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浙江·杭州 310023)
當前,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正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變革及內涵提升。特別是2020年開春受疫情的影響,全國高校形成了大規模在線教學。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在線教學已由新鮮感向新常態轉變,掀起了改變了教、改變了學、改變了管、改變了形態的學習革命,以學習革命推進質量革命向縱深發展。”
后疫情時代,在線教學已成為普遍性。高質量開展在線教學,已是高等教育發展大勢所趨。因此,隨著大規模開展線上教學,在線教學質量問題開始引起關注。如何衡量在線課程建設質量標準,如何確保在線教學高效、有序推進,如何提升在線教學滿意度,成為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成為教學管理的難點,而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成為實現在線教學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關鍵所在,是在線教學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依據。
一線教師是在線教學的實踐主體,從面對面教室授課到線上授課,有諸多需要調整和適應的地方,對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部分教師對在線教學感到焦慮,在如何與學生在線互動、如何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應對設備操作難題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體系,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以快速適應并發揮網絡技術應有的優勢。
學生是在線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貫穿在線教學全過程。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規劃、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在線教學學習平臺的學生群體在年齡、專業、工作等方面組成結構復雜,學生存在個性化差異,學習自主度各不相同,在線學習效果也不同。在線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學生缺乏及時的關注和指導,加上學生自身的自我監控能力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參與度低,學習持久性不高。學生需要在教師有效指導下主動構建知識體系,豐富、擴充、深化課程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于實際生活與工作之中。
教學管理部門缺乏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的經驗,相關評價體系還不成熟,業務考核機制嚴重缺失,學校監督人員只能通過訪問在線教學活動記錄來完成教學監控,不能保障督導監控的有效度。通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實現對在線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控,達到保障在線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是企業界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最早見于1961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費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一書。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簡稱TQM)“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充分考慮到滿足用戶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并把企業內各部門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一體的有效體系。”全面質量管理突出以質量為中心,最基本、最主要的特點是“三全一多”,即強調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面管理和管理方法的多樣性。
在線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各方面、各部門、各環節全部工作的綜合反映。高職院校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是針對高職院校在線教學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在線教學課程質量標準、在線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在線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在線教學質量信息統計與反饋機制等內容。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指導下,高職在線教學保障機制具有全員參與管理、全過程跟蹤監控、全方位評價反饋等特點。高職院校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全部力量,嘗試構建一個全員參與、全過程監控、全方位評價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201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鼓勵高校制訂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質量認定標準,將通過本校認定的在線課程納入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而高校層面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質量的認定則以高校自主制訂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質量認定標準”為依據,以“納入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手段,以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為目的。在線教學課程質量標準的制定,其實質是在“保證在線教學質量”。
因此,需要各高職院校首先制定完善的本校課程建設規章制度,以保障在線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在線教學課程質量認定標準的關鍵是要保證教學質量和契合學校實際需求,可以從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設計與方法、教學活動與評價、教學效果與影響、團隊支持與服務等6個維度設定指標要求。
在線教學中最難實現的是在線教學教師有效教和學生有效學。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完善的在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而在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各高職院校在總體、全面、平衡的角度把握評價指標及其權重。
3.2.1 構建全方位教學質量評價
在線教學質量評價是全方位、多樣性的,主要特點是多主體共同參與、多階段評價和多手段評價。多主體共同參與即校外專家、教學督導、學生、同行共同參與在線教學質量評價,不同主體給出的評價結果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多階段評價即課前、課中、課后評價,覆蓋在線教學全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多手段評價即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在線教學評價系統,對評價數據進行分析,便于管理部門及時掌握質量管理動態,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改。全方位評價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形成了一個“數據采集→監控→評價→反饋→預警→數據采集”管理閉環。
3.2.2 聚焦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質量保障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線教學質量把全體學生學習效果作為關注的焦點,在線教學設計和實施目標是保證學生取得特定學習成果。因此,在線教學學習評價設計和實施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即形成性評價。更具體地來說,借助網絡課程教學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動態了解學生的在線學習進度與學習效果,及時采集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數據,包括登錄次數、停留時間以及教學視頻觀看時間、參與討論次數等。
TQM 是以全員參與管理為基礎。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質量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在線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線教學質量人人有責。高職院校分管教學的領導、教學管理部門、在線教學的教師、在線學習的學生等全體人員都在教育質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參與到在線教學的質量管理活動中,以推進線上教學工作。高職院校在線教學質量的保障,需要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到在線教學管理中,做到人人關心在線教學質量,個個做好本職工作。
3.3.1 搭建“信—平—師—生”服務支撐體系
“信”即搭建信息服務支撐體系,定期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在線課程教學平臺進行技術升級與完善,為在線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平”即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依托在線課程教學平臺與管理后臺技術,支撐教師學生開展線上教學與學習,同時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師”即搭建教師服務支撐體系,對教師開課、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給予全過程全方位指導、全時全覆蓋支持。“生”即搭建學生服務體系,編制學生教學平臺操作指南,加強對學生線上學習指導。
3.3.2 建立“校—辦—系”三級教學監控機構
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構的建立需要高職院校參與教學管理與教學實施的各級組織機構的共同參與。高職院校可以嘗試建立“校—辦—系”三級在線教學監控保障體系。“校”即學校層面,是以分管教學的校級領導為核心的決策管理部門,與教務處共同完成對在線教學的全面管理。“辦”即線上質量管理辦公室,是在線教學質量監控保障的主體,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系”即在線教學課程建設所在的院系,主要負責執行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相關制度。實現教學質量全員參與管理,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3.3.3 制定“評—查—督”教學質量保障制度
“評”即建立在線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制定包含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等在線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加強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查”即建立在線教學檢查制度。定期開展在線課程建設初期、中期和末期教學檢查,以檢驗教師教學成果與學生學習成效。“督”即建立在線教學督查制度。線上教學質量督導監測是學校授課質量評價體系中重要環節。對在線教學實施的全過程進行實時動態監督,保障在線教學活動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
在網絡課程建設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在線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時采集在線教學信息并進行統計分析,及時發現在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師生問卷調查,聽取師生對在線教學監控與管理方面的意見及建議,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教學改進措施。定期發布在線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面向全校及社會公布,以便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跟蹤在線教學管理平臺大數據,高職院校可以收集到在線教學全過程信息,對所采集到的信息應及時進行整理與分析,及時反饋評價結果,提高教學質量信息處理與反饋效率,建立“評價—反饋—改進”閉環,形成在線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綜上所述,在線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高職院校的方方面面。高職院校需要調動全部力量,加強教與學的技術支持,豐富在線教育教學資源,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創新,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線上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以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實質等效,從而走向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