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張家港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 陸燕強
從國際發展的層面分析,當前工業文明發展產生的負面作用十分明顯,主要包括地球氣候變暖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功能退化以及資源枯竭等多種環境問題,并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危機,使得人類在當前文明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全新的問題,這樣的一種情況也顯示出人類理性在不斷覺醒與復蘇,人類開始正式從工業文明朝著生態文明發展,屬于一個革命性的發展轉變,并且其本身也是一個相對持續和較為復雜的發展過程,與當前人類社會在政治和經濟、文化和理念、制度和行為、發展模式和生存方式等綠色革命息息相關。所以,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以及走出一條能夠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在農業革命以及工業革命后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人類開始深刻并且十分理性地認識到與“和平”以及“發展”相同的是,當前環境保護變成了全球都需要關注的一項時代發展主題。人類當前的生存和發展開始朝著“五重轉變”:人類文明當前的發展形式開始從工業文明朝著生態文明去發展;世界經濟發展形式開始從資源經濟朝著知識經濟的方向改變;社會發展道路開始從以往的非可持續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國民經濟開始從以往單純地注重GDP朝著注重綠色GDP的方向轉變;企業經濟開始從A模式的一種發展形態也就是有著較高資源損耗和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的一種強物質化形式朝著B形式進行改變,即需要經濟發展能夠和當前環境脫鉤的一種減物質化模式去改變。
從當前我們國家的發展情況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出,自從我國改革開放至今,我們國家經濟都處于一種持續提升的趨勢,締造了GDP平均提升百分之8的傳奇,我們國家的崛起可以說受到了全球關注。可是,這樣的一種提升卻是以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代價的。相關資料顯示,我們國家化學需氧量排放整體數值處于全球首位,這樣的一種情況已經與環境容量提出的要求有很大的差異,在全國對七大水系監測斷面得出,當前已經有62%的水系受到了嚴重污染,流經城市大概有90%的河段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我們國家當前有很多行業以及地區資源使用效率相對較低,同時還有著較大的浪費。通過消耗去促進增長,使得廢棄物出現了過度排放,這樣一種情況也使得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所以,我們國家單位GDP產生的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水平遠遠超出了發達的國家,也就是單位產值當前損耗的強度遠遠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針對這樣的一種發展勢態,我國十七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需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構成節約能源資源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種產業結構和經濟提升的方式以及經濟消費模式。循環經濟能夠形成一種非常大的發展規模,能夠再生的能源比重也在不斷提升。主要污染物當前的排放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有了非常顯著的改善,生態文明的發展觀念開始在社會得到樹立。我國政府開始正式把資源節約型以及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確認成為當前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核心的發展戰略目標。因此我們能夠看出,在當前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上的定位以及和創新和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變得非常重要,持續進行科學創新的企業環境管理機制開始變成了人類共同關注的焦點以及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其和當前的生態平衡以及環境保護還有人類的生存以及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不能夠忽視的關聯。
對于企業環境管理機制,學術界并未給出一個統一并相對權威的界定。當前有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環境管理機制指的就是企業按照當前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提出的要求,在當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從當前經營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去對污染進行控制,通過這一種形式實現節約資源的目的,最終達成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社會效益以及環境保護效益之間高效統一的一種管理形式以及運行機理。當前有部分學者提出,涉及到當前企業環境管理機制主要有三個不同的層次: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表現出來的是將政府作為發展主體的一種產業環境管理體系;在微觀層面上表現出的是將企業作為發展主體的一種企業環境的管理體系;在宏觀以及微觀的發展過程中,還包含了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參與的一種企業環境的管理體系。除此之外,有部分學者提出企業環境管理形式當前主要涉及四種不同的模式,企業當前的環境管理委員會和環保專業的職能部門相互融合的一種管理形式和ISO14000管理模式式等。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企業當前環境管理體系的發展需要是一種多元性的結構管理體系,其本身是通過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企業以及非政府組織以及公眾參與的,主要是通過生態倫理和環境法制,社會發展模式以及人類當前的生存理念和模式,生態文化教育以及生態環境技術當前的開發和應用水平以及與企業管理等很多不同因子一致構成的,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推進當前企業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目標的一種管理形式與具體的運作機理。
切實完成環境管理工作脫離不了政府部門的協助與指導,在對環境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求政府部門從大局發展的層面去考量,需要把完成我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當前生態文明當成是環境保護的核心工作,真正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且政府相關的環境管理人員還需要不斷提升其環境保護意識,不斷進行生態文明意識創新,改變以往錯誤的生態文明意識以及將犧牲環境作為環境發展代價的經濟發展形式,實現經濟以及環境的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推進我們國家在生態文明上的建設。
切實完成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關鍵是針對當前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工作進行適當協調,使得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能夠得到確認,最終保障我們國家多個系統之間的和諧快速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把環境管理當前是我們國家經濟提升形式改變的全新動力。首先,需要準確的認識第一和第二產業彼此之間具備的一種生態關聯,科學有效地展開當前產業布局上的優化調整,使得原本粗放型的經濟提升模式得到創新;其次,準確的處置城市以及農村環境之間存在的聯系,設置一個生態文明城市以及環境保護的全新農村;第三,需要使得流域上游和下游彼此之間的生態關系得到確認,設置一個合理的濕地生態的補償機制,加強針對我們國家濕地的保護工作,使其能夠構成一個理想的生態文明發展環境,同時把其當成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日后所必須的一種動力。
強化以及完善當前環境管理相關工作,要求政府以及相關的環境管理工作人員不斷地進行努力,只有政府以及環境管理人員可以執行本身相關聯的責任,執行環境管理責任的追究體系,才能夠提高針對環境管理上的監督實力。完成對環境管理行政責任追究體系的細化工作,確認針對當前環境管理追究責任有關的機關和條件以及具體的執行程度等,同時針對那部分違法和違規的環境損壞行為對其給予嚴肅的處置。另外,還要求展開環境管理執法機構以及懲罰機構有效的分離工作,針對當前環境管理工作采取的監督機制給予適當的完善,執行環境行政管理責任相關的追究體系,促進我們國家環境管理工作的快速完成。
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方式,針對充分調動當前社會大眾展開環境保護工作的積極性有著非常多的益處。我們國家政府可以使用價格調整和收費等多種不同的經濟調控方式,針對破壞環境的一系列行為給予有效的抵制,并且還需要關注經濟以及環境在關系上的有效調整,能夠完成對雙方利益上的有效平衡,使得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能夠保持快速的協調。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我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形勢,把當前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所進行的研究融入到我們國家科技發展制定的計劃中,展開對于我們國家生態環境相關的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了發展趨勢,因此作為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地實現在生態文明發展背景之下環境管理工作上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