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瀅
(南安市統計局,福建 南安 362300)
2018年末,全市共有建筑業法人單位702個,比2013年末增長231.1%,年均增長27.1%。建筑業法人單位中,國有企業占0.29%,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占6.83%,私營企業占92.88%。企業數量逐年增長,多種所有制競相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2018年末,全市建筑業企業資產總計128.21億元,是2013年的1.3倍,年均增長17.7%,企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效益穩步增長,企業經營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末,全市一級資質建筑業企業5個,比2013年底增加3個,許多企業具有多個專業資質,建筑業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2018年末,全市房屋建筑企業165個,占比23.5%,土木工程建筑企業155個,占比22.1%,建筑安裝企業48個,占比6.8%,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企業334個,占比47.6%。目前,南安市建筑企業行業分工已覆蓋建筑業28個行業小類,企業施工范圍不斷擴大,部分原來只從事單一領域施工的企業開始向房建、交通、市政、道路等多專業發展,企業的綜合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8年末,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8.21億元,比2013年增長2.4%,年均增長0.5%。其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的27個,比2013年增加6個,成為拉動建筑業發展的絕對主力。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建筑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在全市經濟發展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8年,全市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簽訂的建筑合同額達167.89億元,比2013年增長17.0%,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達117.81億元,占全市簽訂建筑合同額的70.2%,五年來建筑業企業新簽合同額年均增長5.5%,新簽合同額的平穩增長為南安市建筑業產值的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建筑企業總體規模偏小,2018年南安市一級資質建筑企業僅有5家,二級28家,三級56家,缺乏“航母級”的區域龍頭企業帶頭,本地企業普遍小而全、不夠精專,難以承攬高端項目,致使在投標過程中不具優勢,有效市場份額占有不足。本地市場方面,2018年南安市施工招標項目共200個,中標價31.22億元,僅有12個項目為南安企業中標,占總項目數的9%,中標價1.12億元,占總中標價的3.6%,本地建筑企業與外來建筑企業競爭中處于絕對劣勢;外地市場方面,由于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外地企業參與當地工程項目招投標,對南安市企業拓展市域外業務產生較大影響,并隨之增加建筑企業外遷風險。2018年全市資質內建筑企業完成省內產值61.41億元,增長9.1%,完成省外產值36.80億元,下降0.6%。
2018年,全市資質內建筑企業從業人員期末人數4832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5085人,僅占總從業人員數的10.5%。內部技術人員所占比重低,專業人才流入少,企業培養力度不夠,造成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由于建筑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偏少,師資力量薄弱,整體專業技術隊伍缺乏,使建筑行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各地紛紛出臺扶持建筑業發展鼓勵政策,對企業遷入、資質升級、產值增長、人才培育、科研創新等企業予以經濟獎勵,而南安市獎勵力度相對較弱,吸引力不強。如對晉升為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本市一次性獎勵500萬元,而周邊縣市,如晉江市、洛江區均獎勵1000萬元;對晉升特級的企業本市一次性獎勵500萬元,洛江區則獎勵1000萬元。
由于大部分資質企業為二級及以下,企業技術力量薄弱,能開展技術研發活動的屈指可數,企業長期缺乏創新,競爭力不高。企業不重視統計工作,忽視市場調查,統計人員被動填表上報統計數據,未能發揮統計的功能,利用統計數據分析企業經營情況,缺乏對市場的分析研判,忽視數據對管理、決策、創新的作用。
目前,南安市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是建筑業改革發展的總方向。對于建筑業來說,實現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為此,要做到:
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開拓外地市場,建設主管部門要成立市外市場開拓服務平臺,與當地相關部門建立協作關系,及時了解企業在市外新增建設項目,同時,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該類企業的扶持與發展。主管部門與建筑協會要定期開展調研會商,為企業拓展業務奠定基礎。
實施“引進來”戰略,鼓勵“外企”遷入。對在本市落戶注冊的市外企業進行獎勵,對特級、一級、二級施工總承包企業,建議參照晉江等地區獎勵力度,分別給予對應的梯度獎勵。
政府相關部門要支持和鼓勵建筑企業調結構、穩增長,通過聯合協作進行兼并重組,組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建筑企業,發揮規模優勢,提升企業資質,加大對本地建筑企業扶持力度,打造本地企業品牌。
按照合理調控總承包企業,扶持培育專業承包企業,在努力調整自身的生產經營結構,發揮技術、設備、人才優勢,在實行一業為主、多元自濟的同時,積極構筑分工明確、配套協作、整體優勢明顯的隊伍結構,鼓勵大型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業務,擴展經營領域,做大做強;鼓勵專業承包企業突出技術優勢,做專做精。要在骨干企業中挑選一批工程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給予政策傾斜,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擴充企業實力。
石材、水暖作為一種建筑裝飾材料廣泛應用于室內外裝飾設計、幕墻裝飾和公共設施建設。本市擁有“中國石材城”的水頭鎮、“中國水暖之鄉”的侖蒼鎮、“中國水暖閥門基地鎮”的英都鎮,為建筑行業奠定基礎優勢。
加強建筑行業與石材、水暖行業的產業融合,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可搭建合作平臺。尋找合作對象,進行長期合作,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對于石材、水暖行業來說,建筑施工耗材大,合作穩定,不失為優質的客戶群體。此外,可搭乘“泛家居”平臺,與建材、家居、飾品等廠家進行關聯,進行行業間的資源整合。
把握“一市三城”建設契機,培育本地施工企業。“一市三城”建設,建筑業企業的參與是重頭戲,本地建筑業企業務必借這個東風加速發展,同時,通過獎勵政策鼓勵外地優秀建筑業企業把總部遷入南安,發展總部經濟,承攬施工業務。鼓勵外地房地產投資商在選擇施工企業時盡量選擇本地施工企業。鼓勵外地企業與本地施工企業合作,在開展施工項目分包時,盡量把勞務分包和專業承包工程分包給本地施工企業。
對建筑業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給予適當獎勵和政策支持,針對當地建筑業企業的資質定級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積極培育優秀的建筑師隊伍,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建筑業專業人才,加強工程現場管理人員和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訓,引導企業將工資分配向關鍵技術技能崗位傾斜。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建筑工人,使得本地建筑業做大自身規模,提高建筑業整體素質。
建筑施工行業具有“產品固定、人員流動,露天施工、高空作業,手工操作、繁重體力勞動,工藝變化大、規則性差,不安全因素變化多端”等特點,決定了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這些事故的發生,不僅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給死者家庭帶來災難,影響社會的穩定。因此,為消除安全隱患,在做好日常監管工作的同時,還應注重技術能力的提升。經調研,南安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每月邀請福建省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的專家走進項目工地,對大型機械,如施工電梯、塔吊等設備進行檢查,同時對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提升技術能力,為項目施工消除安全隱患。建筑業主管部門應將此模式進行推廣,成立相關機構負責,定期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深入工地現場講解相關知識,交流經驗,并形成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