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 _ 上海市閔行區莘松中學
我們的辦學目標就是充分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激發師生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健康成長奠基。因此,我們將課堂變革的著力點放到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尤其聚焦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
課堂變革可以從很多維度切入,但歸根結底是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課堂的減負增效。基于此,我們梳理了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進的五個基本步驟,即從SWOT(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en)分析入手,到凝聚共識、制定策略、課堂實施再到優化改進。下面,以“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學校教學管理改進”為例加以闡述。
第一步:SWOT分析。
我們全面分析了學校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從自主選擇、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等維度予以關注。第二,我們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第二步:凝聚共識。
首先是對標上位政策文件。《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針對影響和制約中小學辦學活力的突出問題,重點提出了四項重大舉措,第一項舉措就明確學校在遵循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要“自主運用教學方式”。其次是全面開展宣傳動員。我們積極組織校務會等進行學習、討論、思考,對照差距、找準對策。通過教工大會、家長會等多種途徑進行宣講,讓廣大教師明確今后工作的重點和方向,讓家長了解教改目的和學校對策。第三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想讓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校長首先要給教師和管理層以自主權。一是學校管理“賦權激能”,減少行政手段,力爭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專業引領人。二是校長要盡力為教師教學研究、專業成長尋找更多的資源和平臺。三是學校利益“始終第一”,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個人利益和學校利益無法兼顧的情況下,一定要將學校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此才能引導教師將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步:制定策略。
首先是確立目標。從教師的角度,我們的目標是逐步改變教學組織方式和評價方式;從學生的角度,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主學習;從學校的角度,希望逐步形成一套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機制。
其次是選定內容。我們從拓展探究型課程入手,自主開發了跨學科綜合課程,如語文學科的整本書閱讀、數學學科的非連續性閱讀、英語學科的英文報刊閱讀、地理學科的地理雜志閱讀。從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入手,注重現實情境下真實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基于現實、獲取信息、建構模型、頭腦風暴、協同推進、交流分享,最終解決問題。
最后是落實途徑。一是合作分享,提煉路徑。我們從教師教研主題和形式入手,用合作分享式教研模式代替傳統的聽評課教研模式,讓教師先感悟新方法、新技能,然后在開發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提煉自主閱讀的路徑,并逐步遷移到學生自主閱讀中去。二是遷移滲透,不斷優化。數學閱讀課提煉的路徑在英語閱讀課上是否也適用?如何進行優化改進?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我們設計了不同學科閱讀課的課堂觀察表,以期通過課堂實證研究,不斷優化改進教學內容、方法、策略等,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三是運用工具,評價跟進。為了檢測學生自主閱讀的成效,我們設計了檢測表,從基于問題、預期目標、方法路徑、已解決問題、未解決問題等維度讓學生進行自主檢測。
第四步:課堂實踐。
為了展示學校在學生自主閱讀方面的實踐探索,研討活動共設計了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四節課,從不同側面進行課堂實證研究。
語文課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語文教研組以“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為指向,希望在講讀課、自讀課、名著自主閱讀課之間打通一條路徑,通過講讀課提煉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路徑,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通過自讀課教會學生遷移閱讀方法,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選擇閱讀內容,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節課就是整個探索過程的一個濃縮。
數學課是“素數——通往數字王國的‘密鑰’”。課前,數學組開發了《數學自主閱讀課前操作單》,讓學生從閱讀文本、獲取信息、梳理結構、提出疑惑、補充材料五個方面梳理閱讀文本。同時,給出《數學閱讀課前診斷表》,結合課前操作單,讓學生自我評價課前閱讀的完成情況。課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利用異質分組的形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討論,條理化地歸納和總結各類問題,適時點撥、依問而答。課后,通過解決閱讀文本中出現過的數學問題、設計一份與單元相關的長作業、推薦與本節課相關的閱讀材料,繼續組織小組學習,并形成閱讀報告。
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文本的研發,旨在解決新中考要求中的“基于現實情境”“問題解決”“材料閱讀”“跨學科綜合”等新指向。同時,在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并形成一定的方法、路徑和策略,從而不斷向本學科縱深和跨學科橫向推進,以實現更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目的。
第五步:優化改進。
任何一項教育教學改革,往往都是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地推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樣如此。因此,每一次實踐后的反思、優化和改進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本次學科展示研討活動為例,在教師課后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我們總結梳理出每節課解決了什么問題、哪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后續如何改進等方面的內容。每節課中沒有得到解決的那些問題,就是我們下一次探索的起點。例如,語文課解決的問題:通過課前學生自主閱讀、填寫任務單,學生學會提取文中有用信息并將信息間建立聯系;尚未解決的問題:課堂點評時未能及時指導思維方法,未能及時幫學生在碎片化的答案間建立起邏輯聯系;后續改進措施:自主閱讀課對教師提出了巨大挑戰,教師培訓亟待跟進。
我們的課堂變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是教師的變化,大多數教師能夠自覺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從只關注低頭抓分數到主動要求組團式發展;其次是學生的變化,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同時將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第三是學校的變化,學校實現了內涵發展,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讓師生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這是我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