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露
(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13)
纏花工藝品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手作,大都是以銅絲為骨架,先將卡紙剪成設計出來的輪廓狀,再把金屬絲與剪下來的紙?zhí)ベN合,用絲線均勻纏繞完成,其后通過組合、塑形創(chuàng)造出不同樣式的纏花工藝品,使之具有立體刺繡、剪紙等形態(tài)特征。傳統纏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凝結了眾多勞動人民的智慧及審美情趣,它歷史悠久,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分為不同的流派,不僅有被列為湖北省省級非遺項目的英山纏花,還有在福建和臺灣等地也十分有名的其它流派纏花。雖然各自風格迥異,寓意上也大有不同,但其制作方法基本類似。對于纏花工藝品而言,紙模是其造型結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它關系著整個作品結構的和諧程度。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紙張的種類也日益增加,不同類別的紙有不同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紙模材料,能夠更好地表現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能力,有利于提高纏花工藝品的精致度和藝術感,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
傳統纏花常用四字來概括它的形象特征:“小”“巧”“精”“活”,其中,“小”和“活”分別是指纏花藝術的體積小、形式活,這兩個字也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紙在纏花工藝中應用的表現效果。一般情況下,纏花工藝品造型會以紙樣胚架的形式進行拆解,將紙張剪成各個形態(tài)的紙模。考慮到纏花工藝品造型的形態(tài)美及其制作工藝過程的便利性,紙模往往都被分解為較小部分,以便纏花整體造型色彩過渡和纏線工藝的進行,這也形成了纏花“小巧精致”的特點。另外,紙模用各色絲線分別纏繞后會形成若干個零部件,再將其分別組合成較為獨立的小部件,最后將多個小部件按設計好的排列順序組合出立體的纏花形態(tài)。纏花藝術的組合形式是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一件工藝品可以被拆解為多部分零件,而這些零件可以隨意組裝與搭配。這不單單能滿足一物多用的需求,更能把每一個局部的形式美放大化,將纏花藝術形式“活”這一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整體來說,纏花工藝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紙模拆解組合的造型方法創(chuàng)作立體作品。做好的零部件可以隨意彎折成多種樣式,呈現出不同的立體效果,同時,纏花創(chuàng)作者會在拆解過程中對纏花作品進行秩序化和規(guī)律化的重組,在組合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形態(tài)、疏密、主次等關系,設計出繁而不亂、生動飽滿的造型,展現出獨特和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組裝的成品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整體形態(tài),自然靈動,充分地展現出纏花形態(tài)的立體美。
紙材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纏花工藝中具有廣闊的表現空間,不同紙材質地的特殊性讓纏花工藝品有了更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在纏花工藝品制作過程中,設計者可以不再像以前一樣局限于一類紙材,而是可以根據設計需要選擇不同質地的紙張,通過相互組合表現出更好的藝術效果,同時不同質地紙張的應用能夠使纏花工藝品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除了市面上普通的硬卡紙,還可以將特色紙進行簡單處理并運用其中,借助對比與統一、節(jié)奏與韻律在立體結構中體現出整齊的秩序“中和”之美。例如纏花工藝品制作中常用的帶金技藝,采用金色或銀色的錫箔紙夾在紙模與絲線之間,在纏繞的過程中根據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故意露出小部分的金銀錫箔紙,使纏花整體色調和諧又富有變化,增強纏花工藝品的藝術性,給予消費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另外,亦可將絹紙做成綠葉、小花朵等進行搭配,既不喧賓奪主,又豐富了纏花的層次感,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纏花工藝品制作過程中紙材的選擇要在遵守實用性原則的基礎上考慮環(huán)保的需要。纏花所使用的紙質材料雖然綠色環(huán)保、容易降解,但由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纏花工藝,在紙模剪裁與應用方面,也會造成浪費情況的發(fā)生。針對個體的纏花設計師而言,在紙材選擇上可以使用灰紙板或廢棄的包裝盒,這類材料對于不極度追求纏花質感的消費者而言是個較好的選擇,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促進了紙質材料的二次利用,契合綠色環(huán)保理念。其次,對于希望纏花工藝品精致度不斷提升的設計師而言,則要具有前瞻性,積極倡導綠色環(huán)保理念,隨時關注市面上新型環(huán)保紙材的出現,能夠適時靈活使用,確保纏花工藝品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材料消耗,減少污染,使其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一方面,消費者對紙張表現形式的要求可以體現在感官方面,大部分的信息可以從視覺上獲取,比如紙張尺寸、顏色以及光澤感等,如果消費者對于這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設計師就要從能制作的紙張中選取最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視覺是人們的第一感覺,而色彩對視覺的沖擊最大,根據消費者選了哪種色調的紙張可以判斷他喜歡的色系,從而確定纏花的主色調。在嗅覺方面,紙張自帶自然的氣息,設計師對紙張氣味進行拓展創(chuàng)新,定制一批散發(fā)花香的紙張,依據其香氣創(chuàng)作相應的纏花花型,不但能夠開拓香味紙張新領域,還能夠提高纏花工藝品的新穎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紙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廣,相同的紙類可以表現同一內容的平面或立體兩種效果,因此也可以通過調研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塑造半立體的或是立體的、不對稱個性化的亦或是普通大眾化的纏花造型,豐富纏花工藝品的表現形式。
纏花造型可謂是包羅萬象,除了常見的植物花卉題材,還包括鳥獸魚蟲等動物題材,銅錢、文字等元素也經常出現,設計師將多個造型元素組合設計形成富有層次的纏花造型。纏花豐富多樣的造型來源于紙模的造型,因此我們可以選定搭配不同的紙類,去實現纏花造型立體多變的表現效果。
市場上最為常見的纏花工藝品使用的紙?zhí)ゲ牧喜o統一的模版,大部分為300g左右的白色硬卡紙。當然,也有業(yè)余愛好者出于方便,采用生活中常見的請柬、煙盒、紙質包裝盒等等。然而,隨著消費者對纏花工藝品質感的要求不斷提高,設計師對紙材的選用標準也逐漸上升,最主要的標準就是紙張要有良好的抗張強度、耐折度等性能特點,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折疊、纏繞等,使纏花工藝品不會輕易的受損、變形,其它的選用標準則可按照設計師所設計出的纏花造型進行改變。
紙張的厚薄度決定纏花主體造型的靈動性,設計師根據分解后的部件大小選擇相應厚度的紙張,大致在250-400g比較合適,便于紙模的裁剪和彎曲塑造,太軟的紙類會特別容易變形,不宜進行繞線工藝,過厚又會導致纏花工藝品的整體造型看上去比較呆板厚重,不夠靈活。實踐證明,選擇山茶花、鳳凰等題材的纏花工藝品對于紙模的要求更高,因為這些需要裁剪出弧度較大的紙模,再用絲線進行纏繞,這對紙的肌理要求十分苛刻,肌理程度大的紙張表面過于粗糙會造成勾線,出現明顯線痕,最終呈現出精致度完全達不到消費者預期的作品。而肌理程度小的紙張表面過度光滑又會導致滑線,加大纏花制作難度。最好的選擇是彩砂紙,這種紙表面有磨砂的感覺,卻無明顯的凸起,會顯著降低纏線的操作難度,也更容易塑造纏花工藝品的造型。
另外,纏花中紙質材料應用的一致性可以使各部分統合起來,形成一種有序的美感,如果只使用一種紙質材料,消費者會出現審美疲勞,感覺乏味,設計師就要在兩者之間反復權衡,找出一致與變化的完美結合,呈現出更多題材的纏花工藝品。
以往纏花主要是通過使用絲線的顏色來呈現它的色彩變化,但隨著染料的發(fā)展,使得染料上色在纏花工藝品制作過程中變得極為自然,進一步促進了纏花色彩搭配的多樣化。
造紙材料的不同決定著紙的顏色不同,隨著造紙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紙張的顏色也非常豐富,設計師依據纏花工藝品的整體色調選擇風格一致的紙張,對市面上沒有生產的小眾色系紙自行印染。這樣的做法會帶來許多優(yōu)勢,最為明顯的莫過于纏花工藝品的基本制作技藝,即將絲線纏繞包裹住紙模,但是在制作纏花時常會有“露白”情況的產生,這一專有名詞具體指設計師操作不當導致的絲線沒有緊緊纏住紙模,露出縫隙顯現出白色卡紙,雖然大體上不會破壞纏花工藝品的美感,但對于精益求精的設計師和消費者而言,不能容忍這個現象出現。因此,需要選用相近顏色的紙張來彌補這一問題,比如利用金黃色線搭鵝黃色紙、黛藍色線搭配寶藍色紙等方法,在露白時呈現底部紙張顏色,讓線與紙的色系相近但又增添一點微妙的變化,形成漸變的色彩變化,既不單調又不會破壞整體配色的統一性,能使纏花工藝品更完美,更為精巧。如果在纏花工藝品制作中絲線顏色主色調采用明亮活潑的紅色,紙張則可以選用金色閃光紙、銀色亮光紙,在較暗的空間或有燈光照射的情況下,纏花工藝品會不時的閃動金銀色光芒,增添氛圍感。使纏花工藝品更活潑,更具有律動性,這是其美學特征的一個體現。
當線與紙的配色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給人一種很協調、平和的視覺感受,主要突出的就是顏色搭配的組合美,讓作品整體更大氣,從而使纏花工藝品色彩美感的藝術性符合現代審美。
纏花工藝使用的紙通常是由植物纖維制作而成的,成分非常安全。當今社會,提高對纏花工藝品低碳環(huán)保方面的關注度,可以從最初紙類的制作開始,如在紙漿制作中添加安神醒腦的合成纖維或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的新型纖維或消費者要求的某種有益纖維等,這樣生產出來的紙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用來制作纏花也會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傳統纏花因其使用的紙材有著強度低、易損壞等缺點,所以在保存方面要格外注意。然而纏花工藝品在投入市場時,從制作到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許多的環(huán)節(jié),可能會面臨暴力運輸、下雨受潮等問題,從而導致纏花工藝品受潮、變形、磨損,纏花的使用壽命會大大縮減。基于此,設計師可以嘗試采用具有一定柔韌性的防潮防腐的紙板,如防潮卡紙、凸版紙等,減少纏花因受潮發(fā)霉腐爛造成的損耗。另外可以采用珠光紙,該類紙型不僅防水韌性好、耐腐蝕、耐折疊而且有珍珠光澤、反光強,也能加強纏花的光澤度。
隨著紙張的更新換代,其抗水防潮、抗污防腐等實用性能在穩(wěn)步提升,設計師要及時應用新材料,提高纏花的耐用度,延長其使用壽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也有利于纏花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
纏花工藝品具有獨特魅力與巨大潛力。纏花工藝品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其制作材料也要拓展和革新,尤其要關注紙在纏花工藝品制作中應用的創(chuàng)新。不同材質紙的紋理疏密程度、色澤度的強弱、色彩的鮮艷程度和軟硬程度等都會影響工藝品的美觀度和精致度,設計師應該根據自身創(chuàng)作和消費者的需求有效應用紙材,充分展現其各自特色,體現出紙在纏花工藝品制作中的優(yōu)勢與應用價值。這有利于提高工藝品的藝術性和精致度,促進纏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