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彤,孫東海,朱銀春,孫鵬飛,顧馬旭,李宗澤,謝曉鴻
(浙江萬里學院 設計藝術與建筑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花境是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觀花植物為主要材料,以自然帶狀或斑狀的形式混合種植于林緣、路緣、墻垣、草坪或庭院,在形態(tài)、色彩和季相上達到自然和諧的一種園林植物造影形式[1,2]。是園林植物配置中由規(guī)則式構圖向自然式構圖過渡的一種中間形式,主要表現植物的自然美和群體美。花境能豐富植物景觀層次和色彩,提升城市環(huán)境的綠化品質,滿足城市綠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需求,提升生態(tài)效益[3]。近幾年來,寧波的城市園林建設及管理部門,為了提升城市門面景觀效果,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主城區(qū)道路沿線綠地進行了多次的花境建設及改造,取得了明顯的景觀及生態(tài)效果,為浙江建設“高質量發(fā)展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和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是,花境用于寧波城區(qū)綠地,特別是用于道路沿線,其建造時間還不長,在花境的選址、植物配置及養(yǎng)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為此,針對寧波主城區(qū)道路沿線綠地的花境營造狀況進行了定期的實地調查,調查了花境的規(guī)模、類型及花境植物應用情況,并對花境植物的應用種類、色彩、植物株形配置和花境設計的景觀效果等進行了一些初淺的分析研究,以期為城市綠地的花境建設提供一點參考建議。
調查了海曙、鄞州、江北共3個城區(qū)中心地帶面積都在100 m2以上的花境27個,總面積10374 m2。其中面積最大的桑田路與興寧路交叉路口花境面積1125 m2,面積最小的曙光路與姚隘路交叉路口花境面積106 m2。面積100~200 m2的花境有9個,面積200~300 m2和300~400 m2的花境各有4個,面積400~500 m2的花境有3個,面積500~600 m2的花境有2個,面積600~700 m2、700~800 m2、900~1000 m2、1000~1100 m2、1100~1200 m2花境各1個。以面積100~200 m2的花境數量最多,占1/3;面積小于500 m2的花境數量占74.05%,說明花境大多數面積較小(圖1)。

圖1 不同區(qū)間面積花境個數
花境類型多種多樣,根據花境營造時選用的植物材料可以分為草本花境、觀賞草花境、巖生花境和混合花境等[1],調查的27個花境中,混合花境有19個,草本花境有6個,巖生花境和觀賞草花境各1個,見圖2。根據花境可供觀賞的最佳方位可以分為單面觀花境、雙面觀花境和對應式花境等[4],調查的27個花境中,單面花境有8個,雙面花境有15個,對應式花境有4個,見圖3。喬、灌、草多種植物搭配的混合花境數量偏多,草本花境、觀賞草花境、巖生花境等專類花境偏少,主要原因是專類花境對花境植物的特性了解及設計能力要求較高,而且市場上要有豐富的可供選擇的花境材料;而混合花境可供選擇的花境植物材料比較充足。

圖2 花境類型數量(按植物材料分)

圖3 花境類型數量(按觀賞角度分)
經調查,主城區(qū)道路沿線27個花境共用了植物152種(品種),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7種,多年生草本植物71種,灌木48種,喬木6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都是季節(jié)性栽種,當花境中局部地塊在某個季節(jié)出現泥土裸露時,或者遇到重大活動、重大節(jié)日時,就增加種植一、二年生開花的時令草本植物,品種的種類往往不固定,植物種類選擇隨意性比較大。除了一、二年生植物后,剩下的125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分屬50個科106個屬;其中:禾本科有13種,百合科12種,菊科11種,木犀科6種,忍冬科和薔薇科各5種,虎耳草科、小檗科和鳶尾科各4種,石蒜科、唇形科、山茶科、馬鞭草科、美人蕉科各3種,其它35個科各有1~2種。
基于花境應用需要,按照生態(tài)特性可以把125種植物分為多年生常綠草本、非常綠球根花卉、非常綠宿根花卉、觀賞草、草坪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等9類,125種植物中以非常綠宿根花卉和常綠灌木為最多,見圖4。18種多年生常綠草本在27個花境中,應用頻率較高,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紫嬌花、金邊闊葉麥冬、大吳風草、蝴蝶花、金葉石菖蒲、地被石竹共6種,應用頻率都在9次以上;9種非常綠球根花卉應用頻率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射干、紫葉美人蕉、花葉美人蕉共3種,應用頻率都在7次以上;31種非常綠宿根花卉應用頻率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黃金菊、山桃草、八寶景天、大花萱草、美女櫻、松果菊、美麗月見草、黑心菊、金光菊、大花金雞菊共10種,應用頻率都在9次以上;10種觀賞草應用頻率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蒲葦、細葉針茅、藍羊茅共3種,應用頻率都在6次以上;6種喬木使用頻率較高,都在7次以上,依次為紅楓、花葉槭、羅漢松、黃金香柳、五針松、藍冰柏;33種常綠灌木應用頻率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茶梅、朱蕉、金邊鳳尾蘭、銀姬小蠟、山茶、大花六道木、金葉水蠟、金絲桃、紅花檵木、花葉絡石、花葉香桃木等11種,應用頻率都在7次以上;15種落葉灌木應用頻率排在前1/3的植物,依次為金鐘花、八仙花、金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紅王子錦帶等5種,應用頻率都在6次以上,見表1。3種草坪草主要用于花境周邊鋪植,以供人們觀賞花境時行走或停留。

圖4 不同生態(tài)特性植物數量
這是影響花境景觀效果及質量的重要因素,花境的應用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僅是植物,還包括了藝術、地理、氣象等學科,只有對環(huán)境的整體分析和對植物習性的了解足夠充足,才能在設計花境的時候匹配出合適的植物[5]。27個花境中,有1個觀賞草花境和1個巖生花境,植物應用相對單一,開花植物較少,著重從植物株高、層次、形態(tài)上去設計,而色彩方面也主要考慮葉色,不需要過多地考慮不同植物的周年花期變化,所以還算成功。而其它一些花境普遍存在多年生球宿根花卉種類偏少、對比色不強烈、周年可觀賞時間太短等問題,只好臨時性用一、二年的時令草本花卉來填充,其主要原因是設計師和項目施工員對花境植物種類及其習性了解太少,特別是對市場上現有的花境植物在寧波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下的周年生長表現和觀賞特性掌握不夠,從而也無法在植物主次色系、對比色方面有很好的植物組合。
雖然植物種類不少,但同花期的色相、明度和形態(tài)等差異較大的可組合植物太少,比如黃色花和紫色花、橙色花與藍色花、大圓形葉與狹長形葉等對比植物[6]。從表1可知,應用頻率較高的紫嬌花、金邊闊葉山麥冬、蝴蝶花、美麗月見草等紫色系列草本球宿根花卉,但花的明度、純度、密度等不夠,無法與大花萱草、金光菊等形成強烈對比。灌木雖然有48種,花或葉能達到整株黃色、紫色或紅色的植物太少,僅僅只有朱蕉、銀姬小蠟、金葉水蠟、金鐘花、金山繡線菊、紅花檵木等幾種,而明度較高的只有金鐘花、金葉水蠟和朱蕉共3種。另外,現在園林植物苗木供應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花境植物種類有限,這也會導致花境植物的豐富度受到了限制。現在我國正處在高質量發(fā)展人居環(huán)境、大興花境建設的時期,新優(yōu)花境植物更是一苗難求。國內現在專門研究、開發(fā)和培育花境植物的單位寥寥無幾,再說,花境植物的育種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見效很慢,目前主要還是靠國外引進。

表1 應用頻率較高的各生態(tài)型花境植物一覽

續(xù)表1
“三分種七分管”,花境養(yǎng)護更應該加強管理。27個花境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枯枝、黃葉和殘花沒有及時剪去,裸露地面沒有及時鋪上樹皮、木片等覆蓋物,極大地影響花境觀感。其原因除了養(yǎng)管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和養(yǎng)護工人技術水平較低外,還可能跟政府用于花境的養(yǎng)護預算有關。一般來說,花境的建設投資只用于施工建設一次性費用和養(yǎng)護一年的費用,一年后就交給城市管理部門,而城市管理部門往往按照普通的園林綠地養(yǎng)護費用標準委托園林養(yǎng)護公司維護,安排普通的園林工人進行日常維護,沒有按照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去養(yǎng)護,于是就很難達到理想的花境景觀效果。
花境的作用已經顯現,但還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僅僅通過設計和施工團隊并不能維持花境長期的美觀性,只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臺一些針對于花境建設和維護的優(yōu)惠政策,提高造價和養(yǎng)護費用標準,讓更專業(yè)的設計團隊設計和更專業(yè)的技術工人來養(yǎng)護,才能充分發(fā)揮花境應有的景觀效果。比如南京雨花臺區(qū)在2005年就出臺了《南京雨花臺區(qū)花境建設規(guī)劃》,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花境的規(guī)劃措施,根據這部規(guī)劃雨花臺區(qū)施行了花境的建設[7]。
花卉新品種選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一個新品種的育出,需要包括科學研究、科研人才、種質資源、生產試驗以及勞動力等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8]。一個好的新品種獲得,需要幾年到幾十年的創(chuàng)制、培育、繁殖、觀察等一系列的過程。行業(yè)管理部門可以組織苗木生產企業(y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發(fā)揮高層次科技人才和科研平臺優(yōu)勢,開展花境植物材料的育種工作,并給予一定的研究經費投入。
苗木生產企業(yè)應該看準目前花境建設發(fā)展正在興起的態(tài)勢,針對目前花境植物材料一苗難求現狀,及時轉型生產花境植物。生產上要向規(guī)模化、機械化、自動化、工廠化、標準化發(fā)展,采用輕基質無土容器培育花境植物,減少大量勞動力,避免對農田土壤結構的破壞。容器育苗具有苗木健壯、整齊度高、成長速度快、繁育周期短、成活率高、栽植不受季節(jié)限制、種植施工便利、綠化效果好等優(yōu)點[9~11]。
我國幅員遼闊,野生花卉種質資源豐富,可以調查當地自然分布的鄉(xiāng)土植物,通過馴化、誘變、雜交等途徑,篩選培育出抗性佳、品質好、價值高的花境用途新品種[17]。比如寧波在21世紀初就對自然分布的野生花卉進行了調查,獲得了芙蓉菊、大吳風草、草珊瑚、紫金牛、濱柃、杜若、白芨等多種園林觀賞價值高的植物[12],其中大吳風草、紫金牛、濱柃已經被廣泛應用,這些鄉(xiāng)土植物源自本地,適應性強,維護簡單,是很好的花境植物材料。
花境的建設并不僅僅只是施工方或者設計師單方面的責任,要想建設一個美觀性強,時間長的花境需要實施花境的各個單位都積極參與進來,在花境建設規(guī)劃設計前設計師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建設過程中以及建設完成后要請專業(yè)的團隊來施工和養(yǎng)護,并加強政府的監(jiān)督管理作用,保證花境建設的質量。
花境的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很復雜,涉及到了諸多學科,比如氣象學、環(huán)境心理學、植物學、設計美學等。設計師要充分了解花境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當地氣候環(huán)境,了解場地現狀,盡量多挖掘、采用鄉(xiāng)土植物,進行科學的植物配置,確保花境植物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jié)都能展現花境的最佳觀賞效果[13]。
加大對花境的建設和養(yǎng)護資金的投入,選擇專業(yè)的養(yǎng)護管理團隊,對養(yǎng)護工人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培訓,提升施工和養(yǎng)護工人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讓他們掌握與花境有關的知識,對植物的種類有基本的辨別。同時,提高工人的待遇,使工人更加安心地做好施工和養(yǎng)護工作,注意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常見的養(yǎng)護問題,確保花境植物良好生長,保障花境有持續(xù)的高品質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