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陽縣氣象局 曾艷婷
氣象觀測是一項直接影響人民日常生活與國家發展的事業,不僅能夠實現對天氣的正確預測,甚至能夠對一些重大天氣以及自然災害展開預測與預防,保障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地面氣象觀測是氣象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的氣象觀測數據是業務人員對天氣展開正確判斷的重要依據。業務人員應當進一步優化升級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完善目前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中的弊端,提升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準確度。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主要借助地面氣象觀測自動站完成。自動站是一個能夠實時獲取自動氣象觀測數據和設備的工作狀態,并對觀測數據展開采集、顯示、處理、儲存等操作的業務觀測系統,實現對氣象要素的運行監控與傳輸,直觀展示天氣的變化情況。具體而言,自動站中的儀器設備會在感應到天氣發生變化時,對這些信號采取放大處理,傳遞到自動站的計算機中,由地面氣象測報軟件負責將采集的觀測數據展開顯示、儲存及傳輸,再由業務人員對各項氣象數據展開復審,對缺測或有誤的數據展開處理,進一步保障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建設、氣候分析、氣象服務和科學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在加強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應用自動化技術以及多種智能化儀器設備后,根據江西省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業務運行方案有關要求,原有的工作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具體而言,需要人工觀測的項目越來越少,在氣象觀測自動化的運行過程中,往往只有應急觀測、數據處理、儀器設備維護等需要工作人員實施人工操作[1]。而目前與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相關的管理制度與協調機制尚缺乏完善,部分業務人員無法充分依據地面氣象觀測的相關標準規范開展工作,而自動站軟件無手機報警等遠程報警功能,導致無法及時發現、判斷、處理工作中的突發情況,為業務軟件的正常運行帶來了負面影響。由此可見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做好監控管理,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與協調機制的重要性。另外,由于管理制度的落后,部分業務人員未對地面氣象觀測儀器的維護與數據傳輸保障工作加強重視,而協調機制的不明確,更導致了部分站臺設備、傳輸故障問題無法第一時間得到處理,觀測數據會出現長時間的缺測情況,影響了氣象觀測的準確率。
目前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革新,氣象觀測工作的自動化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發展智慧氣象的時代背景下,氣象部門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盡管我國在現代化氣象隊伍方面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復合式技術人才的匱乏,依然會是氣象部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基層氣象部門,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員的占比依然不夠理想,而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更是十分稀少,復合型人才的缺失,對提升地面氣象觀測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
應結合工作的實際,建立健全地面氣象觀測制度,業務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設備儀器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業務考核制度執行,加強監管業務人員的行為,若在地面氣象觀測中發現操作違規現象,應第一時間對相關工作人員實施警告或處罰,提升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2]。
在完善已有的自動化技術的基礎上,推動自動化技術的進一步轉型升級,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
首先,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氣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絕大多數氣象服務都已經實現了實時播報,但為了進一步增強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方向依然是提升自動化技術的性能。例如,針對當前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的傳感器,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是應用科技價值更高、性能更強的MEMS技術,實現更準確的數據監測;對于降雨的預測,發展方向應是提升降水量監測的精確性,并針對不同地區的實況建立個性化模型,加強降雨量監測的針對性、地域性;為全方面提升數據監測的精確度,氣象自動化觀測技術還會向蒸汽測量技術、氣象光譜分析與精細化復合測量技術進一步發展,這也是在完善自身技術實力時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3]。
其次,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升級,應圍繞自動化技術,加強對電子技術、智能化技術、無人化技術的研究,這也符合氣象觀測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首先,應實現氣象觀測技術中各傳感器的數據聯動,同時保證單獨傳感器出現故障時,其他傳感器會及時上報中央系統,實施應急處理,同時其他傳感器依然能夠順利運作,有經濟條件的臺站可另設置一套新型站作為儀器故障時的備份站使用,可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當前我國地面氣象監測工作多是在野外環境中實施,環境較為嚴苛,因此,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研發,還應當加強設備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與耐用性。
最后,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升級,還應當加強對高新技術的應用,如鉑電阻氣溫傳感,此項技術能夠在分析周邊氣溫變化的基礎上產生電流,并在電流波動的基礎上獲取氣溫數據。再例如,對于一些對精確度有重點要求的地面氣象觀測工作而言,也可采用熱電偶測溫、紅外測溫技術來提升數據的精確度。再例如,移動氣象觀測技術也是這一領域重點發展的內容,能夠提升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便利性與通用性。總之,業務人員應加強對傳統技術的升級與完善,提升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為氣象部門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實際的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應用過程中,對觀測工作所用的儀器設備的要求通常很高,因此,應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更加先進的觀測設備的引入力度,及時淘汰老化、落后的設備。業務人員應當嚴格遵照相關規范對設備儀器進行安裝、使用及維護,延長觀測儀器的使用壽命。
首先,應推動業務人員做好對儀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尤其是做好對儀器的清潔工作,例如,翻斗式降水傳感器清理不及時有可能導致監測數據的異常。其次,應及時開展對設備的檢修工作,檢查觀測儀器的運行情況,在發現故障時第一時間進行維修,避免對氣象預測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不利影響[4]。再次,應當建立嚴格的管理機制,約束工作人員擅自使用氣象觀測計算機的行為,并做好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增強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嚴禁工作人員將內部資料外傳給無關人員。另外,氣象部門應在計算機上安裝更先進的殺毒軟件,避免網絡攻擊對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并依據實際形勢的變化,做好對防火墻、殺毒軟件的更新工作,保障其性能能夠最大化發揮,確保地面觀測業務軟件能夠持續順利地運作。最后,應當完善對觀測儀器故障的遠程預警機制,最大力度保障觀測儀器能夠始終順利、流暢地運行。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是推動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進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地面觀測業務人員應努力適應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升級,加強對氣象觀測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自身的崗位責任心,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加強形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技巧[5]。同時,管理人員應當加強整合現有的觀測人員,對工作任務進行科學分配,合理設置崗位并優化崗位的職責,并對觀測人員加大培訓力度,適時開展專業分享會,提升觀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更新人才隊伍的知識結構,讓人才能夠更好地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降低并杜絕業務人員主觀因素對地面氣象觀測數據質量造成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為緊跟現代化氣象事業的發展步伐,目前氣象部門已經對自動化技術進行了廣泛應用,充分提升了地面觀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但目前的地面觀測自動化依然有需要改進的弊端,相關人員應當加強對管理機制的建設,提升自動化技術的水平,加大資金投入與人才培養,提升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推動我國氣象觀測事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