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慶
(江蘇省常州市經開區(qū)橫山橋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0)
從古至今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一直在發(fā)展,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我國古典詩歌所具有的特點。我國的古詩詞始終貫穿著過去和現(xiàn)在,有著博大精深的內涵,對于世人來說有著深厚的含義和韻味,是中華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瑰寶。古詩詞的教學在高中語文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重視,能夠有效地弘揚和傳播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高中的古詩詞教學并沒有那么的深刻,在教學中欣賞和分析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更多的是要注重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現(xiàn)對于古詩詞的掌握和運用。
中華文化傳承久遠,歷經打磨愈顯璀璨,古詩詞則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代表。古詩詞通過朗朗上口的詞匯選擇,用簡短的語言凸顯了時代背景,同時也彰顯了作者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課本詩詞與古代圣賢對話,感受古人的情感,古人的訴求,感受文化的魅力,感受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這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以及愛國情懷、歷史責任感、民族情結的培養(yǎng)可以產生較好的影響。尤其是現(xiàn)今時代下網絡的推廣和普及,西方文化無孔不入,越來越多的不良觀念廣泛傳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亟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利用古詩詞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確立民族自信十分必要。同時也可以利用古詩詞塑造學生的情感,糾正學生的觀念,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
古詩詞學習無論是從精神價值上分析還是從文化價值來分析都應當引起重視,在高中教育中引入古詩詞教學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古詩詞背后的故事、作者寄托的情感,感受時代的變遷,感受文化的典雅,并且慢慢地學會用適當的古詩詞恰如其分地闡述自己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表達的藝術和學問,慢慢地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加深記憶的同時也能提供動力。
從我國目前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來看,嚴重地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害怕課堂時間不足就會直接地點明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并沒有給予學生去思考和交流的時間,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現(xiàn)如今大多數課堂所采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知識,甚至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阻礙學習,這樣一來對于古詩詞教學真正意義也很難實現(xiàn)。
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高中教師難以把握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重點的主要內容,學生自身存在的因素就是內部因素,而外部的因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現(xiàn)如今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無味,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逐漸地失去語文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在進行《琵琶行》的教學中,往往都是對全篇文章進行講解,沒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重點和難點內置式的講解,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只掌握表面的意義,對于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并沒能夠掌握。
雙商培育一直都是教育中十分關鍵的話題,智商自不必說,而情商的培育更為重要。當一個人的情商相對較高時,也可以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看待生活,生活在他眼中自然也就變得絢爛多彩。在情商培養(yǎng)上古詩詞也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通過古詩詞教育讓學生感受詩人的胸懷和情感,幫助學生重構為人處世的角度。例如在講述《陋室銘》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則需要讓學生感受作者即便身處陋室,也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觀點,讓學生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在面對困境時應該抱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不可以停留于表面的文字翻譯,更需要深入挖掘內部的情感和藝術,提高學生的感悟和認識,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對于教育提出的訴求,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思維養(yǎng)成和道德引導以及情感塑造。提高學生的情商,讓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教師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應當學會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擴充教學的內涵,讓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視頻教學課件,讓課件當中包含更多的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對知識進行完善和擴充。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讓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進行簡單的操作,慢慢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師在古詩詞課程開講之前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地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當中由學生制作課件,利用網絡資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生在制作課件的過程當中逐漸加深對于課程的了解和認知,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學生也會主動地學習更多的資源,擴充知識儲備。
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環(huán)境與學生及時地交流和溝通,加強對于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側重點,調整教學工作,并且通過更高頻率的溝通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構建教學相長的教學關系,實現(xiàn)針對性教學、科學化教學和柔性化教學。
語文教學的重點集中于閱讀和寫作兩項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在古詩詞閱讀的過程當中鼓勵學生們進行寫作,以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以寫作促進閱讀理解的提高。例如在古詩詞學習之后學生應當將自己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記錄,并且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情感變化以及閱讀感悟。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鞏固知識,加深記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復習的過程中加深感悟。教師應適當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將讀寫結合的方式有效地融入到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實現(xiàn)更加綜合全面的培育。為了讓讀寫結合的方式發(fā)揮更大的教育價值,教師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可以重視朗讀和動手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古詩詞的魅力,搭建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的橋梁。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理解提高共情,更好地感受文字,理解古詩詞的情感和韻味。通過朗讀的方式提高讀寫結合的實際效益,讓學生在朗讀之后加深感悟,再進行書寫,進一步推進學生的理解和認知。
一篇文章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應用詞語,會讓文章看起來更加緊湊,也可以讓文章更加精致,更好地突出重點。古詩詞當中亦是如此,古詩詞中的關鍵詞可以點明主旨也可以烘托情感。教師需要認識到關鍵詞在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關鍵詞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同時也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當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古詩詞的情感和韻味。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會精準地挖掘關鍵詞,并且感受關鍵詞的傳神之處,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之間的探究加強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毛澤東《沁園春·雪》這篇文章時,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分析哪些詞匯可以體現(xiàn)毛澤東的理想和抱負以及毛澤東的個人特征,哪些詞匯可以反映北方雪景的特點,讓學生對于作者,對于詩詞中描繪的意境,對于詩詞中彰顯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更深度地挖掘教材,學習教材。
總的來說,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古詩詞學習熱情的增加以及學習質量的提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的多樣性,從而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實現(xiàn)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故事鑒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