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張津寧,曹倩,么家麗,趙文成,段克柔
“鐵軍精神”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巨大精神財富,不僅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還與當前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宗旨相符合。在新形勢下,高校有多種方式可以弘揚“鐵軍精神”,不僅僅要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將“鐵軍精神”深刻貫徹落實,還要將“鐵軍精神”充分地融入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里,幫助大學生繼承、發展革命文化精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良好,還要求大學生也要具備良好的人格品德和道德素質,因此,優化和完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就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鐵軍精神”能夠有效地培養大學生樹立良好而堅定的理想信念,促進高校實現對于學生教育中的德育目標。因此,高校可以將“鐵軍精神”貫穿于學校教學中的全過程,不僅限于與課堂知識的結合,還可以貫穿于課外實踐當中,從而對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并且,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在一定程度上,“鐵軍精神”可以促進大學生堅定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與理想信念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是理想信念教育在精神上的補充。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四軍所創造的偉大革命精神,正是當今的“鐵軍精神”。“鐵軍精神”使新四軍團結一致,百折不撓,抓住機遇,開拓創新,考慮全局,不驕不躁,是新四軍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鐵軍精神”是堅定革命信念、堅持遠大理想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艱苦卓絕、勇于奮斗的拼搏精神,是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大局精神,是嚴于律己、紀律嚴明的自律自強精神,是勇于創新、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
“鐵軍精神”不僅僅是我們要一直繼承和發揚下去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是當今社會的重要紅色精神文明資源。目前,我國社會與經濟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學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基地,更應合理利用“鐵軍精神”這一精神財富,在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還要將“鐵軍精神”內化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與政治素養,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今后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
“鐵軍精神”的直接來源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不僅僅總結了新四軍的精神內涵,它還包括了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團結精神;服從命令、著手全局的大局精神;勇于創新、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折不撓的戰斗精神等等。
在當今社會,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理論基礎來源也與“鐵軍精神”有分不開的密切聯系,更是新時代中加強學生黨性修養的巨大精神財富與重要源泉。“鐵軍精神”精神內涵也生動體現出了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促進學生向著優秀共產黨員學習,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所以,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出發,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精神正是“鐵軍精神”,故而在大學生中弘揚“鐵軍精神”,也是“鐵軍精神”的當代價值在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所在。
現代高等教育是由文化課理論知識、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技能實踐部分的組成,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在大學生新時代教育中,“鐵軍精神”等優秀紅色文化精神仍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與精神意義。任何一個民族和時代,都有引領著大眾不斷向前的英雄人物,高校作為培養國家人才的重要場所,肩負著“修德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正需要“鐵軍精神”這樣屹立不倒的紅色精神作為引領,激勵大學生自覺地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像一桿不倒的旗幟,引領當代大學生不斷前進。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應該體現在知識的廣泛和技能的熟練,還應該具備堅定的思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格,堅持在教育過程中通過“鐵軍精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把“德”作為高校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基礎與源泉。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形式,是大學的教學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活動。與此同時,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對學生的課堂教學,這也更是對“鐵軍精神”進行宣傳教育和發揚傳承的最佳平臺。
高校可以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學和開展專題討論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上“鐵軍精神”的內涵,與“鐵軍精神”的現今意義進行對比,在理解的同時,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圍。教師可以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變換和展現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硬件及軟件設備,促進各種教學載體、教育方法的不斷更新,例如多媒體教具、網絡課堂App等方式,增加圖片、視頻的數量,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豐富教學方法,也提高教學效果。合理應用大量視頻和圖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積極的主動學習代替原本枯燥的被動學習,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專題討論,將不同時期的歷史活動分為多個模塊,引導大學生更好地、更為透徹地理解“鐵軍精神”的內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劃分出一定數量的小組進行小組活動,每個小組對不同專題模塊的研究,讓每一組學生派出一至兩個主講人,為大家講述小組中對“鐵軍精神”的理解和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理想高度。
校園文化是高校校風和學風的縮影,校園文化根據學校和地域的不同,也表現為多種方式,其中,校園文化表現的重要方式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優秀與積極的校園文化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步驟。因此,要弘揚“鐵軍精神”,首先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建設出具有鮮明的“鐵軍精神”特色的先進校園文化,促進優良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高校要應充分利用學生社區、校園網、校報、學校宣傳欄和課堂宣傳講座等資源,廣泛開展“鐵軍精神”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格局。組織學生建立的“鐵軍精神”學習研究小組,定期進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朗誦比賽等弘揚“鐵軍精神”的活動。同時,可以在國慶節等特色節日在校園中廣泛開展特色鮮明“鐵軍精神”的主題教育。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鐵軍精神”,不僅可以使學生從多渠道充分了解和掌握鐵軍精神的本質和內涵,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不畏困難、奮發進取的精神。
社會實踐是幫助和促進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由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方式,是充分提高大學生思想意識,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可以促進大學生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高校可以利用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節假日組織大學生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進行相應的參觀與考察活動;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對紅色革命老區和革命圣地進行參觀與學習,使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革命的不易,更好地理解“鐵軍精神”的高尚內涵。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把課堂上的抽象概念與歷史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引起精神上的共鳴,從而感受到新四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蘊含的偉大精神,在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感受“鐵軍精神”的科學內涵和對人生價值的引導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堅力量是高校教師和輔導員老師,高校教師與輔導員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穩固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師與輔導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想信念與政治素養,幫助學校建設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思政教師隊伍,這不僅僅是加強新時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辦法,還是提高高校教師與輔導員自身理想信念的良好渠道。為了幫助和提高教師和輔導員的在“鐵軍精神”方面的學習,學校可以組織專題學習、加強教師之間思政教育經驗交流的活動,切實幫助教師與輔導員提高自身對“鐵軍精神”的理解與貫徹。并且,教師和輔導員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關鍵的角色,這也就要求教師與輔導員自身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貫徹落實“鐵軍精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鐵軍精神”是一面光榮的旗幟,它在特定的時代中誕生,也將永遠服務于時代。“鐵軍精神”更是當代大學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階段,大學生不僅僅要繼承和發揚“鐵軍精神”,弘揚優良傳統,強化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更要承擔新時代賦予大學生的責任與使命,以身作則切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自己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