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文山
(涼州區水土保持工作站,甘肅武威 733000)
在農村的農田水利建設施工中,旨在通過技術型的手段和設施為農業生產,提供發展型的服務。通過調節相應水資源,或者合理調蓄等方法,改變農業水利上不利的自然條件因素影響,以保障農業生產最終環節可以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但在相應的水利工程建設中,通常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設置或不合乎地區環境的相應措施,嚴重的會徹底降低整個水利工程建設的作用,因此應當做好相應的水利保護工作,確保水利工程建設的有效性。
水土流失具體是指由于一些外力的作用之下,導致自然環境和水土資源以及土地的生產力等一系列遭到破壞和損失,致使土地的表層結構受到侵蝕,相應的水土造成一定的損失。我國是受到水土流失問題危害最嚴重的一個國家,在受到水土流失問題侵害之后,會導致當地的土壤得不到一定的固著力,無法再穩定地保持在原有的形態之上。尤其是在我國的一些雨季,在一些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其相應的農作物產品更容易受到洪澇水災的侵害,洪澇水災的侵害又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一大重點原因,尤其是在我國的一些山區,洪澇問題就會更加的突出。在水土流失之后,不僅會使土壤遭受到一定的損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帶走了土壤中的不少營養物質,導致土壤內部的成分,營養物質短缺,在再次進行耕種等農業生產利用時,極易出現土壤的肥力不足,農業生產營養缺失。尤其是土壤中的一些氮、鉀、磷等物質明顯缺失,導致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營養不良的形態。同時再經過水土流失問題之后,土壤經常會出現鹽漬化的現象,直接導致原有的水利工程建設出現問題,比如在水利工程的蓄水問題、排水問題上,極易出現蓄水不足、排水不出等現象,導致原有的水利工程無法再發揮其優勢性,導致原有的水利工程調節功能喪失。
我國每年在水土流失問題上的建設資源投入較大,在各個省份和地區都建設了相應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和淤地壩建設工程,以改善當地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解決水土流失給土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改善水土流失給當地出行和交通帶來不便的問題,以便合理有效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的穩定。同時對一些水土流失問題出現頻率較高的地區,政府加大對該地區的一系列內容的綜合治理,比如,對出現頻率較高的地區的一些山、一些水、一些路以及一些土地,開展相應的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的農業生產環境與生產條件,使其土地生產能力得以恢復和提升。我國自2012年以來,在治理相應的水土流失問題方面,已經治理了將近47萬km2的流失面積,并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以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進行,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維護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土壤已有160億t。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會造成對土壤成分的破壞,因此,會直接影響到當地農業生產過程中農作物的生長自然環境。故而在水土流失工作的恢復與建設過程中,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一些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與時間資源等,以確保可以有效地開展相應的水土流失修復工作。同時這些維護和修復的工作必須及時且有效,保證在治理措施上具有較強的優勢性和針對性,否則會直接使得水土流失問題的恢復工作功虧一簣,導致其相應的損失會進一步地擴大與反噬,進而在治理工作上會更加的雪上加霜。如若將這些投資在后續的治理工作中的財力物力用于相應的農業生產發展中去,則必定會給農業生產帶來穩定的增產增收效果,促進農業生產中的經濟效益得以擴大。除此之外,因為水土流失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泥沙淤積等問題,也會導致一些行道運輸通行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同時,這些淤沙還會直接影響到河流湖泊的儲水功能和儲水效率,嚴重狀況下會直接影響到該河流上的航運運輸價值。
在當前的農田水利建設施工過程中,出現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在水利建設施工的前期,在水利建設的施工和計劃規劃內容上沒有得到相應的詳細細化研究,在針對水利建設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上,對其工作的預警機制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與發展。其次在進行相應的計劃內容的規劃過程中,對水利工程的測算研究步驟通常被簡化甚至丟失,對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考察與考量。比如,在一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由于在建設過程中的建設周期較長、建設內容和任務量較大,同時對這個施工項目的開展又有特別的需求,在這個緊急狀態的要求之下,工程為了提高其施工的效率與便捷能力,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措施來確保其工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例如,會就地取材,砍伐大量的植被樹木,導致施工工程周圍環境的生態條件遭到破壞,極大地依賴當地施工環境,對其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毀壞。再者,為了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投入,對施工過程中的工程實施質量的要求降低,在施工過程中,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和論證對相應環境中的土地、氣候、植被以及地貌特征的相應影響,導致其預警機制在建設的過程中遇到相應的阻礙,而無法建立起有效的預警機制,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也無法做到有效的應對和規避。
眾所周知,在長時間經歷水土流失環境的農田土壤,其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的利用價值也會逐漸地發生變化,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的流失會直接影響到農田的價值,影響到農作物的增產增收。農作物產量的下降也會直接反作用到當地水利工程的建設,最終會導致整個循環當中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水平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更有甚的可能會直接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出現,不僅會使當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無法得到推進,同時還能直接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問題。在相應的工程開發與推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責任不明確的現象,尤其是對水土流失問題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這一問題是需要得到相應水利部門的監督和環境保護部門的支持,然而在現實的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權力不明確的情況,以至于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權力交叉、推諉責任的現象,水利建設和水利保持無法得到有效的均衡調解措施,在管理監督上出現矛盾交錯現象。
在當下的農村的綠化建設之中,由于其自身特征的影響,導致其綠化建設效果與城市的綠化建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缺少相應的嚴謹性和規則性,同時在農村地區大多數農民對水土保持意識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內容的認識較為欠缺,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相應價值與其所影響到的生態環境效益缺少理性的認知。在農民的意識觀念中,對生態環境的考量,并不是其重點內容和關注對象,農民所注重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業生產價值和農作物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相應的水土保持工作建設中,農民的支持度與參與度都不高,有些地區對水利工程建設影響部分農田問題的建設看法較為激烈和尖銳,這些都源于農民對水利工程建設沒有一個完整全面的建設,對水土保持工作沒有一個正確的理性認識。
首先在農田水利建設施工的前期,需要聘請相應的專家團隊進行設計和規劃,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細化建設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好的細化工作才能夠使后期的建設施工過程事半功倍,確保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現象的惡化與蔓延損失減小。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農田的生產環境狀況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首先,要注意選取合適的試點,確保項目在規劃中的依據充分且合理,選擇的地點符合開發要求和利用需求,開發地區的周邊環境利于發展,條件適宜,確保規劃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與國土空間規劃不脫軌,沒有的利益矛盾沖突,做到完善與細化在項目工程前期的一系列基礎工作。其次,在農田水利工程的前期建設規劃局中,需要加入技術單位,以風險投資的形式參與到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去。在前期的項目規劃中,做好項目整體的匡算,在總投資的預算過程中,按照當下的水利建設工程的行業通用做法,引入總投資金額的3%核算,科學預判和計算,在前期工作中產生的費用,隨后通過采用市場化的方式,選擇有能力、有資質的技術機構,開展相應的工作內容。最后,再由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申報與實施,由當地政府領導擔任項目工程建設的總負責人,由當地政府的國土資源部門、財政部門以及發改委等部門組成工作組,成立工程項目的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開展相應的工作,各個部門相互協作,相互保障。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農田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循環系統,因此要求農田水利工程在其施工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注意在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并根據相應的具體變化情況做出有效對策,以避免農田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的破壞,給農村農業生產帶來無法避免的災難。保障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是在其水利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這是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具體的農田施工過程中,需要觀察具體的生態環境狀況,確保整個施工過程中的農田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穩定,將其影響效果降到最低。故而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挖填方的平衡問題,在挖填方的平衡調節過程中,要實現對填充材料(石料、沙礫)等材料的充分利用,確保相應資源的充分利用,并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避免對周圍環境中的樹木植被的破壞,確保其影響效率達到最低。在水利工程施工結束之后,仍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在其竣工之后再融入生物防治的意識,為周邊環境增添相應的植被和樹木,為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促進農田周圍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其不僅關系到人民的民生問題,還涉及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問題,直接與農民的農業生產相關聯,因此,農民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角色和影響力也不可忽視。眾所周知,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他們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者,也是國家高速發展的基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與產業化發展,都離不開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故而,在農業農田水土保護和農業土壤保護工作中,都需要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水土保護意識的培養與教育。通過電視宣傳、社區教育、農田水利知識教育培訓班等方式,加強廣大農民群眾對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使廣大農民群眾意識到水土保持工作不僅是一項有利于農業發展的事業,同時可以惠及子孫,福澤萬年,同時通過加強對廣大農民群眾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意識、生態環保意識,建設具有良好氛圍的生態文明鄉村,在潛移默化間改變廣大農民群眾對農田水利建設的認識,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意識和維護意識。
綜上所述,對農田的水利保持措施是一種長期的、系統化的工作,面對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當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這些危害和影響。要在實踐的過程中,細化在前期工作準備過程中的各項任務和內容,確保對環境生態建設的友好性。同時,需要提升農民群眾心中的水土保持意識,推動農田水利工程施工過程的工作高效性,推動工程項目建設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