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陳飛
1長沙市衛生職業學院 410199;2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醫院腫瘤一科 414000
由于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及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日益增大,腫瘤發病率呈現出不斷攀升的態勢,肺癌、胃癌及肝癌等位居前列[1]。手術治療能夠通過切除病灶的方式控制病情進展、抑制病情擴散,配合化學療法及放射治療能夠進一步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伊立替康在肺癌、結直腸癌等腫瘤治療中應用廣泛,但是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不但會對藥物療效造成影響,還會損害患者體質狀況,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為了保證臨床療效及治療安全性有必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和手段[2-3]。作為非巴比妥類鎮靜藥物,沙利度胺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效應及較強的鎮靜作用,無宿醉效應,能夠使惡心、失眠等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除此之外,該藥物還具有退熱止痛、免疫調節、抗血管生成以及抗惡病質等功效[4-5]。本研究選取腫瘤患者58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自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岳陽市中醫醫院進行化療,本研究采用分組對照的方式對比和分析患者應用沙利度胺對減輕伊立替康化療毒性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所發揮的作用,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4 月至2020 年10 月在岳陽市中醫醫院進行治療的腫瘤患者58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9 例。觀察組男17 例、女12 例,年齡37~84(59.56±3.21)歲,腫瘤類型:肝癌5 例、乳腺癌5 例、結腸癌5 例、肺癌8 例、其他6 例。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34~82(60.21±3.15)歲,腫瘤類型:肝癌5 例、乳腺癌6 例、結腸癌4 例、肺癌7 例、其他7 例。所選患者意識清晰、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簽署認知同意書。納入標準:(1)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腫瘤;(2)入組患者預計生存周期不短于3 個月;(3)所選患者無化療禁忌。排除標準:(1)有凝血功能障礙或者近期有出血傾向者;(2)合并紅細胞增多癥及高脂血癥等患者;(3)近期(入組前1 個月)服用過阿司匹林、抗血纖溶芳酸及蛇毒類止血藥物的患者;(4)合并紅細胞增多癥或者高脂血癥等血液疾病患者;(5)依照患者血象及肝腎功能提示無法耐受化療者;(6)有藥物濫用史或者乙醇濫用史者。兩組腫瘤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岳陽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伊立替康(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687,規格40 mg)治療,化療前為所有患者實施血常規及肝腎功能等檢查并進行體表面積計算,為所有患者實施基礎治療,若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時,需要及時依照說明書為患者提供對癥治療,若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時應為其實施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 等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沙利度胺(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30,規格50 mg)治療,每晚睡前頓服沙利度胺100 mg,1次/d,每日服用1次,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情況,若沒有明顯不良反應可適當增加用藥劑量,增加頻率為100 mg/次,每間隔1 周增加1 次,最大用藥劑量不可超過300 mg/d。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情況,若出現不良反應應適當減少應用劑量或者維持原劑量。每個療程持續2~3 個月,連續治療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周進行血常規復查并進行X線、心電圖及肝腎功能檢查。
1.3 觀察指標 (1)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化療藥物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評估化療藥物毒性反應情況,0度:沒有毒性反應;Ⅰ度:有輕微毒性反應;Ⅱ度:有較為嚴重毒性反應;Ⅲ度:有嚴重毒性反應;Ⅳ度:有非常嚴重毒性反應。對比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便秘、腹瀉、惡心、嘔吐等)、骨髓抑制反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肝腎功能損害以及睡眠障礙、神經毒性、脫發等。(2)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由WHO 制定)對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參考如下標準進行評估。完全緩解(CR):腫瘤活性消失,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部分緩解(PR):與治療前相比,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縮小幅度≥50%)、靶病區范圍縮小(縮小幅度≥30%);穩定(SD):腫瘤體積縮小(縮小幅度≥25%~<50%),靶病區范圍縮小(縮小幅度≥20%~<30%)或者靶病區范圍擴大(<20%);進展(PD):檢出新增病灶或者靶病區范圍擴大(≥20%)。臨床控制率=(CR 例數+PR 例數+SD 例數)/總例數×100%,臨床總有效率=(CR 例數+PR 例數)/總例數×100%。(3)療程結束后應用生活質量測評量表(QLQ-C30)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評估項目包括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各維度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問題或者癥狀越多,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 觀察組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反應等不良反應程度均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控制率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5.86%(22/29)、55.17%(16/29),均高于對照組48.28%(14/29)、24.14%(7/2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生活質量 治療前,兩組腫瘤患者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3 兩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注:對照組接受伊立替康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沙利度胺進行治療
作為半合成水溶性喜樹生物堿衍生物,伊立替康為DNA 拓撲異構酶抑制劑,進入人體后主要代謝產物為SN38,在卵巢癌、宮頸癌、肺癌及直腸癌等治療中均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藥物進入人體后容易引發不良反應,不但限制其臨床應用,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生存質量[6-7]。動物實驗表明伊立替康在大鼠體內經羧酸酯酶作用后可轉化為SN38,與伊立替康相比,SN38 對DNA 拓撲異構酶Ⅰ的抑制作用明顯更強,對腫瘤病灶的破壞性更大,對腫瘤增殖細胞毒性作用更強[8-9]。有研究表明,SN38及伊立替康可同時對DNA 單鏈結構產生損傷作用,可對DNA 復制過程產生阻斷有效作用,在胃癌、直腸癌、結腸癌等多種腫瘤疾病治療中均有著廣泛的應用[10]。
沙利度胺為人工合成谷氨酸衍生物,具有較好的抗炎、鎮痛等效果,同時還能夠發揮抗血管生成作用、免疫調節、抑制腫瘤作用以及改善睡眠等作用[11-12]。殺毒、抗腫瘤效果理想,可對腫瘤血管生成發揮抑制作用,能夠有效抑制細胞表面黏附分子表達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此外,沙利度胺還能夠促進腫瘤患者惡病質狀態改善,聯合化療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可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13-14]。
此次研究中,兩組對比,觀察組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反應等不良反應程度均明顯更輕,臨床控制率及治療總有效率均明顯更高,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均更低,兩組各項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接受伊立替康治療的腫瘤患者聯合應用沙利度胺有助于進一步減輕其不良反應,對于提高患者化療耐受性、提升臨床療效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均有重要意義。沙利度胺作用機制可能表現在以下方面:對膽汁分泌可產生抑制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漿中SN-8 與伊立替康濃度,從而可使腸毒性得到減輕;能夠對腫瘤血管生成產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具有協助抗腫瘤效用,有助于使患者自身抵抗力得到增強;能夠保護胃腸道黏膜,進而可降低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有助于減輕患者不適感,可提高其化療耐受度[15]。
綜上所述,接受伊立替康治療的腫瘤化療患者應用沙利度胺能夠有效減輕化療期毒性反應,可提高安全系數,保證臨床療效并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