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俊紅
(黑龍江省安達市教師進修校 黑龍江綏化 151400)
教師專業發展是以教師個人成長為導向,以專業化或成熟為目標,以教師知識、技能、信念、態度、情感等專業素質提高為內容的教師專業結構動態持續的終生發展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有著內在的規律性,把握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專業特點,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及使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上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研究依托名師工作室平臺,深入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目標、途徑等,努力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教師培養的途徑來推動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自主發展提供一個可直接操作的模式,為區域名師工作室建設推進,為新課程實施中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借鑒與指導。
教育需要優質,時代需要名師。優質教育需要教育名師來締造。為讓名師更好地帶動優質教育,安達市教育局啟動了“名師工作室”工程。通過名師工作室組建形成優秀教師群體,減少“單兵作戰”的劣勢,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提高全市高層次教師的整體水平和數量,以教學、教研、培訓、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柴俊紅名師工作室——安達市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坊由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中學歷史教研員柴俊紅于2016年10月組建并開始運行。聘請了黑龍江省教師發展學院劉海燕主任、趙玉英副主任、歷史教研員白冬、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周鞏固教授為顧問,對工作坊建設作理論支持、專業引領、學術指導。2018年又在東師理想教師研修網建立網絡工作室,并在東師理想教師研修網首頁展示。2020年11月加入名師工作室網。
在對我市歷史教學實際及歷史教師隊伍建設的充分的論證和分析下,我們確定了“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促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以課題研究為紐帶,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扎實有效地開展了豐富多彩富有創新的研修活動。經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初步構建了名教師引領、開放靈活的研修新模式,形成了團隊發展的良好態勢。
致力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力求優質高效教學,以建設學科教學特色為核心追求,使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共生共長的平臺。
以課為媒,進行優質示范、高效引導、深度研究。幾年來,工作坊始終聚焦課堂,通過研課、磨課、觀課、評課、議課等形式,在分享彼此知識、經驗和智慧的同時,夯實教學基本功,錘煉教學技能,促進了課堂教學高品質發展。
名師在課堂。致力于工作坊成員教學風格和特色的錘煉,鼓勵教師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靈活巧妙地駕馭課堂教學,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思想。
以課題為牽動,把課題研究作為核心環節抓實落細,堅持問題導向、教研結合,著力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破解教學難題。2016年申報的黑龍江省重點教研項目《以名師工作坊建設促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與研究》已結題。申報的市級課題《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歷史反思性教學實踐研究》正在結題驗收中。
申報的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備案課題——黑龍江省教育廳規劃課題《名師工作坊促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JJC1317067)將于今年年底結題。申報的2021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教研專項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學科育人機制構建的實踐研究》(JYB1421793)已立項,正在研究之中。
開展課題研究,厚實教師素養,提高了工作坊成員的教科研能力,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工作坊大力倡導讀書學習,堅持專業閱讀與拓展閱讀相結合,以專業閱讀提升專業素養,以拓展閱讀成就博學通識。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都舉行讀書交流會。每年進修校都為工作坊購置圖書。讀書活動是名師工作坊名師培養工程的重要舉措。每一次的讀書交流活動都為工作坊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分享的平臺,體現了教師們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也見證了一路的專業成長。例如,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安達市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坊依托東師理想云平臺召開了歷史名師工作坊黨史閱讀及課例研討活動。工作坊教師齊聚云平臺共話中共百年歷程,分享在黨史閱讀中的收獲和感悟。并結合三節黨史教學課例,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以名師工作坊建設為指向,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伴隨式教研,形成了以活動過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框架。
為了推動學科名師工作坊建設與發展,加強學科內交流與資源共享,發揚團隊精神,推廣優秀教學經驗與成果,提高學科教師團隊整體素養。每學期都舉行一次學科名師工作坊成果展示研討活動。分主題活動階段和成果集中展示階段兩個階段進行,網絡教研和線下集中教研相結合。并將研修成果充實到學科資源庫,加強學科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主題活動階段:由各工作坊坊主確定主題并在東師平臺坊主工作室發布活動,分工合作,在線視頻教研,記錄活動軌跡,收集優秀資源,總結經驗。每位工作坊成員依據活動主題,至少上傳5份優秀的原創資源參加評比;每個工作坊針對本次活動,完成活動目標,并上傳1份活動總結。成果集中展示階段:采取線下集中教研的方式。總結表彰第一階段的成績,評比出優秀教學成果上會交流展示[1]。
工作坊成果展示交流活動既是一次教研活動又是一次學科培訓,坊主既是學科培訓班級的班主任,也是主題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坊主高端引領,學員積極參與,創建了豐富教學資源,展示推廣了優秀的教學成果,教師素養得以提升。
歷史名師工作坊于2019年9月30日,以三年研修成果展的形式,總結工作坊建設成功經驗和做法,推動工作坊高品質發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勢下,歷史名師工作坊開展了特色黨史課、黨史閱讀及教學課例研討活動等活動,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歷史名師工作坊特色黨史課推進會安達電視臺跟蹤報道,并在安達新聞和綏化電視臺報道。錄制了黨史知識微課16節。課程從4月27日在安達教育云平臺陸續播出,6月份將陸續在安達電視臺播出,并以音頻的形式發給各校,供全市師生學習。
每年都依托工作坊舉行課標核心素養培訓、教材教法培訓。充分發揮外聘專家和本土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工作坊成員進行培訓指導。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高屋建瓴的引導,學員困惑的答疑,對學科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指導。
這些富有實效的研培活動拓寬了教師的專業視野,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閱讀中思考,在實踐中思考,在寫作中表達閱讀、實踐、思考的成果,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考力和實踐力,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教學反思——專業成長的動力源。通過教學日志,課例研究、觀摩教學、教育敘事等形式,反思教學的得與失,認真積累教育教學歷程中的心得感悟,把教育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構建了教研員引領下“工作坊—大學—中小學”個性化、立體式名優教師群體培養模式,形成“學員—成員—名師共同成長”的新型關系,為整個區域教育改革與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內驅力。
舉行“我與名師同上一節課”活動,圍繞教研主題,采取“同課異構”“同課優構”“同課深耕”的研修模式,在工作坊主持人的專業引領下,抱團成長,攜手共進。由工作坊學員上展示課,名師上示范課,之后工作坊成員對這幾節課進行熱烈評議和深度剖析。名師進行教學指導,主持人圍繞主題進行專業引領。這樣充分發揮了名師引領示范作用,搭建了學員與名師交流、對話的平臺,名師與學員互學互進,共同成長。
名師工作坊研修模式下教師成長迅速,在省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歷史名師工作坊主持人柴俊紅獲國家級優質課指導獎、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審專家,黑龍江省高中新課程實施學科專家,省優課評審專家,地級理論宣講員。名師實現了再成長,1人省級教學名師。成員逐漸走向成熟,1人獲省師德先進個人,5人地級優秀教師,初步形成名師工作室品牌并得以彰顯。2019年9月11日黑龍江省教育發展學院、教育廳、綏化教育學院領導來進修校進行調研,對我市名師工作坊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柴俊紅名師工作室——安達市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坊在名優教師培養方面貢獻突出,于2020年11月收錄于名師工作室網。我市名師工作坊建設在更高的平臺上向高品質發展又邁進了一大步[2]。
以學科名師工作坊為平臺,構建工作坊成員教師發展共同體:名師指導,專家引領;聚焦課堂,研磨教法;課題研究,反思實踐;學術講座,專題研討。
以名師工作坊的輻射源,構建區域內教師發展共同體:研訓一體,實現教師自主發展;送教下鄉,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網絡輻射,搭建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
以名師工作坊為媒介,構建學科間教師發展共同體:各學科工作坊之間定期開展跨學科聽課、賞析精品課程、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實現數據共享、經驗共享、專家共享,構建成學科間教師發展共同體,并且積極將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向其他學科名師工作坊推薦、介紹,相互借鑒,共謀發展。另外,加強與其他地區名師工作坊的聯系和交流,互學經驗,互通有無,為跨地區、跨省市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構建積累經驗。
成績面前不自滿,創新探索不停步,依托名師工作坊建設向著“謀求專業高位發展,享受教育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景奮力同行,開創我市教育教學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