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常 周青沅 周 煒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跟隨著唐代楊曄《膳夫經手錄》安化渠江薄片“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的記載,我們發現安化黑茶的存在,它以其歷史悠久、獨特而優質的原料、傳統而合理的工藝、醇厚而綿長的口感、顯著而神奇的功效、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在黑茶種類中獨樹一幟。
近年來,隨著國內社會購買力水平和消費認知水平的同步提升,消費者的需求多樣化的趨勢日益顯著,安全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茶葉消費量持續擴大,各茶類輪番發力,茶產業規模順勢復蘇并呈壯大態勢。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近日公布了《2019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展示了茶葉消費市場概論,經過前幾年的動蕩,國內茶葉消費市場整體運行勢態趨于平穩。但是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如設計的產品與需求脫節,因為現代的消費形式和消費思想已經產生了變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只解決生理需求的產品,取而代之的是滿足精神需求,是一種文化消費。通過調查發現國外市場對茶葉包裝設計更注重商標、圖像符號、等視覺化的效果,在茶葉包裝設計中原生態特征所占比重已經超過了茶葉的本身品質。但是國內黑茶的包裝設計始終沒有跟上國際的腳步,難以進入高端市場。因此黑茶的包裝設計在表現企業文化和產品特征的同時,更應該承載產品本身的文化,從而去吸引消費者。
“茶”本身承載著歷史、文化,而茶包裝設計不僅是商品價值的體現,更是文化內涵的傳承,然而現在市場上的黑茶包裝設計卻有一些“忘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黑茶的銷售和發展,這也就暴露了黑茶包裝多年來存在的問題。傳統的黑茶產品一般都采用了紙質包裝、皮質包裝、罐型包裝等,而市面上的紙質包裝大多都千篇一律,沒有創新,而罐形包裝卻不利于環保,有點華而不實。包裝的選材缺乏創新,粗鄙的包裝難以吸引消費群體,而且在我國茶市場上還出現了過度包裝的現象,這種包裝往往華而不實,浪費資源,就像酒水和月餅的禮品包裝出現了溢價的現象,這些現象往往會引起消費著反感從而阻礙產品的長期發展。所以黑茶在包裝選材方面先要做出突破、變革、推陳出新,應當采用黑茶產地當地原生態的材料草、木、植物等,因為黑茶有一顯著特征便是原生態,黑茶從生產、儲存和加工等工序都是傳承下來的手工工序,這種工藝趨于自然保留了黑茶最原始的味道。所以應該最大程度的去選擇原始產地的材料進行包裝,以體現黑茶區別于其他茶種的原生態特征,去突破創新和環保等問題。
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地域文化本就是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中的體現,在地域文化元素的運用中,隨著社會審美和文化價值的發展而變化,不同的社會文化結構也導致人們對黑茶包裝有著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茶葉包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同的,這是一個時代對歷史文化、對藝術科學、對宗教信仰的象征體現。所以,根據地域文化元素提煉的黑茶包裝設計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體現,這就顯示出了黑茶文化中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在信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黑茶包裝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地域文化元素的運用也會受到社會時代的考驗,在設計創作中將越來越有韻味。尤其是湖南中部地區保存比較完好的梅山文化,它屬于湖湘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梅山文化作為特殊的地域文化,形成過程中蘊藏了大量古老的文化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其影響力使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和旅游經濟價值。因此,在包裝設計中如何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問題,黑茶包裝設計用地域文化作為設計的主要元素,是對黑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起到了重要作用。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通過對湖南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了解湖南當地本土風俗特點、歷史文物、藝術特征等,在黑茶包裝設計時將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進去,設計出擁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的包裝,賦予包裝設計作品更多的精神與文化內涵。灘頭木板年畫有四十多個品種,分為門神畫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老鼠娶親》,而灘頭木版畫最富有沖擊力的就是它的色彩運用,大膽的運用了原色形成補色對比,這種火辣辣的色彩正好映射了湖南的辣椒味,十分神奇的將視覺和味覺聯系在一起,其次就是它的人物造型十分的幽默,在門神系列中,人物體態作了夸大,充盈了正副畫面,給人一種穩若磐石的安全感;梅山剪紙它也承載著梅山人的情感,在重大活動、生活裝飾、生活娛樂等方面,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梅山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正因為梅山人民生活的多樣性,所以梅山剪紙也呈現了種類多樣、工藝多樣、藝術層面各不同的特征;木雕神像張五郎是湘西梅山教唯一以木雕像供奉的神祗。他最具特色的便是他的形態:雙腳朝天,雙手撐地,呈倒立姿態,寓示著他不屈不饒、敢于在逆境中反抗的精神。還有布袋戲、茶馬古道等,這些文化都曾見證著安化黑茶的發展。
竹,其身可用、其筍可食,亦可編織、造紙,全身都有其用武之地且生長周期短,是代替木材的重要資源,綠色環保,為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開辟新道路。縱觀安化黑茶古今的包裝,所呈現出來古樸、醇厚、素美的意境與其包裝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歷代所流傳下來的包裝材料多具有安化民間藝術氣息,且都來自安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其中竹材就是至今都在被沿用的安化黑茶包裝材料之一。其材料直接取材于本地盛產的竹子,對于可長期儲存的黑茶來說,其特有的自然清香能夠更好地保留安化黑茶最原始的醇香,防潮、防異味的作用和其良好的透氣性,更有利于安化黑茶陳年放置,自然發酵,長時間的保存口味也能夠越發醇厚。
天然竹材的使用既符合人類自然、健康審美的觀念,又是中國竹文化與茶文化的高度融合,原生態的竹材包裝,無論是其素樸的外觀還是其精神文化內涵,都有著與安化黑茶十分默契的聯系,竹文化傳統與民俗崇拜符合安化黑茶本身具有歷史感的氣質,本真、獨特以及與歷史交織的神秘感,更體現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包裝材料的原生性,所以竹材不僅符合黑茶包裝材料功能上的要求,同時也具備成為一種獨特包裝符號的所有特征。
在黑茶包裝設計中運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圖案紋樣,這是需要設計師對圖案含義有正確詳細的理解,才能將地域文化的圖案設計在包裝中賦予新的精神與文化內涵,在對傳統文化圖案的創新上要在歷史文化和含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者需要萃取與巧借民間藝術,有選擇性的運用,把民間藝術的精神內涵與黑茶的文化更好的結合。所以,黑茶包裝圖案的設計也最能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如果一個合適的圖案設計,會使消費者感到賞心悅目,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圖案簡潔明快,清新淡雅,氣勢磅礴,古樸自然,可以把傳統民族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以古樸自然的黑茶包裝為例,在茶葉包裝圖案設計中,設計師就是描繪了民間藝術和茶葉,結合中國傳統的書法來設計包裝盒。這不僅可以保持圖案的傳統含義,還可以根據時代審美的不同,創造出具有文化特色和時代美感的圖案藝術,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茶葉包裝中地域文化特征。
隨著湖南省旅游戰略的逐漸推進,在現代消費者的審美意識中,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感受已然發生了變化,將原有的民間藝術符號生搬硬套地應用到黑茶包裝設計中顯然不合時宜。通過對湖南特色的地域文化的研究,“借景生情,借物詠志”,設計者需要提煉最合適的視覺圖案應用于黑茶包裝創新設計中。這就需要對當地獨特的梅山文化元素圖案的提煉,將具有代表性的梅山人的宗教信仰人物梅山張五郎的神像,梅山的民俗風情,梅山的一些古老神話傳說、史詩歌謠、布袋戲的畫面等,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梅山文化藝術形式豐富多彩,有效的利用梅山文化藝術圖案對黑茶包裝進行創作,對梅山文化的傳承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何讓受眾更好地感受到湖南黑茶所特有的文化內涵與意境,其包裝設計應運用當地獨特的民間藝術符號表現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將具代表性的灘頭木版年畫、梅山剪紙、石雕神像張五郎、布袋戲畫面和茶馬古道等典型的民間藝術符號科學、有效地應用在包裝圖形設計中;其壓制成型獨特的做工環節,使安化黑茶完成后的形態美觀大方,根據其方磚狀(茯磚)、圓餅狀(茶餅)、圓柱狀(千兩茶)的主要形態,在包裝設計中進行創意造型加工,在細節上可以浮雕、鏤空等獨出心裁的小設計。設計中可以竹筒為包裝,將黑茶壓制成簽條狀,簽條上附上吉祥寓意的文字,整體形如民俗求簽的簽筒;還可以直接用竹筍皮配合麻繩捆扎,或直接用竹蔑編織的長圓柱形外包裝,再套上一個粗布包裝袋,加以標簽貼,更是為其增添了幾分韻味。安化黑茶與竹包裝的融合,賦予包裝設計作品更多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也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供了新方式。
優秀的包裝設計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欲,黑茶竹材包裝設計在此同時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承載著與時俱進的“綠色文化”。本次黑茶包裝研究將原生態竹材料與現代藝術和技術相融合,不但對地方傳統文化是一種保護和延續,同時也為民間原生態材料增添了活力,品黑茶“日久生情”,看包裝“一見鐘情”,使黑茶商品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