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波
(徐州市云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蘇 徐州 221009)
氟元素為機體正常生理代謝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但過多攝入會導致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人們長期生活在高氟環境下,人體通過飲水、空氣、食物、茶葉等介質攝入過量氟而導致的全身性慢性中毒病變,是一種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氟斑牙是牙齒在發育礦化期間,飲用了含過量氟的飲水,導致釉質發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的癥狀之一,且過多的氟會在牙齒發育礦化期進入機體,因此長期居住在飲水中含氟量高地區的學齡前兒童更容易發生氟斑牙[1]。氟斑牙在臨床上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方案,一旦形成可遺留終生,嚴重影響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病區的經濟發展,因此,早期預防、早期控制尤為重要。自1996年開始,徐州云龍區已相繼開展病區村改水措施,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4個病區村的飲水工作大幅降低水氟含量[2]。由于氟斑牙的發生率通常與水氟含量密切相關,本研究將通過對2017、2019年及2020年徐州云龍區4個病區村的8~12歲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病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為高氟地區的學齡兒童氟斑牙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徐州市云龍區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氟斑牙患病率較高的趙店、孫店、姜樓、六堡村4個村莊中的904例學齡兒童的一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包括2017、2019、2020年度學齡兒童分別為288名、158名、458名,根據是否發生氟斑牙分為氟斑牙組(548例)與非氟斑牙組(356例)。納入標準:氟斑牙組兒童符合《牙體牙髓病學》[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通過Dean法[4]診斷確診者;年齡8~12周歲者;一般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3個月內離開過高氟地區者;存在大面積充填物及冠修復體者;伴有根尖炎癥和牙槽骨吸收者等。
1.2 研究方法 參照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調查問卷,由公共衛生專家和氟中毒預防控制專家采用專家論證法,結合徐州市社會學特征制定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父母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口腔衛生知識知曉情況、每餐進食食物種類、喝牛奶次數、每天刷牙次數、使用含氟牙膏情況,將調查問卷中的內容作為自變量,兒童發生氟斑牙作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回歸分析,并對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不同時間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生情況與氟斑牙指數。氟斑牙指數[5]= (0.5×n1+1.0×n2+2.0×n3+3.0×n4+4.0×n5)/總檢查人數 ×100%;其中,0.5~4.0均為加權系數。n1為可疑人數(釉質的透明度與正常釉質比有輕度改變,可從少數白紋到偶有白色斑點,既不能確診為極輕氟斑牙又不能確診為正常牙),n2極輕人數(細小的白色條紋或似紙樣的白色不透明區不規則地分布在牙面上,且不超過牙面的1/4),n3為輕度人數(白堊色不透明超過患牙牙面的1/4,甚至累及整個牙面,牙齒無光澤),n4為中度人數(白堊色不透明遍及整個牙面,并且在唇頰面有微小的獨立的窩狀缺損,形態無明顯改變,常見棕色著色),n5為重度人數(牙釉質表面嚴重受累,明顯發育不全,釉質缺損出現融合,呈帶狀或片狀,甚至影響牙齒的正常形態)。②比較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級別(正常、可疑、極輕度、輕度、中度、重度)的分布情況。③比較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性別分布狀況。④比較2019、2020年高氟地區水中氟含量及8~12周歲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生情況。⑤單因素分析。對影響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⑥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相關影響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時間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生情況 2019年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2017、2020年,2017年高于2020年,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生情況
2.2 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級別的分布情況 2017、2019、2020高氟地區兒童氟斑牙分度均以正常為主,且2020年正常占比顯著高于2017、2019年,2017年高于2019年;發生氟斑牙的兒童中2017年以輕度居多,2019、2020年以極輕度為主,且可疑占比2020年低于2019年;輕度占比2020年低于2017年;中度占比2020年低于2017、2019年,且2017年低于2019年,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高氟地區學齡兒童氟斑牙級別的分布情況比較
2.3 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性別分布狀況 2020年女童氟斑牙患病率顯著高于男童;2020年男童氟斑牙患病率顯著低于2017、2019年,2020年女童氟斑牙患病率顯著低于2019年,2019年高于2017年,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3。
表3 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性別分布狀況比較
2.4 2019、2020年高氟地區8~12周歲學齡兒童氟斑牙監測結果 2019年總區域、趙店、孫店、姜樓、六堡兒童氟斑牙檢出率均顯著高于2020年,2020年六堡兒童氟斑牙檢出率均顯著低于總區域、趙店、孫店、姜樓等地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2019、2020年高氟地區水中氟含量及8~12周歲學齡兒童氟斑牙發生情況
2.5 單因素分析 氟斑牙組年齡11~12歲、母親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年收入 < 2萬元、口腔衛生知識不知曉、每餐進食食物種類較少、基本不喝牛奶、經常使用含氟牙膏患兒的占比均顯著高于非氟斑牙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5。
表5 影響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單因素分析[例(%)]
2.6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家庭年收入低、口腔衛生知識知曉少均是影響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5.104、12.962、6.945,均P< 0.05),見表6。
表6 影響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氟斑牙又稱斑釉或黃斑牙,是一種與飲用水中氟含量過高有關的牙齒疾病,兒童在牙齒發育鈣化期如飲用含氟量過高的水或者使用過量的含氟牙膏可能危害牙胚的造釉細胞,這是一種牙齒發育鈣化期中攝入氟量過高而致的釉質發育不全,該疾病屬于一種地方病,其發病有很大的區域性。本研究中,2019年總區域及不同地區兒童氟斑牙檢出率均顯著高于2020年;2017、2019、2020高氟地區兒童氟斑牙分度均以正常為主,且2020年高于2017、2019年正常例數,2017年高于2019年;患病例數中,2017年以輕度居多,2019、2020年以極輕度為主;2020年女童氟斑牙患病率顯著高于男童;2020年六堡兒童氟斑牙檢出率均顯著低于總區域、趙店、孫店、姜樓等地區,說明改水工程雖然在短期內對兒童氟斑牙癥狀有所改善,但變化效果不大,同時患病性別、分度的分布情況,差異不顯著,需長期進行水質量控制,并對影響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危險因素進行尋找和干預。相關研究顯示,改水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居民用水中的氟含量,降低兒童氟斑牙患病率[5],但本研究中徐州市云龍區高氟地區學齡兒童的氟斑牙檢出率仍較高,因此氟斑牙仍是該地區重視的健康問題。
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氟斑牙患病不僅與水氟含量有關,還與飲食種類、年齡、父母文化程度、牙醫知識、個人衛生習慣、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6-7]。本研究中,年齡大、家庭年收入低、口腔衛生知識知曉少均是影響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氟暴露時間的長短與氟斑牙發生有密切關系,年齡越大,暴露在氟環境中的時間越長,體內蓄積的氟就越多,氟斑牙患病率也就越高[8];相關研究指出,每天都進食奶類、蛋類、新鮮水果、肉類是兒童發生氟斑牙的相關保護因素,主要是由于食物中氟化物吸收取決于氟化物的溶解度和鈣含量,吃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可增加體內鈣量,從而促進氟化物吸收,減少氟斑牙的產生。同時家庭年收入高的兒童,其在平常生活飲食方式種類更加豐富,可以進食更多的奶類、蛋類、新鮮水果、肉類,從而降低其發生氟斑牙的發生率[9-10];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越高,越利于深入了解氟斑牙的發生及發展,進而可對其進行有效預防,減少氟斑牙患病率[11]。此外,相關部門要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提高父母及兒童對氟斑牙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提高人們的自我預防意識,減少氟斑牙對人們生理、心理的損害,提高人們的生活滿意度。
綜上,改水工程雖然在短期內對兒童氟斑牙癥狀在逐步改善,但變化效果不大,同時研究發現影響學齡兒童發生氟斑牙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大、家庭年收入低、口腔衛生知識知曉少,因此該地區政府需認真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持續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改善生活質量,增強口腔衛生知識衛生宣傳,進而減少學齡期兒童的氟斑牙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