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東 武 強 孟繁奇 方 舟 孔 冰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塘沽 300452)
優秀的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潤滑劑,也是黏合劑[1]。國有企業職工需要公司輝煌發展前景的吸引,更需要優秀的文化理念的引導。大型國企中成百上千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聚集在一起,文化的潤滑和黏合作用就愈顯重要。
留住人才、增強隊伍凝聚力并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始終是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在80、90后青年員工日漸成為中流砥柱的今天,冰冷的管理規定與填鴨式的說教,對于他們無法入腦入心,“老一套”管理模式顯得力不從心。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反叛、“求異”思維,加劇了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筆者所在的國有企業努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充分發揮軟實力對科研生產的促進作用,在文化管理理念上,堅持內外雙修、軟硬結合,堅持以文導人、以文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業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必須通過文化載體在生產經營實踐中表現出來。渤海油田科研一線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發揮文化載體的作用,通過不斷創新文化載體建設,努力將渤海油田特色科研文化傳遞、散播,并使之成為全體員工努力遵循、共同踐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
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躍的因素,企業文化終究是“人的文化”,企業文化建設理念中“人”是最應該考慮的因素[2]。在渤海油田發展的新形勢、新壓力下,渤海油田科研一線努力營造濃濃的尊重人、培養人、成就人的文化氛圍,讓員工從企業發展看到希望、有所收獲、滿足需求,從而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筆者所在企業的員工晉升工作中,一直堅持機會平等、規則公正,采取實際工作業績與現場答辯相結合的方式,不論資排輩、不厚此薄彼,不搞“團團伙伙”,不搞“小圈子”,讓每一位員工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對于公認業績突出、技術過硬的員工給予破格晉升的機會。
針對不同層次員工,在征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每年評選“十佳優秀員工”和“十佳青年科技先鋒”。在評選過程中,創新將網上海選和公開答辯結合,保證了評選結果公平、公正、公開。通過評優激勵平臺的完善創新,讓真正甘于奉獻、盡職盡責的員工脫穎而出,讓員工發展有了奮斗目標,也為全體員工樹立了榜樣。
創新人才培養思路,廣泛開展院內成果交流和技能比武,探索形成了青年科技論壇、開思沙龍、渤勘論道、匯知學堂等特色交流平臺,滿足了員工成長的訴求,讓優秀的員工從中獲得了成功感和成就感,同時也發現了一批優秀人才。
在滿足員工成長需求的導向下,通過各類學術交流平臺的搭建,一批優秀的青年員工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專業的研究骨干,部分優秀青年員工也被提拔為室主任等重要崗位。近年來,青年科技論壇的一等獲獎者90%以上在年內或第二年獲得了晉升。
為加快員工成長速度,讓員工快速適應企業文化,融入團隊,近些年一直實行“師帶徒”培養模式。每年在新員工入職報到時,由各專業技術委員會討論確定一批政治素質優、業務能力強、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優秀員工擔任新入職員工的師傅。在工作中,師傅與徒弟朝夕相處,是良師益友,更是并肩戰斗的戰友和伙伴。在關鍵時候,師傅帶著徒弟上陣,共同應對急難險重的科研任務。在此過程中,徒弟不僅學到了技術,融入了團隊,也學到師傅身上長期積淀的優秀品質、職業操守和文化素養。
“立功立項”活動是渤海油田科研一線長期堅持并做出成效的活動之一,也成為科研人員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企業認真總結并去除以往該項活動呈現出的弊端,如“以生產任務代替立功立項課題”“立項與不立項差別不大”“年初一張表、年末一份總結”等現象,創新活動組織形式,使之成為科研攻關重要平臺、傳承愛崗敬業奉獻精神的重要載體。
創新是企業持續壯大的唯一出路。創新的氛圍、嚴謹的作風一直是渤海油田科研一線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1)搭建科室內訓平臺,提升員工創新的主動性
在日常科研生產工作中,引導和鼓勵普通員工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積極營造“不唯上、只唯實”的科研氛圍,鼓勵科室內訓交流。在科室內訓過程中,學術平等自由更是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員工在內部交流時,可以就自己近期工作的某項認識做論證,同時聽取科室內其他員工的意見,也可以針對某項技術、某個方法提出改進或批評意見。科室內訓不僅是創新文化的載體,也成為激發科研生產靈感和火花的重要平臺。
(2)搭建技術交流平臺,創建寬松的學術氛圍
每年定期舉辦“年底技術交流”和“青年科技論壇”等科技成果交流活動,有效促進了創新文化的形成。重要創新成果的貢獻者在評優、崗位晉升中作為重要的考量依據,有效激發了員工積極創新的熱情。積極創新舉措營造學術創新氛圍,鼓勵員工及時整理學術成果向知名期刊發表,或向高水平學術會議投稿,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顯著提升。
(3)做實“三基”練兵活動,培育嚴謹的工作作風
抓“三基”是石油工業的優良傳統,也是企業科學發展的堅強保障。為培養全員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不斷完善“三基”工作內涵,創新組織形式,以賽夯基。針對地質研究專業人員,組織應知應會、巖心描述等“三基”比武;針對物探研究專業人員,舉辦構造圖繪制和糾錯、專業技能大賽;針對油藏研究人員,開展“我的油田你做主”“精細小層對比”等練兵活動;針對項目經理及以上級別人員,組織高層次的“三基”競技交流,構建終身學習理念,等等。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科研人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很大提升,也有效提升了科研成果質量。
和諧團隊文化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在日常科研工作中,“一體化”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習慣。同時,渤海油田科研一線人才培養堅持綜合培養,每年都有部分優秀科技人才在不同專業間輪換,培養他們的一體化思維和全局觀念。在一體化理念指導下,各部門堅持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各項科研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為拉近企業與員工及家屬之間的關系,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渤海油田科研一線連續舉辦四屆“員工·家屬開放日”活動,員工、家屬和企業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對公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為了感謝老員工的付出、激勵他們再創輝煌,舉辦“工齡滿二十周年員工回顧”紀念活動。通過照片、視頻、影像等資料回顧員工二十年工作經歷,增強了老員工歸屬感和責任感,許多老員工在活動現場淚流滿面。這些活動都培育了濃濃的家文化和感恩文化,讓團隊氛圍更加和諧、團結。
文化軟實力建設行于中、發于外。渤海油田科研一線文化建設工作,為科研生產中心工作提供了積極保障,為研究院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直接推動力。
營造和倡導公平公正、尊重人才的氛圍和鼓勵創新、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為科研人員職業發展搭建廣闊的成長平臺和公平的成長環境。這些都逐漸成為渤海油田科研一線員工的成長價值觀,也讓科研人員找到了成長的方向和人生的坐標,員工對企業文化認同感不斷加強。
在這種文化氛圍熏陶下,員工性格沉穩內斂,工作有激情,做事有耐心,輸出的人才普遍受到各級單位歡迎,很快就能成為技術骨干和管理能手。近年來,在研究院奉獻、創新、團結等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引導下,渤海油田成為公司最重要的科技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在全體科研人員共同努力下,先后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50余項。
近幾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渤海油田科研一線員工每次都是載譽而歸,涌現出一批高水平的優秀青年科技才俊和省部級以上勞?;蚯嗄陯徫荒苁帧M瑫r,和諧的團隊文化也保障了員工安心于油田各項科研事業。近幾年,由于渤海油田科研人員整體素質名聲在外,國內外其他石油公司以高薪挖人的現象常有發生,但公司一直保持著較低的離職率。
文化是軟實力,卻是硬道理。近年來,渤海油田科研一線文化建設成效顯著,建設了一支團結、有競爭力的基層科研團隊,不僅有力保障了油田增儲上產,同時也為公司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凝聚了團隊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