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珍
(揭西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產科,廣東 揭陽 515400)
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指在胎兒娩出1 h內,產婦出血量超過1 500 mL,是分娩期致死率較高的常見并發癥,產婦可能因循環血量迅速減少而缺氧、缺血導致死亡,因此,該癥對產婦的生命威脅極大,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施治[1]。對于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是常用方法之一,結合縮宮素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療可增強產婦子宮收縮能力,但縮宮素半衰期短,對子宮下段及產程后期作用較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引發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2-3]。中醫認為,產后出血屬“產后血暈”“血瘀”范疇,因產后傷及經血、氣虛血熱或者分娩時惡露存于腹中以致氣血不調所致,應以益氣固脫、行血逐瘀為治療原則[4]。益母草注射液具有利尿消腫、活血調經的作用,在預防和治療正常產婦分娩后、剖宮產及胎盤胎膜殘留引發的產后出血中運用廣泛,可加快產婦宮縮頻率,有效減少產后出血量[5]。本研究主要探討益母草注射液輔助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治療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對產婦子宮收縮、出血量、子宮復原及凝血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揭西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2例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6例)和觀察組(2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9~41歲,平均(26.85±3.19)歲;妊娠周期36~41周,平均(38.46±1.51)周;觀察組產婦中年齡18~40歲,平均(26.78±3.24)歲;妊娠周期35~42周,平均(38.25±2.77)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診治》[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婦產科學》[7]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產后1 h出血速度較快者;出血量較大且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者等。排除標準:妊娠高血壓者;有產后出血史;軟產道撕裂者;患有惡性腫瘤者等。本研究通過揭西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于宮體注射縮宮素注射液(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2,規格:1 mL∶5 U)20 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 μg)250 μg,注射后立即清理宮腔和腹內積血,將宮體移至切口外進行縫合,采用褥式縫合針法,將子宮前后壁進行貫穿縫合。術后對照組產婦肌肉注射縮宮素注射液10 U/次,2次/d,共治療3 d。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益母草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1021448,規格:1 mL/支)治療,術后2 h肌肉注射2 mL/次,之后每隔12 h肌肉注射1次,共治療3 d。兩組產婦均產后隨訪42 d。
1.3 觀察指標 ①圍產期指標:統計產后2、24 h出血量,采用容積法統計,產婦產后,用專用的產后接血容器收集產婦血液,用量杯測定失血量。記錄兩組產婦產后惡露持續時間;②子宮復原情況:記錄兩組產婦產后宮縮持續時間;使用軟尺測量產婦產后1、3、5 d宮底高度并計算宮底下降高度,用彩超檢查測量產婦產后第3、42天子宮體積。③凝血功能:分別采集產前、產后24 h兩組產婦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盛有抗凝劑的采血管中,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漿,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兩組產婦的血漿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④不良反應:記錄兩組產婦包括惡心嘔吐、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寒顫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產期指標 與產后2 h比,產后24 h兩組產婦的出血量均增多,但觀察組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產后惡露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圍產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圍產期指標比較(?±s)
注:與產后2 h比,*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惡露持續時間(d)產后2 h 產后24 h對照組 26 430.34±39.76 553.28±48.10* 18.63±3.75觀察組 26 336.57±34.81467.44±40.52* 10.80±0.94 t值 9.048 6.959 10.327 P值 <0.05 <0.05 <0.05
2.2 子宮復原情況 觀察組產婦的產后宮縮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與產后1 d比,產后3、5 d兩組產婦的宮底下降高度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與產后3 d比,產后42 d兩組產婦的子宮體積均顯著縮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子宮復原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子宮復原情況比較(?±s)
注:與產后1 d比,#P<0.05;與產后3 d比,△P<0.05。
組別 例數 宮縮持續時間(d) 宮底下降高度(cm) 子宮體積(cm3)產后1 d 產后3 d 產后5 d 產后3 d 產后42 d對照組 26 2.11±0.18 8.32±0.74 12.47±0.96# 14.58±1.20#△ 758.56±70.15 174.66±21.20△觀察組 26 2.96±0.33 13.16±0.83 14.54±1.39# 16.30±1.44#△ 626.80±58.02 139.82±19.43△t值 11.530 22.194 6.248 4.679 7.380 6.1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 與產前比,產后24 h兩組產婦的血漿TT、PT及APTT均顯著縮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s)
表3 兩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s)
注:與產前比,▲P<0.05。TT:凝血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組別 例數TT PT APTT產前 產后24 h 產前 產后24 h 產前 產后24 h對照組 26 18.33±3.64 15.56±1.08▲ 17.12±0.53 13.37±0.81▲ 34.39±3.36 30.23±3.55▲觀察組 26 18.69±3.47 14.60±0.94▲ 17.42±0.75 12.54±0.31▲ 34.19±3.48 28.77±3.08▲t值 0.365 3.419 1.666 4.880 0.211 1.5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7.6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血容量低,會造成產婦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在其治療過程中,需注重子宮收縮能力的增強與凝血功能的改善,由于手術止血成功率會受到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或凝血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目前對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采取藥物與手術相結合的治療方式,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止血迅速,以壓迫子宮肌層內血管達到止血目的,可為藥物介入爭取更多的時間。縮宮素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誘導子宮收縮,但大劑量的使用有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且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及過敏反應等[8]。
中醫認為,產后出血因產婦在分娩中受分娩創傷、脈絡受損等元氣大傷,形成多瘀多虛型體質,由于瘀血阻滯,瘀可化熱,易引起外邪乘虛而入,瘀熱胞中,瘀血流不出,新血則不生[9]。益母草注射液可治療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等癥狀,具有調理經絡、縮宮祛瘀、滋陰養血的功效。益母草注射液半衰期較長,可有效增強子宮下段平滑肌興奮,加快子宮收縮頻率,清除宮腔內殘留,修復子宮內膜損傷,壓迫肌層止血;另外其藥效較為溫和,可降低產婦血壓升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產婦的出血量、產后惡露持續時間、宮縮持續時間、宮底下降高度及子宮體積等指標的改善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益母草注射液輔助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可縮短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的惡露持續時間,降低出血量,促進子宮收縮,利于子宮復原。
TT、PT及APTT延長提示產婦體內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與凝血酶復合物無法正常運轉,從而引發凝血功能障礙,進而使產婦產后傷口及破裂血管無法通過凝血系統止血,導致嚴重產后出血的發生[11]。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益母草注射液所含鹽酸益母草堿、水蘇堿及益母草素能增加紅細胞變形性,抗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降低血液黏度,調節微循環并壓迫止血,并促進促凝物質進入血液,提高凝血因子活性[12]。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24 h觀察組產婦的血漿TT、PT及APTT均短于對照組,提示益母草注射液輔助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可改善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的凝血功能,控制病情進展。
綜上,益母草注射液可增強子宮平滑肌的興奮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緩解凝血功能障礙,因此其輔助子宮前后壁貫穿縫合術可促進高危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惡露排出,減少出血量,利于子宮收縮及復原,促進凝血功能恢復,且安全性較高,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