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朝陽 陳述華 李清殿
近年來,山東省鄒城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國土綠化、資源管護、林業產業和生態修復治理作為突破口和抓手,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先后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太平國家濕地公園。今年,鄒城市又作為山東省唯一縣級城市入選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
鄒城市以“綠滿鄉村”國土綠化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和國土綠化工作,大力實施“荒山造林、森林村莊、廊道提升、農田林網”四項造林綠化工程:以尼山圣境周邊昌平山、顏母山綠化為重點,對9 個山區鎮現有荒山實施綠化;以農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莊周圍、閑置土地綠化為重點,實施“森林村莊”建設工程;以高速公路、鐵路和國道、省道、縣道、主要河道為重點,對道路和河流兩側一定范圍內裸露土地進行綠化提升;以鄒西平原為重點,完善農田防護林帶,優化農田林網結構布局。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成片造林5648畝,其中荒山綠化4292畝,廊道綠化40.5公里,鄉村片林1224 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折合面積132畝;新建森林鄉村100 個,其中森林鄉村示范村10個,森林鄉村重點村90 個。全市積極推進義務植樹、紀念林等主題林基地建設,近3年來建成義務植樹基地88 處,義務植樹盡責人數178.7 萬人次。
鄒城市將全市重點生態區域納入林長制責任范圍,積極推動市、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建設,以行政村林長、護林員和技術員為重點,構建“一長兩員”的森林資源源頭管理網格、“一林一員”安全巡護制度和“一林一技”科技服務網絡。目前,全市明確市級總林長2 名、副總林長10 名,市級林長20 名、責任單位21 個,鎮街林長196 人、村級林長563 人、護林員680。全市積極開展美國白蛾、楊小舟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實施飛防面積20 萬畝,地面防治面積15 萬畝;全面實行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建立森林防火責任網“一張圖”,全面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強化遠程視頻監控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實防火物資儲備,組建50 人的森林防火專業隊伍,定期組織開展火災安全隱患大排查,消除各類火災隱患,今年以來全市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全面加強濕地保護修復,目前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1 處、省級濕地公園3 處、濟寧市級濕地公園4 處。

嶧山

美麗鄉村石鼓墩綠化

塌陷地治理后的濕地公園自然景觀
鄒城市財政每年列支5 萬余元用于山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造林綠化獎補,對連片實施生態富民工程新建經濟林基地每畝獎補900 元—1100 元,同時在信貸、保險和市場服務上給予農戶大力支持,對新建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基地每畝獎補資金增至1500 元。鄒城市與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省林科院深入交流合作,注冊成立鄒城市現代林果科技研究院,在大束鎮葛爐山村流轉集體土地530 畝,以大櫻桃、蘋果等鄒城優勢特色林果樹種為主,引進優新品種100 余個,推廣應用優質苗木、立架栽培、矮化寬行、微灌設施等先進實用技術,建成了集林果生產、良種繁育、科研培訓、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現代化林果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康美食品公司、獨山寨核桃加工等10余家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探索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路子,實現農企雙贏;按季節舉辦桃花節、櫻桃采摘節、櫻桃評選、桃王爭霸賽、冬桃采摘節、核桃采摘節等各類活動,深入推介鄒城林果產品,走以林養林、以林富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引進的花卉新品種

櫻桃園科學化管理
鄒城市積極推進采煤塌陷地新生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完成濕地水質凈化一期工程,建設林澤工程4000 畝,修建道路20 余公里,栽植中山杉等各類喬灌木10 萬余株、水生植物及草地4200 畝,制作各類宣教牌、界碑界樁300 余個。加強古樹名木修復工作,聘請專家團隊開展古樹名木生境現狀專項調查,摸清古樹家底,建立古樹名木數據庫,制訂“一樹一策”保護方案;通過掛牌、設置圍欄、鋪設木質平臺、腐蝕樹洞防腐等措施,對古樹進行保護修復;落實古樹名木“樹長制”,對全市現有保護價值較高、生長勢較弱的散生古樹,實行“一樹一策”保護,確保古樹名木生長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