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瑞
(通榆縣邊昭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通榆 137201)
市場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加劇,我國食用油料自給率只有32.1%,產不足需。我國年生產植物油1200萬t,但消費達到3500萬t,其中植物油的消費比例花生占8%左右。花生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產業優勢發揮不夠,產業鏈短,受國際油料市場影響較大。
長期以來,花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沙土地上,生態條件差,普遍認為花生是低產作物。目前,全國花生產量平均達到245 kg/667m2,花生的增產潛力還有很大的空間。
緯度較高,積溫較低,無霜期較短。冬春季風沙大,造成表土流失,影響播種出苗。秋季降溫快,冬季溫度低,不利于晾曬和種子保存。降雨量少,生育期內易受干旱脅迫,有效灌溉面積少。
花生主產區土壤基礎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普遍施肥量偏少。重茬面積較大,是導致花生產量較低的重要原因,缺乏消除或減輕重茬減產的有效手段。
花生種子產業有待發展,優質綠色產品增值不足。相關服務組織缺乏,標準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產業優勢發揮不足,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產業鏈短,種植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化不充分。
適合種植花生的面積大,適合綠色優質花生生產。生態條件不適合病蟲大量發生和黃曲霉菌的繁殖、侵染。種植花生效益較高,有利于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拉動花生加工和貿易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依托優質產品資源,實現品牌效應。健全市場體系,延伸產業鏈,促進花生產業發展。
依據當地生產、生態條件和產量目標,因地制宜地選擇相應品種。根據吉林省特有的氣候、生態條件,建議選擇生育期125天以內的中早熟、中小果型、高油、高蛋白等花生品種,選擇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韌性較強、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滿足油用、食用、加工等需求。如吉花19、吉花20、豫花37、花育20、青華6號、中花21等。
選擇不重茬、土層耕層厚、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砂質壤土,切實改變土壤耕層明顯存在“淺、實、少”的問題。冬前耕翻,一般深翻25~30 cm為宜。秋季沒有深耕的地塊,可在春季4月份進行深耕。注意上一茬使用過氯嘧磺隆、煙嘧磺隆、莠去津的地塊,下茬不建議種植花生。
種子處理:選擇晴朗干燥的天氣進行剝殼晾曬2~3天,增強種子的活力。剔除蟲、芽、爛果、雜色種子和異形種子,保證種子的純度。精選一級、二級做種子。確保種子均勻一致,種子發芽率≥90%、純度≥98%、凈度≥98%。用花生專用種衣劑拌種防治花生爛種、蠐嘈、根腐病有較好效果。用種子量0.2%~0.4%的鉬酸銨制成0.4%~0.6%的溶液拌種,能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還能增強花生植株固氮能力。花生拌種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的危害,保證出全苗、苗壯,一般花生拌種比不拌種的增產10%左右,增產效果顯著。同一品種要進行不同地域輪換栽培。
施足底肥、有機肥與化肥配施,結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腐熟的農家肥20~30 m3/hm2。氮磷鉀鈣配施,施純氮180~225 kg/hm2,磷(P2O5)165~210 kg/hm2,鉀(K2O)210~255 kg/hm2,鈣(CaO)120~150 kg/hm2,注意土壤缺鈣會引起莢果空殼和莢果腐爛病。堿性土壤施用鐵肥37.5~45 kg/hm2。
吉林省中西部花生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15日~25日,花生播種的適墑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多粒型品種如“四粒紅”連續5~7天內5 cm土溫穩定通過12℃;珍珠豆型品種連續5~7天內5 cm土溫穩定通過15℃即可播種。
播種方式:單壟種植,壟寬60 cm,穴距13~15 cm,2粒/穴,保苗10~12萬穴/hm2。大壟雙行(適合地膜覆蓋):壟寬80~90 cm,穴距15~17 cm,2粒/穴。公頃保苗13~15萬穴。播種深淺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 cm。播種量:用種粒180~1187.5 kg/667m2,折合干果270~300 kg。花生一般推薦覆膜種植。機械覆膜播種地膜選用厚度0.01mm的聚氯乙烯地膜,透明度≥80%,展鋪性好。筑高壟防風沙,壟高12~14 cm為宜,播種深度2~3 cm。除草劑用精異丙甲草胺乳油,按說明使用。
苗期管理:苗齊,苗壯。下針結莢期管理:促棵,促花,防過旺,保幼果。后期管理:及時追肥。
花生不同于其他作物,其種子長于地下,勢必造成上下生長不協調。徒長倒伏普遍發生,解決的途徑是化控。不徒長也存在地上部莖葉生長和莢果生長不協調的問題,不徒長也可用化控,使干物質向莢果較多分配。化控可提高資源和投入的利用效率,同時利于植株健康生長。
5.8.1 花生葉斑病。葉斑病7月中下旬易發病,初見病葉時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防治,7~10天噴1次,連續2~3次。8月中旬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戊唑醇菌核凈進行防治,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5.8.2 花生莖腐病。發病初期,可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80 g/667m2,或用24%噻呋酰胺20 g+3%甲霜惡霉靈20 g,兌水15 kg,噴淋花生莖基部或灌根,視發病程度增加次數。
5.8.3 花生白絹病。發病初期,可用24%噻呋酰胺懸乳劑20 g/667m2+吡唑醚菌酯+21.4%絡銅·檸銅20 g/667m2,兌水15 kg,噴淋花生莖基部或根部,視發病程度增加次數。
5.8.4 花生果腐病。花生結莢初期或發病初期,可用50%氯溴異氰尿素可溶粉劑40~80 g/667m2,或30%醚菌酯懸浮劑10 ml/667m2+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25 g/667m2,兌水15 kg,重點噴淋花生莖基部或根部,使藥液順莖稈流到根部,視發病程度增加次數。
5.8.5 花生蟲害的防治。花生易發生的蟲害是蠐螬、金針蟲和蚜蟲。使用噻蟲嗪包衣是目前最好的有效防治方法。使用毒死蜱、辛硫磷顆粒劑和底肥一同施入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防效可達90%以上。
最好是隨播種隨滴灌,也可提前播種覆膜提高地溫,但要注意播種時的土壤墑情。如果能使花生種子吸水和發芽,當時地溫較低可能會引起爛種;如果土壤很干燥不能使種子吸水,則不會受低溫影響,不過這種做法風險較大。應慢滴、滴透,應濕潤到下層土壤。
開花前要保證土壤墑情適宜,促進早開花、多開前期花,以保證早結果、多結果。可根據土壤養分含量情況適當隨水追肥,氮7.5~15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氧化鉀7.5~15 kg/hm2,折合成氮、磷、鉀各含15%的水溶肥75~120 kg/hm2。
在有效果針基本入土時要保證土壤墑情適宜,以確保莢果順利膨大,此時應結合滴灌隨水追肥,氮15~3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5 kg/hm2、氧化鉀15~30 kg/hm2、氧化鈣15~30 kg/hm2,折合成氮、磷、鉀、鈣各含15%的水溶肥150~225 kg/hm2。若此時下雨土壤不缺水,滴少量水,下滲到表層10 cm土層即可,此時滴水主要是為了追肥。此次滴水追肥非常關鍵,是多結果、長大果的關鍵,特別要保證結果層養分的供給。
收獲過早影響產量,過晚子房柄強度降低,易落果、爛果。機械化收獲更應適期。收后及時曬干,莢果安全含水量10%、籽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