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芝
(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00)
步入新發展時期以來,我國科技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互聯網已基本普及于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傳播也變得愈發便捷。在這個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文字形式表達產生了不斷地擴寬與嬗變,也因而改變了字體藝術設計的形式、審美以及功能。現代因素的持續滲透使得字體設計意識、方法和視覺效應衍生出新的概念及技巧。為此,教育界需要重新審視字體設計教育,實現一次大的突破。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便已進行了字體設計領域的教育教學嘗試,當時該課程的名稱為“手繪美術字”。由于當時電腦尚未普及,人們對字體設計方面的需求與現階段差異巨大,字體設計教學內容以手繪美術字為主,教學重點側重于漢字筆畫結構以及字形書寫方式和風格特點上[1]。隨著科技的發展,手繪美術字淡出社會市場,電腦設計排版成為一大主流。由此,字體設計課程便得以廣泛普及與發展。
在以往,字體設計教育教學普遍偏向于對字體本身筆畫結構、形態特征、結構規律及書寫方式方面的理性因子視覺研究。步入新時期后,若想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性變革,應當能夠從原有教學模式中脫離,以新的教育思路來審視字體設計教學。教育者需要由文字風格、文化屬性、大眾審美心理、字體設計呈現媒介以及視覺特征等方面展開新的嘗試,依托于文字的符號因子和文化內涵來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引導其進行創意思想表達,從而正確有效地進行視覺信息及觀念傳遞[2]。應引導學生嘗試由多元化角度入手,探尋新的字體設計表達形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文字在視覺應用媒體中的潮流性、個性化及風格化展示,引導學生突破傳統觀念束縛,大膽嘗試創新設計。
對于設計類學科而言,設計思維、創造思維、審美能力及實踐經驗是必不可少的。上述種種都與字體設計緊密相關,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根本著力點。應將總課程的三分之一安排在基礎字體設計教學方面,介紹字體發展歷史,進行黑體、宋體等字體摹寫等。以基礎性教學來幫助學生了解漢字字體的演變與發展,對字體結構、風格及設計規律有更深的了解,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還可依托于筆畫形態展開聯想訓練,以及民族傳統文字形態的重構訓練[3]。借此此類啟發性教學內容,使學生更為深刻地感知文字藝術魅力,掌握文字形態構成原理與屬性。剩余的三分之二學時需要側重于創意設計教學方面。引入動態字體等新型字體設計形式,加強文字圖形化創新設計教學。教師可依托于色彩塑造、空間構造、材料體量轉換、物化視覺及光影折射等方面,展開分項創意設計方法練習。通過適當的教學規劃調整,能夠保障課程內容安排的合理性,在保障基礎技能教學的同時,使字體設計教學富有濃郁的創新性。
為提升教學成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文字創意為教學重點內容,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中外優秀字體設計作品,以“實物+影像”的展示對班級學生的優秀課堂設計作品加以展示,引導學生進行創作經歷闡述,使學生產生濃郁的字體設計興趣及沖動。教師可組織富有趣味性的課堂創意設計課堂,鼓勵學生借助各種肌理、質感的材料展開字體制作。如以自己的名字為設計元素,進行品牌設計,或是借助字體設計來表達某種觀點與志趣。巧妙的課堂設計既能提升學生的設計興趣,又能使其形成良好的鉆研精神,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成效。
基于近些年來設計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涌現出了各類面向大學生的藝術設計大賽,如白金創意、金鉛筆及方正獎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字體設計大賽,或是將歷年設計賽題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此外,還可促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間的高效對接,達成與社會媒體、企業間的有機聯動,以公司名稱字體、產品包裝字體及社會品牌字體設計需求為學生的設計訓練課題,給予相應的設計報酬,實現產學間的真正對接[4]。
除去課堂教學時間外,學生需要與同學和教師建立起更密切的溝通聯系關系。設計領域具備一定特殊性,學生的設計靈感多是產生于課堂之外的,此時學生往往需要在第一時間與同學或是教師展開討論,學生可借助網絡在短時間獲得更多設計構思評價及建議。由此,網絡教學必將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大延續。此外,除去漢字體系外,拉丁字母文字體系亦是字體設計中的重點,教師應當能夠對國內外的文字設計發展趨向形成客觀把握,為學生提供全球性的設計資源。由此,需要積極引入國外優秀教育資源,教師可在課上為學生播放國外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解析其設計案例,使學生實現設計方式與思維方面的全面拓展,借助國內外字體設計的對比性、融合性學習使學生的眼界與思維逐漸開闊。
事實上,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都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文字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文字與圖形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字的本質是一種具備信息傳遞、記錄功能的靜態圖形符號,應認識到其文化載體功能。文字具備顯著的象形性視覺特征,由字義傳達至圖形化表現,文字富有極高可塑性。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字體設計與圖形創意的有機結合,不斷增強學生的藝術聯想能力及創造能力,為字體設計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展開思維發散,將漢字、拉丁字母視作是一種圖形,將圖形創意中的矛盾空間、正負形及同構等方法引入到字體設計中,進而萌生更多設計創意[5]。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啟發學生的設計思路,從而形成更為巧妙的構思構圖。
在以往,字體設計課往往被界定在平面設計范疇內,因此整體設計思維以二維空間為主。而步入數字化時代后,需要充分認識到字體應用環境的變化,以數字化技術來拓寬字體設計展示空間。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設計界涌入了大量的新思維理念,在實際教學環節,需要鼓勵學生實現二維設計思維向三維設計思維的轉換,依托于構成設計思維,由平面、立體、色彩構成,以及空間藝術等角度探尋新的字體設計思路,以此來打破設計局限性。由此,學生便能夠進行合理的字形創造及字體大小排列,科學調整字字間、字圖間的組合排列,使色彩、布局、空間及疏密間呈現出高度協調性。
以往的字體設計課程多以練習為主,未注重引導學生表達個人意趣。事實上,學生的個人意趣及思想品質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文字書寫方面。為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自我情緒及意向聯系到文字筆畫、結構中,使學生對字體藝術中所蘊含著的深刻內涵產生共鳴,使學生的字體設計作品能夠獲得觀者的積極反響。當然,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走出既有思維模式,打破常規設計理念,設計出風格獨特、內涵豐富、視覺沖擊強烈且極具感染力的文字形態,以此來實現個人意趣的深刻表達。這一設計教學理念與我國古代書法作品近似,書法作品的整體風格大多契合于作者的個人意趣與品格,在現代字體設計中,也應關注學生的個人意趣表達。
步入數字化時代以來,計算機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及推廣給字體設計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現如今,數字技術已普及于字體設計及應用領域中,運用電腦字庫、計算機軟件展開字體設計,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創作平臺。為此,教師需要引入新技術,以數字技術來推動教學改革,使學生的字體設計作品更具規范化及精細化。教師可輔導學生展開徒手字體創作,靈活運用各式工具與方式方法,獲取新的字體形態。鉛筆、毛筆、馬克筆等常規性工具,或是樹枝、鐵絲、麻繩等個性化工具,都能被用于創造文字軌跡。除去以畫的形式進行字體設計外,還可靈活運用剪、印、拓或刻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既具備運用電腦進行字體設計的能力,又能夠進行徒手創作[6]。進而幫助學生學會以恰當的技術來優化視覺效果呈現,使文字在表達信息的同時,富有更為強烈的感染力、表現力。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字體設計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其遍布于現代設計中的方方面面,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被賦予了新的價值與功能。目前,字體設計教學已不再停留于單一的練字、造字方面,用字成為一大主流趨勢。所謂練字主要側重于了解文字結構,進行書寫訓練,造字訓練則側重于文字形態創造能力方面,用字更偏向于提升文字實際應用能力。現階段,進行字體設計教學時,需要以造字及用字為教學側重點,尤其需強化學生的用字能力。例如,以文字設計來呈現特定圖形標志,為特定圖形協調搭配文字,為書籍封面設計醒目的廣告語及標題,設計產品名等。在這些方面,需要使文字巧妙融入整體設計中,使之呈現出更高的審美價值及視覺沖擊力,這是當前的字體設計教學重點。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盡可能地引入更多實際設計案例,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有效地進行字體應用,使字體設計教學具備良好的應用性與實踐性。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的產生引發了一系列“設計效應”,技術性的革新使得設計界衍生出新的設計理念與方法。為此,設計教育方面也應當適時進行變革,以數字化為根本趨勢,探討出具備可行性的教育改革路徑。設計教學需要借鑒西方經驗,但更需要注重本土中文字體研究與教學,基于我國設計需求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吸收到更多與時代發展步伐高度契合的設計理念與方式方法。本文主要就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字體設計教學改革展開了初步探究,由多個層面提出了幾點思考,期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