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科技學院財經學院 祁東麗
2019年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2021年1月15日,河南省新出版《河南城市發展報告(2021)》,該報告圍繞“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源”這一主題,強化中心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引領全省發展的“雙引擎”。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鄭州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引領中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帶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動力源,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戰略支撐。
關于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研究,目前僅有較少的學者對此展開研究,形成的學術成果并不太多。臧學英和羅瓊(2020)研究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在研究中指出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突破。推動該地區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即以文化創新引領理念先行,以科技創新引領動能轉換,以制度創新保障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健康前行。范銳平(2020)研究成都努力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指出成都努力打造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增長極和動力源,切實提升城市承載力,擴大區域輻射力,更好肩負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時代使命。陸小成(2020)指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因其獨特的位置和作用,集聚首都科技創新要素,是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和引領全球發展的新動力源。通航后,高質量打造大興國際機場新動力源,應以提升創新驅動力、交通承載力、服務保障力、文化引領力、生態吸引力等為重點綜合施策,全力推進首都新發展。
綜上所述,已有學者對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研究帶有較強的地域性,并且其研究成果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課題在借鑒已有成果的基礎之上,結合鄭州目前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和系統分析鄭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為進一步推進鄭州高質量發展,鄭州在多方面貫徹新理念,描繪新藍圖,推進高質量發展。
1.擴內需,推產業,強創新
通過多種方式達到拉動消費的目的,不斷打造鄭州系列消費。在2020年,一共發放了3.7億元消費券,進而刺激消費;強化內需和投資結合,2020年全年推進2.11萬億元投資和912個重點項目,2021年第一批推進209個重大項目。不斷發展制造業產業升級,借助互聯網+,強化智能化,推進數字經濟,鄭州在穩定基本盤基礎上,做大做強汽車制造等六大產業集群,2020年全年實現210個項目開工,236個續建項目加推,強化國家大數據核心區等建設。提供科技創新支撐,強化研發投入,推進國家級自創區建設,實現500家左右新增高新企業,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左右,重大科技專項達到50多項。
2.擴開放,城鎮化,治污染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將自貿區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以交通樞紐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依托,以開放體系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抓好“樞紐+開放”道路,強化國際航空運輸網和米字高鐵和軌道交通網的融合發展,強化航空、高鐵、城鐵、地鐵、普鐵、快速路等銜接。加強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推進城市“雙改”,建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1833個老舊小區改造,5G城市建設,改造供水和燃氣,推進10縣市區垃圾分揀中心投運,在建設和管理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強化污染防治攻堅,在煤炭消費方面,將其消耗量降低至2100萬噸內,在大氣污染方面,進行系統謀劃,進行防治,加強黑臭水體和土壤污染防治。
3.促營商,抓鄉村,保民生
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企業注冊1日辦結,工程項目審批壓縮,一次辦成,一網通辦,一證簡辦。抓好農業生產,促進農產品供給,農民增收,菜籃子示范基地5000畝,標準農田3.1萬畝,機械化率達到85%,推進美麗鄉村40個。普惠養老城企聯動,養老服務中心100家新建,安置房建成、新建、網簽合計32萬套,保障基本民生。
4.抓教育,富精神,強衛生
推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推行名校和弱校互幫互助,減輕學生負擔,2020年新增幼兒園公辦100所,各類中小學50所。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強化公共服務,體長全民健身,四個中心全面建成。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強化疾病防治體系建設,提升疫情防控水平,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基層醫療能力提升。
盡管鄭州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發展問題。
1.民營企業活躍度不夠
鄭州在促進影響環境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政商關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針對性的搭建寬松營商環境還存在差距。中小微企業在面對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存在融資難等問題,造成了其投資信心不足,在房地產領域為了抑制炒房等行為,造成了其開發投資緩慢。
在對市場等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新項目不敢投資,出現更多的觀望心態,造成了民營企業不活躍的情況。
2.科技創新投入度不足
鄭州一直在強調強化研發投入,但是,對于研發資金來說,其占比不高,將其與全國平均投入水平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與一線城市相比,其差距更大。其研發投入的需求與實際研發投入不匹配,造成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強度不足,難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優質創新資源。
3.生態環境保護度不夠
鄭州加大環境保護,圍繞黃河生態保護與開發提出了多項政策舉措,對煤炭消費等進行了控制,對污染防治搭建了體系,但是,目前污染較重企業依然較多,較為集中,同時,限于地勢問題污染物難以消散,造成了環境質量難度提升。
生活垃圾數量增加,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不足,垃圾分類推進力度不夠,生活垃圾污染成為新的問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依然繁重。
4.制造行業轉型度不足
鄭州在加強產業升級,但是,鄭州制造業面臨大而不強的現狀,結構不夠優化,智能化水平依然較低,具有影響力的制造企業較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占比較低,沒有形成行業競爭優勢,也沒有核心技術競爭力優勢。
要實現鄭州高質量發展,就要從多方面入手,搭建推進鄭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不斷統籌規劃鄭州創新發展格局,優化城市創新格局,不斷強化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加速匯聚創新人才,激發企業積極性,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多措并舉,多方聯動,構建聯動創新生態。
發揮地域優勢,加快建設國家交通樞紐門戶,完善國際物流體系,加快打造國際物流貿易中心,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投資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實現優化投資和刺激消費融合發展。
實現制造業產業升級,將先進制造業作為支撐,并不斷進行強化,不斷強化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并且將現代服務業作為強化的主流,不斷拓展產業發展,提升發展空間,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及區塊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搭建完善寬松營商環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政策支持,將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在要素市場上,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深入打造世界電子貿易組織鄭州總部,提升鄭州國際影響力。
強化區域之間合作,加強與經濟發展優勢地區主動對接,引進來優質資源,借鑒成功經驗和模式,引進優良發展模式,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協同發展,形成區域協同效應,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新體系和新機制。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發展主旋律,高質量發展是鄭州經濟發展的關鍵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激活民營資本,強化國內國外雙循環,強化產業升級和體系建設,主動尋求合作和創新發展模式探索,以更好的打造鄭州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