語言。各種編程語言之間也不是孤立的,一種新的語言或者是從一種早期語言發展而來,或者吸收了其它語言的優點,因此各種語言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程序語言的發展和演變為切入點,介紹發展的觀點和聯系的觀點,讓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編寫程序必須要考慮到可讀性和使用者的易用性,如果程序晦澀難懂,軟件使用不便,無論它的設計與實現是多么精致優雅,人們也不會樂于閱讀和使用。以程序的可讀性和易用性講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思想。
(3)以軟件項目團隊介紹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學生在大學階段要有意識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坦誠相待,樂于奉獻,協同合作;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認真完成各種報告和展演,培養良好溝通交流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算法以及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等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通過對算法效率的分析和算法選擇的介紹,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在算法分析中要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為了證明算法的優秀而片面的只分析時間復雜度或只分析空間復雜度,要根據運行時間和占用空間來綜合分析。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2)以算法分析為契入點,培養學生能夠以科學的態度理解算法設計方法、嚴謹的進行算法分析和正確性證明,并將這種態度應用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
(3)通過對不同算法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復雜度分析,培養學生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算法的時間開銷和空間開銷往往是一對相互依存的矛盾體,兩者很難同時達到最優,但兩者又能相互轉化,例如以空間換取時間就是典型的矛盾轉化。學生應能夠依據空間復雜度和時間復雜度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算法選擇,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會利用矛盾轉化解決特定問題。
(4)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知識內容抽象程度高,邏輯推理強。通過對各種算法思想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信息編碼和邏輯運算等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十進制計數是中國人民的一項杰出創造,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以中國古代發明的十進制數為切入點,進行“四個自信”的培養。
(2)正與反,錯與對,真與假,自然萬物兩兩相對又互相聯系,相互沖突又可互相轉化。
(3)以信息編碼及編碼轉化為切入點,介紹二進制本身來源于哲學思想,與中國道教的陰陽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等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以當前我國芯片設計、制造,光刻機研發和制造為切入點,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和探索精神。當代中國青年要學好計算機課程,為國家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2)通過對我國計算機軟硬件領域的科學家的介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3)通過對國內外超級計算機研究和應用現狀的介紹,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要不斷培養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也要有開闊的科學視野。
(4)將計算機軟硬件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性進行類比。軟硬件系統的設計首先要保證穩定性,而國家的改革和發展也必須以穩定為前提,讓學生們理解穩定的重要性;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學好外國的技術,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創造”的道路。
(5)計算機系統由成千上萬的硬件器件和各式各樣的軟件組成,例如華為麒麟9000芯片中就集成了153億個晶體管。這些軟硬件需要互相配合、協同工作才能讓整個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繁榮和社會的運行也一樣,需要個人、集合和團體的共同努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該部分內容主要講述網絡和網絡安全相關概念等知識點,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通過對計算機和網絡犯罪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遵紀守法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遵守職業道德與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科學的精神就是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網絡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網絡威脅不斷發展變化,需要網絡安全從業者隨時以懷疑和批判性思維進行網絡管理。以網絡安全防護知識的講解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
(3)有人曾形象地說,世界正被“一網打盡”,網絡文化給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帶來巨大的沖擊,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信息濫用、網絡犯罪、思想西化、文化西化不斷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因此,以網絡應用對世界的影響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變得尤為緊迫。
該部分內容主要介紹計算機相關的當前熱點領域和熱點問題,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切入點的發掘。
(1)通過課程報告的編輯和展示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2)通過對計算機領域熱點的研究和探索,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3)通過資料查閱、討論,認識我國和外國在計算機領域的差距和優勢,堅定理想信念,鼓勵學生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青春和力量。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而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主要渠道。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助于突破教育主體的非全員性、教育過程的斷裂性、教育途徑的單一性等高校思政教育困境”。
課程思政切入點需要不斷挖掘和修正,課程思政元素需要不斷凝練和總結,更符合教育需求的德育元素需要不斷豐富與擴充。前述的育德目標和思政知識點,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不貪多求全,只求學生“學深悟透,把握精髓”。
在實際教學中,研究、挖掘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切入點,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全方位、貫穿式地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探索和應用各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實現思政和計算機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計算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