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爾飛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 江蘇南通 226400)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這一理念是現階段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手段,高中英語教師可將之合理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針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素養意識薄弱的學情現狀,加以有力改善,那么最終,學生便能兼顧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良好習得,以及素養意識的高度養成,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指示及要求,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進步與提升。本文將以牛津譯林版2020新教材為例,深入研討與設計課程思政融入于高中英語課堂的具體實施路徑及策略。
聽說讀寫是高中英語課程基礎且核心的教學項目,也是課堂教學開展所圍繞的重點,為了能夠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于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便需把握聽、說、讀、寫等項目的教學及指導環節,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或合理創設一些德育方法、內容及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培育中,也能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素養意識。
首先,教師可在課堂讀寫教學方面融入課程思政,為求提高讀寫教學效果,教師不妨展開讀寫結合探索,高效銜接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過程,促使學生能在語言的輸入后,經由及時、高效的輸出而獲以語用能力的扎實鍛煉。在此期間,教師便可采取一些手段或設計相關任務來滲透課程思政。
以牛津譯林版2020新教材必修第一冊Unit3“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為例,基于本單元的課堂教學,在閱讀與寫作方面的教學指導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可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探索,在此期間,為了高效融入課程思政,教師則需把握讀前導入、閱讀研讀與讀后寫作等環節采取相關手段或設計相應任務來驅動學生素養意識的良好發展與形成。
比如教師在結合“Reading.”板塊重要語篇“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展開閱讀指導前,需要用部分時間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以便對語篇主要內容及話題信息進行有效導入,促使學生能鏈接實際生活,做出預先的感知與思考。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對話互動的方式完成讀前導入,而為了促進課程思政的融入,在對話互動中,教師應當設計一些情感方面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想共情,讓其能基于實際生活經驗做出主動的思考與情感方面的深思。
如針對這一語篇教師可設計“Have you ever had a contradiction with your friends?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How do you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與“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friendship?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get along with friends?”等問題與學生完成對話互動。基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生活與朋友之間的相處經驗進行深度的反思,其間,學生的情感意識能夠得到有力的調動,在與教師的對話互動中完成對友誼這一概念的深層思考與探討,并以此獲悉語篇涉及的主要話題信息及內容,完成學前導入。
1.內容深析
導入完成后,學生的閱讀探究便正式開始,這是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思政,教師需極力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中心主體地位,組織學生對語篇展開自主而深層的閱讀,其間,教師需積極提煉語篇中的德育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放大化處理,從而確保課程思政的有力滲透,有效驅動學生情感意識的良好建造與生成。如針對這一語篇而言,教師可讓學生預先閱讀A1“Read the forum exchange and complete the chart below. ”與A2“Read the forum exchange agai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兩部分承接語篇的題目信息,分析這些信息中的主要考查點之后,要求學生展開具有目的性的主動閱讀,使之能夠自行發揮對閱讀文本的信息分析、處理與歸納整合等方面的技能,積極審視并洞察文章細節來對上述題目做出解答。經此學生能獲取對語篇較為充分的閱讀認知與理解效果。
2.情感深思
在學生基本了解語篇信息之后,教師還需重視德育方面的引導,設計德育思考類的任務讓學生探究完成。比如要求學生結合A3“In Paris, discuss and following questions.”部分的三個題目,以及教師重新增設的“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friendship? In order to better maintain friendship, what should we do?”問題,完成在小組內部的辯證探討,以求達到對語篇主旨情感的深度研究與深思。對此,學生在辯證探討中可能會生成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比如有的人會偏向Cindy提出的建議與觀點,而有的人則會偏向David的建議與觀點,其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又可結合各自的生活經歷展開辯證交流,那么最終,小組成員可結合不同個體的理性看法與意見,將這些意見與看法有機融合,從而基本上探知正確處理朋友間矛盾的方式。
此外,小組成員也可以此矛盾為鑒,思考一些維系友誼的方法以及面對友誼危機的一些有效處理方式。借此辯證探討以及有感而發的互動討論形式,學生能獲取對語篇主旨情感的深層認知與切實體會,從而更好地認知友誼真諦,在后續生活與學習中與同伴建立更為良好的人際關系,切實提高自身的素養水平。
在學生的深度研讀中,教師除了要驅動學生深度把握語篇信息,并且有效感悟主旨情感之外。還要結合其中的重要知識展開專業講解。比如結合“She was the popular girl who was willing to make friends with me.”這一語篇語句為學生專業化講解定語從句的概念、條件及具體的用法形式,并且對不同的定語從句引導詞對比與區分,增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深層理解與基本掌握。
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完成后設計一項讀后輸出環節,以確保學生對閱讀所學的回顧、鞏固與高程度吸收。這時不妨嘗試對接寫作任務,讓學生能通過寫作能力的運作與施展來積極回顧與鞏固閱讀所學,兼顧讀寫能力的雙重鍛煉,切實提高自身的語用能力水平。
而在此期間,為了高效融入課程思政,教師還需對學生的寫作任務提出有關德育的具體要求。比如基于上述語篇,教師可讓學生基于“True friendship.”完成寫作訓練,其間,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寫作提出以下幾點要求,以求既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深入鍛煉,又能助力其鞏固閱讀所學,同時也能突出課程思政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以議論文寫作方式,完成對友誼的探討與描述,期間需要融入在語篇辯證探討階段的感想,并結合生活實例印證自身的觀點與看法。
第二,并也可嘗試應用在語篇中了解到的核心詞匯及結構表達。
根據這兩項明確的寫作要求,學生能夠回顧閱讀所學進行有效地成果輸出,抒發自己的閱讀感想,并且完成對重要知識的主動建構與實踐。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在語篇辯證探討階段所形成的對友誼的理性認知能很好地融入文章內容中,其間,學生也可添加一些自己對友誼的其他方面的感想,作為自身觀點與想法,并以實際生活案例來支撐自身想法,借由自身有感而發的素材填充而賦予文章靈魂,伴隨情感的抒發而高度塑造自身的素養意識與道德精神品質。
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也需為了融入課程思政而積極設計一些德育方面的指導策略與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聽說技能習得與發展的同時,也能高效養成學科的素養意識及品質。
其間,教師不妨推行“視聽說”教學模式,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與動覺,給予其煥然一新的學習感受來充分引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集視、聽、說為一體的別樣化教學方式也能為學生的語用能力鍛煉提供良好的交際平臺,那么最終,學生的綜合語言水平便可獲以較大程度的提升。
在英語視聽說教學形勢下,教師要先在備課中準備相應的視頻及音頻材料,為學生后期的聽說訓練所用。音頻材料可以選擇本課“Integrated skills.”板塊A“Tim is talking to his friend Patrick about his problems. Listen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below. ”部分的原聲聽力音頻材料,而有關于視聽說所需應用到的視頻材料,教師可以自行整理與制作。比如,教師在備課中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友誼以及朋友間相處方式等方面的視頻資料,或者自行設計幾個動畫人物,并為人物配以情境語句來體現他們之間的友誼,同時積極展現他們之間的不同相處方式。諸如此類等等,教師可積極搜集整理或者自行設計有關友誼方面的視頻資源。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視頻資源的背景音需采用英文表達,以便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良好的鍛煉。
這一階段為視聽說資源的整合階段,而以上述方式選用的資源,能夠充分體現出課程思政的教學價值與特性,學生借助這些聽力與視頻資源,能從中有效探知友誼的真諦,并獲悉和諧的人際關系維系與相處方式,以此為之素養意識的形成做足資源準備。
在備課階段整理與制作好視聽說教學所需用的視頻及音頻資源后,在課堂開展中,教師便要播放音頻材料,并展示所整理與設計的視頻材料。在此期間,為了能對學生的聽力能力進行良好鍛煉,并促進其素養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那么教師便需針對學生的視聽過程而設計具體的目標,讓其能夠有意識地完成聽力訓練,并深入反思材料中的德育因素而有效發展自身的素養意識。
教師提出的第一項目標便是讓學生自行深化聽力技能,在音頻聆聽過程中能自主獲取并理解一些關鍵的信息,積極洞察音頻細節來獲取對音頻材料的基本認知。此項目標旨在助力學生聽力技能的深化,至于第二項目標的設計,教師不妨為學生后續口語能力的訓練做足準備,如可以要求學生在基本了解聽力音頻及視頻信息后,能夠模仿其中專業人士的發音語調,矯正自身發音狀況。第三項目標的設計可以指向學生素養意識的建造,以此有力融入課程思政,如要求學生在基本了解音頻及視頻信息后,能夠有意識地感知其中所提出的一些有關友誼方面的問題、意見及觀點,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加以辯證思考,在小組內部展開密切的溝通與交流。
以這些目標為驅動的視聽過程中,學生的聽力及口語能力能獲以良好的鍛煉,并能充分認知其中涵蓋的一些德育因素,了解在專業材料中所提出的有關友誼及朋友間相處方式方面的觀點,最終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與情感意識。
視聽過程完成后,教師需要對接一些口語活動來組織學生完成視聽的學后輸出,使之能有效回顧并加深在視聽過程中所習得的知識、內容及情感認知。這一階段也是課程思政融入的良好途徑,教師需有力把握,在口語活動的開展中促進學生素養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計復述類、情境類與辯證類等不同類型的口語活動,用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助其鞏固聽力所得,并深化情感意識,提升思想格局。如在一些情境類的口語活動設計中,教師可組織學生根據音頻或視頻中呈現出的不同的友誼狀態加以積極還原。其間,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與組內成員配合,扮演持有不同矛盾,或者具有不同相處方式的兩位朋友。以此情境化表演方式,學生能夠切實感知角色人物的心理變化,正確認知人物情緒,并理性分析出切實可行的矛盾解決措施與方法,從而有效探知朋友之間和諧相處與維系的方式方法。
此期間,學生需結合本單元的重要詞匯、句型及語法來積極組建情境語句,用于表演與溝通。最終,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此獲以較大程度的提升,且思想格局與素養意識也能得到有力的發展與形成。
高中英語教師可立足課堂讀寫與視聽說等教學環節,全面研究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與策略方法,堅守這幾項環節,優化教學設計與指導方式,在學生習得語言知識、鍛煉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同時,對其情感意識、素養及價值觀進行深入引導與建造,最終豐富其學習體驗,提高其課堂學習收益,促進其高階而全面的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