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寧
(青島理工大學 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互聯網+”模式逐漸成為現代企業運營發展的新嘗試,有利于推動各行業的融合發展。當前,各項產業的發展都步入信息化、智能化、電子化的時代,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而財務管理的水平對企業生存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借助先進的財務軟件和技術手段來優化財務管理工作,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與效率,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產業融合的發展。
在“互聯網+”產業融合背景下,要想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企業必須要注重財務管理工作的靈活性,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備互聯網思維,熟悉自動化設備,通過靈活的辦公形式來高效準確完成財務管理工作。通常企業財務管理在新形勢呈現的特點包括:
(1)財務目標的多元化。為自身的經營發展,企業需要與其他企業進行協同管理,而這種管理模式的實現是以“互聯網+”產業融合為前提,即:在使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企業會成為互聯網中的一個點,各點之間彼此獨立、相互共存,但其形態會隨互聯網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進而自動形成供需鏈,促使企業財務目標變得多元化,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2)遠程與在線的融合。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多是面對面進行,而“互聯網+”產業融合能突破財務管理在空間層面的限制,遠程處理或在線處理財務管理的各項業務,即:通過遠程與在線處理的結合,促使財務管理打破空間約束,提高管理效率[1]。通過遠程與在線的有機融合,有助于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3)財務資源的優化整合。財務管理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大型企業,在經營環節不僅會發展主要業務,還密切關注多元化發展戰略的落實,而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協同發展各項業務與財務管理,優化整合財務資源,提高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財務管理一直都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對企業的決策和風險控制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很多企業受傳統模式的影響,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財務管理的效能。在以往的發展模式下,企業基本都是以市場渠道為主進行生產活動或開展業務,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的關聯性不強,致使企業多是從主觀角度進行決策和管理,無法全方位參照管理信息、財務信息等,繼而降低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和傳遞的效率,使得財務管理工作只能為企業提供基礎的財務信息。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愈加復雜多樣,企業面臨的內外部信息不斷增多,需要企業綜合考慮財務信息數據,如此方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決策[2]。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市場開拓、客戶挖掘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這就需要企業積極推進財務的信息化管理,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財務數據的處理,進一步明確各崗位的權責和分工,即:在外部環境變化與內部管理需求的背景下創新財務管理。
1.創新財務管理目標
在“互聯網+”產業融合背景下,企業只有創新變革財務管理目標,樹立完善且科學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指導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的成效。對此,企業應當創新財務目標,對人力資源、知識資源等各種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發揮其作用,以此強化自身的市場競爭實力,創造良好的綜合效益;或者是立足自身需求制定系統完善的財務管理目標,對不同目標主體的關聯性進行妥善處理,實現自身最大化效益。
2.準確定位管理職能
隨著“互聯網+”產業融合的持續深入,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創新定位自身的財務管理職能,使其從原本的基礎核算職能轉變為戰略及業務財務職能,進而發揮出財務部門的核心職能作用[3]。就財務管理工作的模式來說,企業應當積極轉變以往的事后核算模式,借助事前管理模式來創新財務管理,從整體上實施財務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與運用先進技術手段,促進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總之,利用互聯網思維定位財務管理職能,有利于創新財務管理,優化工作職能,進一步完善新形勢下的財務管理工作,推動企業的長久發展。
3.優化財務信息化流程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涉及相對繁瑣的流程和較多的內容,需要對企業的全部運營數據進行匯集方能核算收益,這樣不僅會降低財務數據計算的準確性,還會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鑒于此,企業應該注重財務信息化流程的優化與完善,通過評析系統建設的可行性來構建相應的財務系統,確保財務工作與戰略目標相一致。企業要積極監管各項業務的財務運行情況和資金流轉,確保業務流程的合理化與規范性,或是對財務管控模型加以構建,以自身運行情況為依據進行業務流程體系的優化,在系統平臺上納入所有財務工作,根據各項業務的運行流程進行業務活動的組織與落實。可以說,只有合理合規管理內部業務流程,才能順利開展財務管理工作。
4.構建大數據平臺
要想高效有序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企業必須立足于“互聯網+”產業融合的時代背景,確保財務管理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同時,積極創新財務管理技術,引進先進科學的互聯網技術或計算機技術來構建大數據平臺[4]。換言之,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在大數據平臺上共享有關財務管理的信息,如此有利于財務管理人員利用平臺進行工作,節省財務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時間,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降低運營成本。借助大數據平臺,各個部門的人員能在平臺上及時便捷地上傳資料信息,促使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財務情況予以及時了解和分析,進而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5.構建智能化系統
對于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來說,企業多是要求財務管理人員通過監督管理、手工結算的方式進行,導致企業預算只能依賴于工作經驗。在時代與時俱進的背景下,企業的成本和人力資源投入明顯增加,傳統的方式很難有效管控成本,而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財務管理,構建智能化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能在系統內部集中所收集的相關數據,更加高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5]。當然,在構建智能化系統時,企業需要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通過對相關數據信息的收集,利用“互聯網+”智能平臺進行數據信息的多角度分析、全方位管理,在此基礎上預測市場的變化情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財務工作價值,尤其財務管理的監督與預算功能,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6.完善財務管理機制
只有對財務管理機制加以完善,才能確保財務管理人員操作的規范性。為此,企業應該結合“互聯網+”財務管理、自身經營規模、相關法律法規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機制和制度,明確分配、適時監督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對適合自身發展的內控制度加以合理布局,以便嚴格按照標準落實財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各環節人員的工作職能。同時,企業可以借助科學的獎懲制度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規范,激發人員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更好地為財務管理的創新發展而努力,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
7.建設人才隊伍
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就是人才的支撐。“互聯網+”產業融合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故而企業只有積極迎合時代發展需要,加大財務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才能有序開展財務管理工作。通常企業應該專業化培訓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制定長效合理的培訓計劃,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教育活動,其中培訓的內容要涵蓋管理學知識、會計知識以及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操作等,確保人員在各項管理工作中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6]。同時,企業可以積極引進社會和高校中的復合型人才,對招聘關口予以嚴格把控,嚴格考核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使其與崗位具體要求相符,進而形成良性的內部競爭氛圍;或者是合理制定晉升機制與薪酬制度,滿足財務管理人員的發展及物質需求,以此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
“互聯網+”及大數據已經融入企業發展的現實環境。因此,企業需要立足實際,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創新財務管理目標、準確定位管理職能、優化財務信息化流程、構建大數據平臺和信息化系統、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式創新財務管理,以充分發揮出財務管理的實效性,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