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榮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北星小學 廣東廣州 510920)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加強學生的科技素養和創新意識已成為現階段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實施科技創新教育要從學生的創新發展入手,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為科技教育的靈魂,運用科技的創新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與協同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探知欲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精神。
現階段的教師在進行科技活動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借助國家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相關的綱領性文件來進行教育,并不是因為教師能夠認識到開展科技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優勢而主動開展的。故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嘴上說重視,但實際上卻常常忽視科技教育。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科技活動的認知存在偏差。大多數的教師雖然思想觀念已經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但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會受到教學質量評比的影響,更注重參與考試相關的學科教學,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呈忽視狀態。因此,想要提高小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協同發展,就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科技活動對學生的益處,減少教育功利性,從而樹立正確的科技活動觀。
在不同的小學校園中,科技活動的組織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校注重學生的科技創新發展,因此在科技活動方面有著較大的投入,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科技活動之中,不斷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但是有的學校本身對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發展認識不足,在對科技活動的投入過程中,投入較小,導致學生的科技活動開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還有的學校在科技活動過程中借助一些公共場所,但很多科技場館的配置不盡相同,實驗儀器和設備新舊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會影響學生的科技活動體驗感。在粵港澳大灣區還有一些學校不能夠合理利用自己校內科技教育資源,導致整體活動效果較差。因此,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科技活動的整體質量,使學生在科技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不斷獲得自我提升。
科技活動中教師的輔導與科技活動的質量是息息相關的,也是科技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前提。科技輔導需要專業的教師針對固定的科技活動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當中,由于受體制性的影響,大多數學校沒有專崗的科技教師,導致在進行科技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專職的科技活動輔導教師對學生展開專業輔導。大多數學校都是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師對學生進行科技指導,但這樣的形式使教師無法投入全部精力,同時專業技術能力略顯不足,會對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體驗和收獲產生一定的影響[1]。
創新精神是指具有能夠綜合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來提出新的觀點的一種思維能力。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有良好的科技創新精神,那么學生就能夠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不斷優化自身的發展。在科技創新教育過程中,能使學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在科技體驗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技創新的過程中,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生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不再是單一地進行知識教育,而是要從學生的綜合發展角度實施素質教育。開展科技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自己的思維,從更加多元化的角度看待我們的世界。其次,在每一次的科技創新過程中,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進行實驗,通過一次次的實驗過程豐富自身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綜合發展。
青少年科技活動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不僅是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認識到科技活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活動對學生發展的價值。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發展以及接受系統教育的關鍵時期,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學生通過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進而熱愛科技、勇于探索,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優質的科技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要結合區域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科技活動的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統一的培訓。
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學校當中選擇出2-4名教師集體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邀請著名的專家來進行講座教育分享。在培訓過程中,負責人要及時對各位教師進行學習成果的調查,借助調查問卷、作品創作等形式,了解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從而促進教師對科技活動的充分認知。其次,專家可以為教師分享一些科技活動的開展技巧,通過這樣的形式能使教師正視科技教育在學生成長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科技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影響是持續的,為了把小學階段的科技活動發揮出最大的優勢,使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就需要各個部門不斷提高科技活動的教育質量。在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過程中,學校要注意從多個角度確保學生在科技活動中的收獲。首先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有優質的科技演示,引導學生感受科技活動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對科技活動的過程產生好奇心,積極主動地參與互道科技活動之中。其次是要注意對學生的科技知識普及,知識的普及不是單一的活動過程,也可以在校園之中普及。學校可以在校園之中設計科技展示角,在科技展示角為學生分享一些相關的科技知識,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使科技活動充斥在學生的生活之中。在科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想要確保科技質量,學校還可以配備相應的家長志愿者,對科技活動開展的整個過程進行督導,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不斷提高科技活動的質量,促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
雖然粵港澳地區已經重視起了小學生的科技活動,但是還會有一些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因此,對科技活動的價值有著一些誤解。一直以來,科技類競賽是小學階段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競賽活動過程中,很多人開始唯成績是從,將最后的排名看成權衡孩子科技素養的唯一標準,因此也造成了科技活動開展的方向出現偏差,無法讓全部學生感受到科技活動的樂趣。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應及時糾正教師、學生及家長不正確的觀念,將科技精神對學生創新思維鍛煉的作用加以說明,科技競賽的開展不是打壓,也并不唯成績是從,而是要從發展的角度使學生通過競爭的形式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
例如,學校可以開展親子互動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活動過程中,引導家長、教師、學生組成一個完整的戰隊展開科技活動,參與科技競賽。并且,在科技活動的過程中,設置“進步獎”和“最佳團隊獎”等獎項。進步獎主要對學生在參與科技活動過程中的進步點來進行表揚,從而突出學生的努力過程和發展過程,而不是單一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最佳團隊獎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也是對家長和教師的一種激勵,能夠引導教師和家長擁有一個正確的叫用戶觀念,正確看待學生的科技比賽過程,從而樹立家長、教師以及學生正確的科技觀念[2]。
不同地區的科技活動也是參差不齊的,因此,想要促進學生的科技創新還要進行地區之間的協調,因地制宜地展開科技活動。例如,郊區地帶的科技活動過程當中,可以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根據當地的生態資源進行再利用,從而進行科技創新。對城市地區的孩子,可以根據特殊需求進行科技創新,如快遞上門送件、緩解交通堵塞等科技創新。通過這樣的形式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意義的科技創新活動,使不同地區的孩子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使科技創新真正意義上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
小學生的科技活動組織應該是一個具有系統性的教育活動,僅靠學校是很難完成的,因此需要社會加強自身對教育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教育系統。例如,教育管理部門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建設一些大型的科技教育場所,如專項科技館。專項科技館是指針對不同的方向而搭建的科技館,例如有針對農業生活的科技館,主要為孩子們展示一些顯影的農業設備,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工業科技館則為學生展示一些工業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生活科技館則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像無人駕駛系統。教育科技管則能向學生解釋在課堂中老師運用的信息技術是如何生成的。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提高科技場館的利用率[3]。
在實際的科技活動開展過程中,無論是依靠教師、家長還是社會哪一方面都是有所不足的。因此,需要將家校社三位一體結合起來。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對孩子的科技教育,引導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發現生活“黑科技”,提高孩子對科技的興趣,并且,在家庭中支持孩子自己動手進行科技創新,給予孩子發展的空間。在學校,教師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對孩子的科技能力展開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孩子獲得進步。并且,在學校教師可以組建一些針對性的科技活動,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活動的過程中,給予孩子一個優質的平臺進行科技的創新,通過這一形式就能使孩子們在相應的平臺中發揮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從而提高自身的科技素養。最后社會要向學生免費開放一些相關的科技場所,向孩子們普及與科技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以更加科學的思維方式融入生活,并向學生解釋社會中的偽科學。通過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合作能使孩子隨時隨地接受科技教育的熏陶,從而真正意義上促進孩子的科學素養提升。
總之,粵港澳大灣區要形成一個綜合整體,樹立起促進學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目標,整合各種資源,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與協同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