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風
(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 工業技術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線下面對面教學與在線線上學習優勢互補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師生歡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在疫情背景下重要性尤其突出,然而,實踐教師受傳統線下教學觀念的制約和個人信息技術素養不足的影響,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往往停滯在理論探討方面,目前在實踐課線上教學的應用非常少。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我校工業中心銑刨磨實訓室對銑工實訓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金工實習》銑工實訓課為例,討論如何將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應用到實踐課中來。
線上教學平臺主要包括網絡云課堂、雨課堂、騰訊課題、釘釘、慕課網、超星、藍墨云班課、職教云等,利用這些平臺,教師可以方便的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可以隨時學習[1],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方便的互動和及時的評價,準確的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我校銑工實訓課選擇藍墨云班課這個平臺,教師通過電腦和手機建立班課、發布教學資源、與學生線上互動,同時建立QQ 群,方便同學們討論、向老師提問。
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線上教育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配合線下學生實操,總體思路是利用自己錄制的教學資源和信息化線上教學平臺,實施“課前導理論、課上導實操、課后導拓展”的教學設計理念[2],如圖1 所示。課前教師線上發布資源,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課上現場實操,教師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實操方法,并巡回指導學生實地操作。課后教師線上推送資源,激發拓展學生的視野與思維,點評學生作品,回答學生疑問,總結拓展。

圖1 教學設計理念
1.課前教學活動
課前教學活動選擇線上教學,教師建立云班課和QQ 群,并將學習任務單以及學習資源上傳到信息化平臺[3],發布消息,通知學生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發布的微視頻和教學課件。預習實訓相關內容,從而提高實訓效率,這省去了教師現場講授理論的時間,多出動手實操時間。銑削課前線上知識選擇包括銑床的名稱、分類、規格和傳動系統、順銑和逆銑、切削用量的計算等不用在現場就可以自學的理論知識。課前教師先拍攝操作機床和加工工件等實踐教學動作視頻,然后反復編輯和處理視頻,并添加慢放、標注、循環播放和添加字幕等一些相關特效,簡單、立體、直觀、詳細地把教學重點難點展現出來,便于學生學習和課中實操訓練。另外,教師通過平臺檢測學生學習行為,督促學生學習。同時,教師與學生線上互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課前教學活動實施過程見表1。

表1 課前教學活動實施過程
2.課中教學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實訓效果,銑工實習現場實踐是極其重要的。實踐課跟理論課不同,在車間實訓現場課的內容選取上必須少而精。銑削實訓課主要選取銑削平面、銑削溝槽、銑削臺階、銑削立方體幾塊操作性強的部分進行現場講解演示,側重操作,簡述理論,減少講解時間,增加學生實地動手操作時間[4],指導學生將課前線上學習的銑削加工理論知識跟實際聯系起來,用理論來指導實際操作。課前教學活動實施過程見表2。

表2 課中教學活動實施過程
3.課后教學活動
現場實訓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線上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教師發布學生工件實操成績,分析成績,組織學生評教,老師通過概括學生評教所提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回答學生問題。通過實操,學生有了實踐基礎,教師可以發布一些較復雜工件的銑削資料,給學有余力、對銑削感興趣的同學吃小灶,發布一些反映大國工匠精神的視頻,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
此前,《金工實習》銑工實訓課教學一直線下現場組織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老師演示,同學跟著學,跟著做,不涉及線上教學,實訓課堂先講理論,講完理論講操作,然后指導學生實訓,讓學生加工工件,最后進行考核。
銑工實訓課的考核,按照學生完成的實訓任務情況結合加工工件的質量進行打分,按分數將學生分成5 個等級,成績在90 分及其以上的記為“優秀”,成績在80~90 分之間(不包括90 分)的記為“良好”,成績在70~80 分之間(不包括80 分)的記為“中等”,成績在60~70 分之間(不包括70 分)的記為“及格”,實訓成績在60 分以下(不包括60分)的記為不及格”。
現將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參與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學生與上一屆同專業學生在2019-2020 年第一學期傳統銑工實訓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兩屆學生在實訓車間時長一致,授課老師、實操練習加工工件一致、考核尺寸精度要求一致。
1.2019-2020 學年第1 學期傳統教學
2019-2020 學年第1 學期共完成儲運1801 班等共計28 個班級的銑工實訓教學任務,累計參訓765 人。實訓成績見表3,其中優秀30 人,占實訓人數 3.9%;良好 376 人,占實訓人數 49.2%;中等278 人,占實訓人數 36.3%;及格 42 人,占實訓人數 5.5%;不及格 0 人,占實訓人數 0.0%;缺考 39 人占實訓人數5.1%,成績分布柱狀圖如圖2 所示。

圖2 2019-2020 學年第1 學期銑工實訓成績分布柱狀圖

表3 2019-2020 學年第1 學期銑工實訓成績(部分)
2.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共完成儲運1901 班等34 個班級的實訓教學任務,累計參訓人數1063人。實訓成績見表4,其中優秀123 人,占實訓人數 11.6%;良好 534 人,占實訓人數 50.2%;中等294 人 ,占實訓人數 27.7%;及格 78 人 ,占實訓人數7.3%;不及格4 人,占實訓人數0.4%;缺考30人,占實訓人數2.8%,成績分布柱狀圖如圖3 所示。

表4 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銑工實訓成績(部分)

圖3 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銑工實訓成績分布柱狀圖
3.兩個不同教學方法學期成績比較
從表5 所示成績統計分析數據上來看,對于學習興趣高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90 分以上的優秀學生,增加7.7%;而從及格率來言,增加1.9%,并沒有顯著提高,說明線上資源的選擇還有問題,可能更適合學習主動性強的少數優秀學生,對一般學生影響不明顯,對應線上學習效果不顯著;缺考人數減少2.3%,說明線上學習結合線下實訓的教學模式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信心。

表5 兩學期成績比較表
為進一步了解師生對銑工實訓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態度,對師生進行了訪談和調查。在學生的實訓報告中進行問卷,要求填寫對線上教學的意見與滿意度,2020-2021 學年第1 學期參訓人數1063 人,有984 人提交了實訓報告,參與了調查,對各位參加銑工實訓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實踐教師進行了訪談。
1.學生的觀點
贊成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同學的觀點主要有:課上前面的同學擋住機器,看不清老師操作細節,回頭翻看資源庫里的視頻,能清晰的看清老師演示的細節;線上視頻中機器結構的爆炸圖非常直觀,能深入了解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學習了線上視頻相關資料,對銑工加工工件的興趣增加了,還希望課下來加工工件,準備參加比賽。
反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同學的觀點主要有:線上視頻資源太多,占用太多的個人時間,知識點選取太散,有的跟實訓關系不緊密;線上資源感覺冷冰冰的,沒人情味,本身自控能力不足,很難注意力集中。
2.實踐教師的觀點
贊成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師的觀點主要有:通過線上輔助教學,學習了云班課等教育技術,教學相長,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升了;線上平臺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輔助功能,通過在線討論、線上答疑可以摸清學生學情,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反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師的觀點主要有:線上教學占時間多,花費很多的精力,有的學生還不好好學,存在“掛機現象”;學校支持力度不大,沒有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沒什么動力。
3.實訓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建議
(1)學校層面:可以出臺一定政策鼓勵實踐教師,將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運用到實踐課中,同時對各位實踐教師進行一定的信息化技術培訓。
(2)教師層面:實踐教師需要修煉內功,不但要精通信息化技術,更要吃透教學內容,篩選出適合放在線上展示的內容放在線上,將更多的創意與設計融入線上教學平臺[5];精心挑選實踐性強的內容,放在線下現場手把手教;要圍繞學生這個中心來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按照線上、線下各自的教學特點分別布置對應的學習任務,同時要充分利用線上交流靈活的優勢,增加輔導答疑的時間,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有針對性的講課,兼顧各種學情不同的學生[6]。
教學實踐證明將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運用到實踐課中是可行的,它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實踐理論基礎和實際動手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實踐教師與時俱進,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運用到實踐課的過程中,我們要以“線上教育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配合線下學生實操”作為基本理念,推動實踐課堂改革,打造出符合實踐課教學特點、學生培養需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