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培
(肥西縣高店鄉中心學校 安徽合肥 231200)
觀察目前我國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供學生活動的場地面積不夠,體育設施器材數量不充足以及體育經費數目較低等。部分的小學操場依然沒有跑道,同時供學生使用的體育設施數量也很少。近幾年來,雖然國家已經提高對于農村小學的重視程度,增加了小學體育設施的數量,但是因為部分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較低,導致體育設施沒有得到有序的管理,影響了體育教學的開展。
1.部分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不足
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學校領導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即便有少數學校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較高,但也會因為農村的條件限制,體育教學無法得到理想的發展。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依舊是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的關注力主要集中于數學、語文、英語的學習中。對于其他學科的關注很少,體育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價值被嚴重降低,這是阻礙農村體育教學發展的主要原因。也就因此出現了體育課被其他課程擠占的現象,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機會被迫減少。
2.部分學生家長對體育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誤區
大部分家長都期盼自己孩子有一個理想的未來。恰恰是這種思想,導致了學校的教育只注重文化。在家長的觀念中,認為文化成績是否優秀,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否優秀。同時,他們認為,體育鍛煉就是勞動。在農村中,學生基本是步行上下學。部分學生在回家后還需要幫助家長做家務,這些就是家長觀念中的體育鍛煉,學校中專業的體育指導和相應的鍛煉是可有可無的[1]。
1.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數量相對較少
國家規定,體育教師的標準數量為:1至2年級,每5至6個班需要一名體育老師;3至6年級,每6至7個班需要一名體育老師。當農村學校里的學生數量達到兩百名以上,至少需要一名專業的體育教師,農村中的很多學校并沒有達到標準。從相關調查顯示來看,在被調查的40所小學中,平均每個學校的體育教師數量不到兩名,師資力量嚴重欠缺,專業的體育老師數量很少。甚至學校里很多的體育老師都是由其他的老師代為兼任,專業知識不充足。由于體育教師的被重視程度較低,還存在著專業的體育老師任職其他科目老師的現象。
2.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水平不高
在農村小學任職的體育教師,學歷大多是大專畢業或是中專師范畢業后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拿到大專學歷。經調查,大專學歷的體育老師占教師總量的86.3%。從整體上看,教師的學歷尚可,但教師在畢業后進行實習和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很少,無法及時創新教學方法,對于目前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也不明確。部分兼職體育授課的老師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無法很好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3.體育活動器材質量差
體育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是良好質量的體育活動器材以及充足的數量保障。農村學校供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場地面積較小,能夠使用的體育器材數量不充足。調查顯示,在農村的很多學校沒有正規的體育鍛煉場地。標準跑道數量很少,跑道質量低,大多數為泥土構成或者煤渣堆砌,甚至周邊還有雜草。在一些雨天、雪天等惡劣天氣發生時,體育課是無法正常進行的。部分學校有水泥構成的乒乓球桌,但是中間的球網大部分是由學生用磚瓦獨立排列,同時,因為水泥桌的特殊性,桌面并不平整,這會極度影響學生進行乒乓球運動的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供學生進行其他運動的場地面積也很小,學生大多數只可以在教學樓前的空地進行體育鍛煉,供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活動場地不充足,并不是學校缺乏空地資源,農村學校的空地面積極大,但是這些空余出來的活動場地,因為學校的經濟和重視程度不夠,并沒有被及時地開發出來。體育器材的數量不能滿足學生在鍛煉中的需求。調查顯示,農村的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活動設施不齊全,更不用說使學生能夠充分使用體育設施。農村小學體育課的無法高效進行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活動器材的數量少的緣故[2]。
在農村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是由于教師在教學時沒有給予課程過多的關注。提交的教學目標只是一個虛擬的假設,主要表現有:在對于教學目標的闡述上,依然在采用傳統的闡述方法,表述詞匯往往是:逐步掌握、初步感受等一些表示程度的狀況詞,這些闡述很模糊,也無法在日后進行明確的測評。同時,很多農村的非專業體育教師并不清楚對新課標的要求,無法達到三維遞進的目標體系,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也無法做到主次分明,突出教學重點。
要及時對農村的小學領導進行相關的指導教育。提高農村小學領導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貫徹“健康第一”教學理念的力度,保證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能夠正常進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農村小學體育專業教師的數量要能夠滿足學校的教學要求。其次,要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積極利用國家給予農村學校的學習機會,和相關的優秀小學進行交流;安排部分體育教師去其他學校接受專業培訓,增強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深化教師的專業素養。最后,學校需要建立健全與體育教學相關的規章制度,提高體育教師的選拔要求,保證體育教學能夠有計劃、有條理地開展[3]。
體育課程的順利進行,是農村學校實現體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學校要提高體育課的開課率,使學生在體育課中真正得到鍛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很好地完成了學校需要做的體育工作。小學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體育鍛煉的環境,保質保量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一到二年級每星期四節體育課,3到6年級,每星期三節體育課,體育課的數量要得到保證。同時,學校還要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課后的反饋,增加理論知識教學課的數量,使學生掌握正確規范的體育鍛煉方法,了解到更多的專業體育知識,拓展學生的體育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體育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真實的教學環境以及自己所擅長的教學內容,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學目標要貼近教學實際,具有可實現性。同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之間要具有緊密的聯系。每一個教學目標的設置都要為全體學生進行考慮,使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獲得綜合發展。當教學目標細化到課時的時候,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合理歸納教學內容,同時還要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綜合考慮,主次分明,突出重點,不能一味的要求看起來“高大上”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設立的標準是大部分學生是否通過學習能夠實現的,這種教學目標才是具有教學意義的目標。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需要豐富多彩。能否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內容是關鍵要素之一。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挑選。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很好的鍛煉,還要能夠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贊科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教學內容,不僅要使學生在體育課中處于放松快樂的氛圍中,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鍛煉技能。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經驗的限制,對于體育運動的了解不充足,而且小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感興趣的事物是不同的。但是體育教學中的活動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如果教師在設置活動時只注重滿足學生的興趣,那么這節課的最終活動方式可能是“放養”,體育課失去了原本的教學意義。為此,教師可以對活動進行改編,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體素質,減少活動的要求,通過情景創設等巧妙的方法,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對活動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4]。
綜上所述,目前雖然在農村小學中體育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在政府的幫助下,各級教育部門的指揮下,只要體育教師能夠明確教學方向,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上多做創新,及時學習專業知識,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就一定能夠使小學的體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學生的發展也能更加全面,身體素質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