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孫瑩
2020年6月,某集團公司下發了成本工程的工作通知,安排了成本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其旗下某研究所及時成立了“成本工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貫徹落實“成本工程”有關決策部署,完善本單位成本管控相關制度,開展成本對標和分析,動態監控并發布有關指標完成情況。扎實推進“成本工程”工作,從而推動本所降本增效。從中也可以看出,業財融合將成為我們加強成本管控和促進企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購入產品、技術、服務的采購行為時,嚴格按照事業部采購管理辦法執行,從而可以促進采購工作規范化,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采購工作流程包括采購申請、供應商選擇、采購定價和合同簽訂采購過程管理、驗收及供方評估、付款等環節。
1.各部門分工
業務部門:負責各類項目相關的采購組織開展采購的實施工作,收集市場價格信息,建立供應商信息檔案,了解市場最新的動態和各地區價格,實施最優化采購,編制本部門的采購計劃,還有資金需求、計劃提出相應的采購申請、編制招標文件等相關采購文件。
審計組:由責任心強、有相關經驗的成員組成審價組,負責日常的審價工作,對采購價格的合理性進行審查。
驗收組:對采購合同應付情況進行驗收,確保收到的物品與采購合同要求一致。
財務部:采購人員按照合同約定的付款節點辦理付款手續,提交采購申請單,審價單、合同復印件、發票、付款申請單、驗收單等資料,財務審核無誤后進行付款、發票入賬等財務結算。對于未按合同協議條款履行的,應簽訂而未簽訂書面協議的,或者驗收沒有通過的業務,財務部可以拒絕付款。
2.供應商選擇
各部門將潛在的供應商信息,報送質???,經審核合格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單》,在選擇供應商時,判斷是否是合格供方,如不是,則需要進行供應商信息收集。
3.采購定價
包括詢價報價和審價環節。其中:采購人員向不少于二家的供方發送詢價文件,明確采購具體要求。在洽談的基礎上獲得供方報價,采購人員根據詢價的情況,提出供應商和價格建議,并填寫“事業部采購審價單”,在項目負責人簽署同意后,將“采購審價單”和相關資料,交給審價組。審價組在收到資料和審價單后,盡快開展審價工作,提出供應商的選擇,做出審價意見并簽名。
上述業務流程基于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人員應深入業務部門了解業務流程,了解業務部門所思所想,為業務的開展、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財務支持。比如,財務部門可以配合采購人員,根據各個品種的需要量、訂貨周期的長短等,合理確定每個品種的訂貨點,訂貨批量。當貨物已達到訂貨點時,檢查庫存,發出訂單,合理采購,既能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開展,也能避免大額資金被占用的情況。一般而言,企業主要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對供應商的風險評估:
1.盈利能力
考察企業經營業績不能單純地分析企業營業額的實現情況,因為它是受銷售數量的影響,同時利潤額在不同企業之間缺乏可比性,經營管理差的大企業很可能比經營管理好的同類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在分析盈利性、分析利潤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分析企業相對數的獲利能力,才能全面評價企業經營業績。比如:銷售毛利率、銷售利潤率、銷售凈利率,在一般情況下,這三個指標越大越好,說明企業銷售盈利能力越強,但也并非絕對,也要結合利潤總額、銷售增長情況,對凈利潤變化情況進行綜合考慮。
2.償債能力
企業的償債能力常用資產負債率(負債除以資產總額)來衡量,這個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比率越低,長期償債能力越高。一般來說,40%-60%比較合適。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相對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絕對指標(營運資本),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在1.5-2之間,說明該供應商的償債能力較強。速動比率(速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在1左右,比較適合。
3.營運能力
主要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除以總資產)、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凈收入除以應收帳款平均余額)、存貨周轉率(營業收入除以存貨平均余額),這些指標越高,反映企業的運營能力越好。
此外,利用財務指標對供應商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只能獲知該公司財務狀況的一些信息,考慮一家企業是否是最適合的供應商,需要全方位綜合考量。
做好全面預算,需要全員積極參與,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溝通,才能使預算更加合理。目標成本和成本預算是成本管控的重要工作。參考以前類似產品,在歷史成本數據的基礎上,結合料工費的變化情況,同時考慮某些項目的特殊性,生產過程、研制過程的不確定性,進行目標成本的預測。通過業務和財務相融合,可以使成本預算達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通過預算和信息系統及時獲得預算的執行情況,一旦發現了使用異常,存在預算超支的情況,應立即采取相關措施。需查明原因,對于客觀原因造成支出超出預算的,業務部門應向經費管理部門辦理調整預算的申請手續,待調整后再進行報銷。應根據項目任務書的開支預算確認費用發生的合理性,防止出現項目經費被擠占的情況。其次,做好成本核算。財務人員按國家會計制度和辦法,對收到原始單據審核,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部門所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財務核算、實施監督,保證費用開支的合理性。同時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制度和單位內部分攤管理辦法,對間接費用進行合理分攤,從而使成本歸集規范化、合理化。
某研究所成本核算流程:根據實際科研生產活動產生的成本,分別計入材料費、燃料動力費、專用費、外協費、差旅費、會議費、事務費、專家咨詢費等明細科目的項目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研制費及工資勞務費按各項目發生的工資比例分攤法,分攤轉入各項目成本。半年、年終核銷時,根據業務部門提供的核銷表,進行核銷賬務處理。
間接費用的分攤:(1)工資及勞務費按工作量比例法分攤。工資費沖減財政補助后的余額,分解到各部門,各部門按參與項目的工作量比例制成“月度工作量統計表”(各業務部門留存備查),“直接人工工資分攤表”“外聘勞務費分攤表”“直接人員工資匯總表”“外聘勞務費歸集表”。各業務部門根據“直接人員工資分配表”“勞務費分攤分配表”,將每個項目承擔的工資數填入“直接人工工資匯總表”及“外聘勞務費分歸集表”,經各部門領導審批后交財務科,計入項目成本的“工資”。(2)固定資產使用費按直接工資比例法分攤計入項目成本。先按標準比率計提折舊費進行第一次分攤后,扣除不能分攤實際利率計提的折舊費的項目后,重新計算工資分攤比例,把實際提取的折舊與標準折舊的差額,進行第二次分攤。將二次分攤的金額匯總合計,計入項目成本的“固定資產折舊”。(3)研制費分攤按直接工資比例法分攤計入項目成本,機關的研制費按照部門的人數分攤計入各部門研制費。然后再按每個項目的工資分攤比例,扣除研制費用中如罰款等不能分攤到有特殊管理規定的項目的費用后進行第一次分攤;扣除有特殊管理規定項目,重新計算工資分攤比例,將未參加第一次分攤的費用進行第二次分攤;將第二次分攤的金額匯總,合計計入項目成本的管理費或者研制費用。
通過嚴格執行國家和單位的成本費用開支規定,規范集團公司科研院所成本費用歸集和分配,避免多攤費用、擠占挪用的情況發生,準確、及時、全面反映成本費用的開支情況,確保經費保障精準高效。
可以使用財務分析方法,對成本信息的一些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例如:盈虧臨界分析、目標利潤分析、成本結構分析,從而找到需改進的地方,提出改進措施。
某研究所每年都會組織全體財會人員進行財務知識培訓學習,對新的會計制度、準則等進行解讀講解。同時,財會人員也要主動學習,去學習新的財務知識、業務知識,掌握分析思維、方法、工具,夯實基礎,提高財務專業能力。以適應業財融合的需要,為業務部門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財務支持。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對財務工作的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要以良好的態度、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效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
目前,財務部財務人員日常大量的工作是會計核算、財務報銷、往來賬清理、各類報表的編制、年中和年末的各類項目核銷等工作。業務部門的工作重心則是制定技術方案、研究開發、產品設計等等,對于過程中的成本歸集、預算的執行、數據的分析則需要財務知識的支持。要加強業務與財務部門的信息溝通與合作,將財務管理和業務活動進行對接,加強項目全過程管理,對業務各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