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瑋
(肇慶學院教育發展研究院 廣東肇慶 50606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高等教育統計出現了變革趨勢。高等教育統計以監測辦學指標為主要目的,如綜合院校要求生師比達到18:1,研究生學位教師在專任教師中占比超過30%,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達到14平方米/生,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5000元/生,生均圖書達到100冊/生。大部分高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已經達到合格標準,這相對于1999年擴招時是很大的進步。隨著高等教育發展內涵的不斷深化,對高等教育統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同時產生了新的發展變革與趨勢。
統計指標的增加和減少,與我國高等教育統計改革相呼應。如近年來,高基報表在教師人數統計上出現一個新變化,就是增加了對各高校“雙師型”教師人數的統計。“雙師型”教師在地方院校中占比越高,應用型轉型就越快。在高基報表統計說明中,“雙師型”被定義為:是指同時具備中級以上教師資格和行業能力資格,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也就是說,既有教師資格又有行業能力資格證書的中級以上職稱,且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才是雙師型教師。對雙師型教師人數、比例的統計,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統計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轉變。
以往高校辦學條件的統計是滿足基本要求的及格線,今后是向質量線方向發展。高等教育統計重心的轉變,將意味著我國開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型。在高校轉型發展和職業化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統計的重心將發生轉變,需要突出內涵性和特色性。高等教育系統與市場的密切配合,使我國高等教育煥發新的活力,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將作為未來高等教育統計的重心,值得重視。
傳統的高等教育統計是在每年的某個時間節點進行靜態的統計,未來的高等教育統計將從靜態走向動態。即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對高等教育的統計指標實現實時更新,實現動態化統計。這對應用型高校針對教育改革政策作出實時反應非常重要。建設高等教育統計數據庫是高等教育統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高校工作人員學歷結構的提升,碩士博士越來越多,從事高等教育統計的工作人員呈現學歷、職稱水平提高的變化。高等教育統計隨著統計人員素質的不斷提升,對統計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在統計工作中,通過觀察、實踐、思考,高等教育統計人員對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議,形成專家團隊,如廣東省教育統計學會的成立,就是集中大量優秀的高等教育統計人員形成的。
高等教育統計可獲得學生數、學生專業分布、學生類型分布等數據。根據轉型發展的目標,即學科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如廣東省提出,要大量增加理工科學生數量,因為通過多年的高基數據統計發現文科生數量占比過高,與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通過高等教育統計,高校可以有效對學科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經濟變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統計可獲得生師比、雙師型教師占比等教師數據。通過對教師類指標的測算,可有效指導地方院校教師引進、雙師型教師培養。高等教育統計可獲得資產類數據,包括教學資源、實驗室資源、土地資源、房屋資源等。通過對這些統計數據進行統計,作出資產戰略性調整,高等教育統計可獲得信息化建設數據,信息化建設水平越高,高校的現代化管理能力越強。信息化統計指標可有效指導地方院校信息化建設。
高校轉型發展重點在于戰略計劃設計和計劃執行。高等教育統計可指導地方院校的戰略計劃制定。通過對高等教育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可科學合理地制定戰略計劃。高等教育統計可影響地方院校轉型發展計劃的執行,通過對地方院校相關數據的分析,實施戰略計劃,指導高校轉型發展。
在高校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特別需要對同類院系進行橫向比較。通過差別化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轉型策略。高等教育統計可以幫助高校與同類院系進行橫向比較,尤其是在學科結構、學術資源、院系結構、教師隊伍結構等方面提供準確的數據。高校的轉型發展需要橫向比較也需要縱向比較,通過與目標高校進行縱向對比,在生師比、教師隊伍、科研設備值等方面有的放矢。
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以來,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等教育統計中合理納入創新創業監測指標,對指導高校創新創業發展意義重大。可以設計大學生創業人數,獲得國際級、省級大創項目個數,大學生創業資金,指導大學生創業教師數等指標,測量高校創新創業能力。
校企合作能力是職業教育成功的重要標志。在高等教育統計中要適當開發校企合作能力監測指標,科學指導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可設計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數,與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的計劃數,合作企業數等指標,測量高校校企合作能力。
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高等教育統計中要開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監測指標,使高校更好地為地方服務。可設計與地方企業合作成立研究院數,與地方企業合作年產值等指標,測量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
職業教育改革順利開展,必須進行校校合作,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與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在高等教育統計中要將兩所高校的基本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彼此的優勢和劣勢,進行資源互補。可設計教學合作項目、科研合作項目、協同創新項目等指標測量校校合作的能力。
高校數據庫系統建設是高等教育統計的必然要求。在高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建設數據庫系統以實現資源共享。高校根據資源共享的需求,建立數據中心,開發課程資源、科技服務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實驗室資源、物資資源、學科建設資源七大數據庫。數據中心建成后,可根據內外部信息,合理調配資源,節約資源,實現扁平化管理、網絡化管理。
高校各院系有重復設置課程的現象,如果建立課程資源數據庫,就可實現資源共享,消除重復設置的課程。如某個院系開設一門課程,另一個院系也開設同樣的一門課程,在校內課程資源的共享平臺下,可選擇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來講授該課程,可以讓另外一位教師開設其他課程。這樣可以集約資源,不再浪費資源。
高校有三大功能,其中一個是社會服務,高校實現社會服務的途徑就是向社會輸出科技服務。高校擁有的科技服務資源,是實現與地方合作的重要力量。要建立科技服務資源數據庫,在科技服務資源共享平臺下,實現科技服務升級。
教師是高校發展的生產力,建立教師資源數據庫,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教師資源的共享意味著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不同院系、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相互合作,打破條塊分割的局面。可根據不同情況建立教師資源數據庫,如港澳臺教師數據庫,教育專業教師數據庫等。
學生資源的數據庫是指學生的動態信息,包括入學、休學、退學等信息。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特別的數據庫,如擁有特長的學生的特長數據庫,獲得獎學金學生的獎學金數據庫,成績優異的優秀生數據庫。建立不同的數據庫可指導高校因材施教。
隨著對高校實驗室建設投入的不斷加大,實驗室資源不斷增加,條件將不斷完善。隨著各學科的不斷融合發展,實驗室資源數據庫的建立也勢在必行。要將相關學科實驗室進行合并,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實現實驗室資源的共享。
建立資產資源數據庫對高校的政策傾斜、資源分配、戰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資產資源數據庫主要指固定資產、軟硬件設施等。要通過統計臺賬了解學校各類資產情況,資產管理部門在計算機系統中對資源進行調配。
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高校學科建設要做大做強,必須實現資源共享。要整合學校學科資源力量,集中資源優勢,實現一流學科建設。建立學科建設資源數據庫,實現交叉學科建設。
高等教育統計指標是對高等教育發展狀態的衡量,高等教育統計指標越科學,其對高等教育統計工作的指導越合理。要設計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統計指標,使其能較好地指導高等教育工作。
根據高校戰略發展目標,運用高等教育統計數據指導高校轉型發展。針對統計數據中反映出的問題,及時做好工作調整。
建立地方院校數據庫,實時掌握對學校發展情況。建立課程資源、科技服務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實驗室資源、物資資源、學科建設資源等數據庫,實現網絡化管理。
要根據高等教育政策導向開發新指標,可設大學生創業人數,獲得國際級、省級大創項目個數,大學生創業資金,指導大學生創業教師數等指標,測量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可設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數,與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的計劃數,合作企業數等指標,測量高校校企合作能力。可設與地方企業合作成立研究院數,與地方企業合作年產值等指標,測量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