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書 行書麗 (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4;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顯著持久的低落;興趣減退;思維、認知遲緩;自我評價過低。特點是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故被廣泛關注和研究〔1〕。研究表明抑郁癥在美國的患病率為17%,在中國的患病率也達9%,使得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嚴重受損,成為危害社會和家庭和諧的重要疾患〔2〕。
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手段是藥物,其中化學藥物療效較好,但顯效率不及70%,不良反應也較多〔3,4〕,嚴重影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中醫藥治療抑郁癥有著自身的傳統優勢,而針刺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新方法已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所重視〔5〕。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可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依從性良好〔6〕,本研究探討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所有受試者來自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腦病科及神志科2016 年2 月至2019年6 月第一診斷為抑郁癥的住院及門診患者,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后共收集符合方案病例314 例為研究對象。真實記錄所有受試者的治療方案,根據治療方案的差異性分組。以應用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與否為暴露因素分為治療組(150例)和對照組(164 例),治療組給予針刺+西藥和(或)中藥治療,對照組予西藥和(或)中藥治療。
兩組一般資料、生活習慣、既往病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等大部分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吸煙、飲食規律、運動量、并發高血壓匹配前存在組間不均衡現象(P<0.05),遂用傾向評分法進行處理,經傾向評分處理匹配成功106 對數據,匹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臨床資料匹配前后各協變量基線均衡性比較(n)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 版(2001.CCMD-3)中抑郁癥診斷標準進行診斷〔7〕。癥狀標準:(1)符合神經官能癥的診斷;(2)以持續心境低落癥狀為主,并符合下列2 項:①心境低落,興趣喪失等;②伴自主神經癥狀或運動性不安,嚴重者社會功能受損,患者因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中醫診斷標準:依據《中醫內科學》(第7 版)內容進行診斷。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②HAMD 評分≥20 分;③本次發病病程≤60 d;④獲得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臨床試驗并能堅持治療者。排除標準:①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繼發性抑郁;②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及嚴重軀體疾病者;③有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神志不清,不能配合治療者;⑤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
1.4 一般治療 兩組均給予常規基礎治療,西藥可給予米氮平(南京歐加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夜服,起始劑量均為15 mg/4 d 后可調整至30 mg/晚,維持至觀察結束。中藥治療可根據《中醫內科學》(第7 版)內容進行辨證加減治療。
1.5 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 根據病情選取穴百會、四神聰、印堂、內關、豐隆、合谷、三陰交、太沖穴進行治療,肝氣郁結證型配陽陵泉;氣郁化火證型配行間、外關;痰氣郁結證型配中脘;心神失養證型配通里、神門;心脾兩虛證型配足三里、神門;心腎陰虛證型配太溪、通里。選用28 號3.3~6.6 cm(1~2 寸)的一次性無菌不銹鋼毫針(蘇州針灸用品廠),定位后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規消毒,右手持針將針快速刺入,依據病情虛實進行補瀉手法,得氣后每穴繼續行針10 s 或以局部持續沉重感為度,留針30 min,1 次/d,療程8 w。
1.6 合并用藥 整個研究期間不使用任何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心境穩定劑。可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對于存在嚴重失眠者,可加用常規劑量的唑吡坦,但禁用苯二氮艸卓類助眠藥。
1.7 療效評價 以首次來院治療時間為起點,每兩周對患者進行1 次HAMD 評分評定;對比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評分改變情況。另根據HAMD量表減分率評定療效,治愈:HAMD 總分<8 分;顯效:HAMD 總分前后減少≥50%;好轉:HAMD 總分前后減少≥25%且<50%;無效:HAMD 總分前后減少<25%;減分率=(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9.2 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秩和檢驗、Logistic 回歸分析。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 評分比較 匹配前后,兩組治療后HAMD 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 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治療前后療效比較 匹配前后,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差異顯著(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情況〔n(%)〕
抑郁癥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目前的治療手段只有心理治療和藥物口服,但藥物副作用和服藥依從性一直是治療的關鍵。中醫藥治療該病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針刺治療作為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8,9〕。
抑郁癥在祖國醫學中屬于“郁病”范疇。歷代醫家認為其發病多與長期情志不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相關,治療以疏肝理氣為主。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有清化痰穢、舒暢瘀滯、調理神機的作用,選穴百會、四神聰醒腦開竅、寧心安神;印堂解郁除煩;內關清心理氣、寬胸和中;中脘、豐隆化痰除濕;合谷瀉火除煩;三陰交調肝理脾益腎;太沖疏肝理氣〔10〕。諸穴配伍共奏通臟腑經絡,調和氣血陰陽之效。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方案有著很高的可行性,符合對中醫藥的臨床評價要求〔11〕。隊列研究屬于觀察性研究〔12〕,能避免隨機對照試驗的實施困難,并且對病例要求也較寬松,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臨床操作性。但在實際試驗中臨床干預措施比較復雜,混雜因素多,隊列研究設計容易使組間的基線資料不均衡,故可以引入傾向性評分法來平衡組間的不均衡因素〔13,14〕,使統計結果接近于隨機對照試驗。綜上,化痰解郁調神針刺法是一種非常有效抑郁癥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