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班超
作為一名專業設計師,需要在方案設計初期對本項目有充分的了解。對項目區位進行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分析;對選址情況和周邊區域的功能進行了解;對道路交通路網組成進行分析;對項目周邊公共交通進行分析,包括地鐵和公交站點、人流量、車流量、道路寬度,未來周邊路段規劃情況等。
設計理念是招投標階段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深入了解其功能、平面是否合適前,先要看到它的理念是否符合設計標準,是否符合大眾審美要求,是否能做到在眾多方案評比中脫穎而出。我們要充分考慮城市藝術文化底蘊、周邊地形地貌是否會對設計產生影響、考慮自然景觀因素對建筑的限制與發展,建筑未來將要展示在城市中的形象,更快更好地抓住設計要點。
除了需要考慮建筑整體的理念貼合宏觀設計外,還需進行空間理念的營造,為我們設計理念的大骨架增添枝葉。比如,我們可以打造突破傳統、引領創新的、可以互通互融的醫患活動空間;患者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共享開放的療愈空間,醫生可以進行資源共享、研學交流的活力空間。通過以上對項目前期分析與方案設計理念生成的分析,我們可以使得設計更具亮點,從而贏得贊賞。
方案設計階段是項目落地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階段。在方案設計階段之前,一個落地的項目需要經過復雜而有序的前期過程。包括項目總控計劃的制定、立項程序、可行性研究報告申報、初設概算申報、土地及規劃程序等。
首先,需對學科進行定位。依據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學科,設置基本要求和發展趨勢,參照國際先進的現代醫學教育、科技創新研究和臨床診療服務模式,緊跟時代潮流。
其次,需了解醫院的建設目標。確立基本綜合、卓越專科、醫教協同、研產轉化、互聯智慧、職業運管的醫院學科建設思路。
再次,需知道層級類別。需通過調研研究,考慮學校、院方需求,對學科領域的設置進行深入了解。
最后,需考慮建設模式。體現完備的三級綜合醫院功能,優化基礎環境設施,搭建并發揮共用的醫研共享平臺。
項目的規劃設計條件包括設計的各項基本指標,用地范圍和面積、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建筑退用地紅線、車輛出入口、機動車泊位數,坐標圖紙等基本信息。若設計人員對基本信息存疑,可經申請,到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咨詢。規劃設計條件的確定是整個設計的基礎,需引起重視。
作為一名設計師,需要對投標階段的設計理念有充分的了解與思考,并在中標后的方案設計階段,能夠做到在保留原創方案理念精髓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優化調整,人流車流廣場布置合理;功能上各個使用分區獨立且有聯系;面積指標合理且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空間上使用舒適便利,考慮到人在醫院中的感受;流線上合理,做到醫患分流,潔凈、污物流線獨立且不會對人員產生不好的心理影響;通過不斷地 優化讓設計為業主創造價值,為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價值。
醫院建筑的交通分析按空間來分,分為外部空間交通分析和內部空間交通分析。需考慮道路等級、紅線寬度和路段車道數。分析區域內的交通道路情況,才能對現狀交通運行狀況有深入的了解。
1.外部空間交通分析
醫院建筑的交通問題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通過周邊路段的基本情況,可以確定建筑主次要入口,廣場設置情況,目前很多醫院存在入口廣場設置過小、抑或者堵車嚴重的問題,既影響周邊人流通行,也影響前來看病與探視人員的心情。
另外,外部空間交通分析還需要考慮醫院交通生成量。通過調研與預測,附屬醫院日均總門診量將達到0.76萬人次/日。高峰時間分布在7:30~8:30;主要空間分布在門診部、住院部就診、陪護人員,醫務職工,科研行政人員;人員出行的交通方式:以就診交通為主,小汽車、出租車占比較高。根據以上數據特點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要求,對車輛出入口的位置進行合理分析,并結合一級流程布局,合理考慮、相互平衡,判斷車輛地庫出入口,地上急診急救出入口,私家車流線,醫護人員車輛流線,出租車流線和落客區的位置。
2.內部空間交通分析
醫院建筑內部流線復雜,一般需考慮患者流線、醫生流線、探視流線、潔污流線、由于該文研究的是學校建筑附屬醫院的方案設計,因此還需考慮科研、教育、行政流線,保證各流線獨立且良好結合。
在初步估算醫院對電梯數量需求時,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并考慮日門診量對豎向交通的影響。對電梯數量影響較大的是日門診量、輸送能力、速度、轎廂門寬等因素;對樓梯數量影響較大的是人數、梯段寬度和防火分區的劃分;對自動扶梯的設計影響較大的因素是日門診量、輸送能力和速度。一般自動扶梯的位置設置在靠近門診入口且不和看診人員流線產生串區的位置。后方可設置電梯,通過自動扶梯解決大部分門診人流通行問題。建筑低層的人員交通可盡量通過自動扶梯和樓梯解決,從而減少高區人員等待電梯的時間。
對于內部交通的測算比較準確的一個手段是仿真場景分析,可以通過實體建模、參數設定、指標評估等,對方案設計現階段的電梯數量進行分析,從而進行仿真優化,使設計更具落地性。
1.護理單元的建筑形態
住院部的建筑形態呈現長方形,內部布局一般為一字型、L形,包括單廊式、雙廊式等,這樣的布置形式便于醫患分流和潔污分流。隨著時代進步與發展,逐漸產生了不規則的建筑形態,我們需根據護理單元的特點,對建筑形態進行優化分析,考慮病房區減少西曬問題,使其平面在保證原有理念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對柱網進行合理布置,從而增強落地性。
2.護理單元醫護區的功能布局
護理單元的醫護區是醫護人員日常工作的場所,有時候因為設計條件的限制,產生大量的醫護黑房間,因此我們在設計時候需要考慮盡量減少黑房間的設置,可通過合理的平面布局,小天井的設置給醫護人員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在醫護區功能設置上,護士站是與病人解除最多的地方。要保證護士站與其他空間的通達性,如物流井、收發室、談話間、醫生辦公室、治療室、處置室、檢查室和搶救室等,也要保證護士站距離該護理單元最遠病房不超過3米的距離。
3.護理單元病房區設計要點
在病房區的設計上,需要考慮到病房西曬問題。應通過調整合理的建筑布局,減少病房的西曬,既滿足了基本的南向病房數量指標要求,也會使業主對項目的滿意度不斷提高。一般一個護理單元的面積在1800平方米,病床數量在45床左右,病房數量過多會不利于醫護,病房數量過少會不經濟。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項目業主需求,進行床位數設計,可設置套間、單人間、雙床、三床和多人間等。
一個舒適且健康的療愈空間的營造可以從生理和心理上對使用者產生良好的影響。
1.自然采光和微生物環境的營造
由于我們所處地理經緯度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的不同,醫院建筑不易采用大面積的立面綠化圍墻,易產生蚊蟲叮咬和感染疾病的等問題。可局部考慮或在與建筑墻體有一部分距離的空間考慮設計綠化景觀節點,營造局部微生物環境。同時需考慮到植物的維護問題,應合理選取植物種類,選用防蟲植物、除蟲植物,保證所選用的植物種類較易維護。
2.綠色健康景觀空間營造
醫院建筑因其獨特的使用功能,決定了它是高耗能的建筑。綠化景觀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唯一一種能主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我們應合理設計綠化景觀空間,可以通過設計架空綠化、景觀廣場、覆土厚度的測算、喬木、灌木和花圃草坪的布置,打造更安全、更環保的可持續醫院建筑。屋面綠化的打造可以減少建筑頂層的熱輻射,有利于建筑屋面被動式冷卻,通常頂層為住院區,屋面綠化的設計可提高建筑頂層使用空間的舒適性。
醫院的前期專項分析內容很多,包括門診區分析、醫技區分析、人防和消防專項分析、外立面專項分析、地下車庫專項分析、與結構機電專業的對接等工作,本文僅選取其中幾點內容進行分析。醫院的設計方案分析繁多而復雜,我們只有充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內容,才能為后期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