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晨
(西安醫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調查顯示,教學材料的選擇將與語言學習者對學習動機產生正向聯系,因此上好一堂語法課教學材料的選擇不容小覷。教材的選擇若太過于枯燥,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將會造成學習者英語學習負動機的產生。這也表示作為教師,研究和把握所選材料的文本語言特性是有必要的。選好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文本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熱情。
本文依托的目標學習者背景為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如移民和海外學習者。與學習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EFL)不同,英語學習作為第二語言意味著他們對于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要求則有所偏重,更需要實用的貼合日常生活的語言學習。更具體地來說,本文將以小學的ESL學生為目標學習者。一個班大約有二十五至三十名學生,為小班教學。這些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1到12歲之間。他們所具有的英語儲備知識已足夠聽懂教學指令并完成課堂內容。
2.1文本的適當性和趣味性的分析
這篇文本是一篇真實的悉尼旅行日記。從文本的恰當性來看,文本在詞語和句子表達的選擇上的難度與目標學生的語言水平是一致的。文中的詞匯是基本的和個人的詞匯,作者沒有使用一些學術的和正式的詞匯來描述她的旅程。關于句子表達的討論,課文中的句子并沒有過多地使用復合句或復合句,其中大部分都是用簡單句來描述的。此外,這篇文章的內容也適合目標學習者的年齡閱讀和學習,因為它的主題與學生自己的旅行經歷有關。因此,對于目標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識來理解文本的內容。另一方面,從廣義上來說,這個話題不僅可以用來討論學生的旅行日記,也可以延伸到討論學生的休閑假期或周末生活。因此,在語法教學中,文本的可用性變得更加普遍和寬泛。
就文本的趣味性而言,旅游這個話題確實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原因是文本中的表達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和實用的,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表達與同齡人分享他們的休閑生活。另外,為了讓閱讀更有趣,我選擇了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旅行日記。正如Pisarenko(2017)所提到的,使用有視覺效果的教材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2語法課中文本運用的目的及教學分析
這節語法課的重點是為學生提供語法輸入。也就是說,這篇文本是用來教授學生在英語中如何使用銜接。具體來說,這篇課文的使用目的是教學生如何使用連接詞“and”來連接句子和單詞。因此,我將通過以下教學活動來指導語法課。
首先,在導入階段,我會玩一個游戲,叫我表演,你猜。這也是一項競爭性的游戲。更具體地說,學生將被分成四組,回答得最快和最準確的那一組可以得到獎勵。此外,為了與課文的主題保持一致,我會表演我在旅途中經常做的動作,讓學生猜我在做什么。然后將學生猜出的單詞寫在黑板上。表演結束后,教師會簡單總結一下自己的旅程,在老師的談話中,教師會強調連詞“and”。這個游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則,并為他們在后續活動中提供有用的詞匯。
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是保證學生準確使用目標語法特征的半受控練習。也就是說,學生們被分配了一個信息差的活動。具體來看就是在旅行日記中,每個小組只有一個旅游的景點。首先,他們要總結作者做了什么或者小組描述自己的景點。然后他們需要根據旅行日記的文本完成海報。海報的內容(是為了填補已經突出了連接詞and的空白。在學生完成海報之前,教師也會向他們解釋海報上的例子。這個活動的第二個任務是,學生需要向其他小組詢問信息,得到作者完整的旅行日記。然后,每個小組給全班同學做了一個關于旅行日記摘要的口頭報告。
在最后一次活動之前,教師會從形式、意義和用法三個方面對規則做一個簡短的說明。此外,最后一個活動是自由練習,以評估學生是否掌握了目標語法特征的流利性。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被要求分組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描述他們在旅行中想要做的事情。最后,學生需要與其他同學分享他們小組的計劃。
2.3文本中銜接關系的分析
Martin(2001)提到文本的體裁可以分為口語體裁和書面體裁。而書面體裁中包含了敘述這一體裁,即本篇文本的體裁。Paltridge和Burton(2000)指出,敘述通常用來描述事件的過程。此外,他們還討論了敘述以及有目的地記錄事件以提供信息的手段。換句話說,文本作者用照片記錄了她的旅程,并為讀者提供了悉尼旅游景點的相關建議和評論。因此,本篇文章的體裁可以看作是敘述,因為它的主題是關于游記的。所以,本文的研究領域是悉尼的敘事旅行。
在這本旅行日記中,作者詳細地記錄了她在每個景點的所見所聞。受體裁和領域的影響,本文的主旨是封閉的。例如,由于文本的體裁,作者在敘述中使用了“我”作為人稱代詞。這樣可以拉近她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減少距離感。參照本文的模式,它是書面形式的網絡文本和圖片。
此外,從綱要式結構分析文本時,要先明確什么是綱要式結構。綱要式結構,通常是指語篇結構。語篇的圖式(或泛型)結構是指語篇是如何按階段或步驟構成和展開的(Martin,1984)。
在分析圖式結構時,還應考慮到文本的體裁。根據Paltridge and Burton(2000)的理論,schematic structure與敘述的schematic structure基本相同。也就是說,敘述是按照敘述方向、事件、重新敘述和結尾來組織的。本文的第一段是介紹敘述主題的定位。五個小標題后面的段落被歸類為事件記錄的一部分。具體來說,這五段分別記錄了作者訪問過的五個景點。
銜接作為寫作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典型的語言特征在這篇文章中得到充分體現(Painter,2001)。連詞作為連接兩個文本元素和一個語義單位的紐帶(Thompson, 2013),是銜接的重要范疇之一。因此,這篇文章中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連詞,以增加連貫。例如,連詞“and”經常被用來連接她日記中的不同表達和敘述(見附錄6,用黃色標注)。此外,文中還使用了一些比較連詞來表達作者的觀點(見附錄6,綠色部分)。例如,“但是”這個詞用來反映轉折點,可能與之前的信息相反。此外,作者還使用了時間連詞進行句子銜接,例如,“when”和“before”用來表示她旅行的時間線。此外,這篇文章還包含了一個因果連詞。其中一個例子是,“so”這個詞被用來表達作者對攀登悉尼海港大橋的評論和感受。
根據以上內容不難看出選擇好合適的與當堂教學目標吻合的真實文本,也可以達到語法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目標學生選取符合學生要求及水平的真實文本,將學生代入進語境中,從而更好的體會語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