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平,劉中兵,張 思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園林園藝學院,湖北 武漢 430415)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為應用型民辦高校,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園林專業是傳統農學專業之一,應用性極強。培養具備園林植物應用與養護、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施工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能在城鄉建設、園林行業從事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園林植物應用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本校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目前園林專業在國內很多農林類院校以及地方學院都有開設,但是很多剛畢業的學生無法勝任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不能滿足園林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1],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專業技能掌握不夠。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本科生就業壓力日趨加大,為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緩解就業壓力,高等教育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2]。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但當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3],校企合作很多還停留在表面,存在合作形式單一、合作深度不夠、功利色彩重等諸多問題[3,4],因此如何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對于培養園林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園林專業為例,主要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半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激勵機制、雙導師制、假期特訓營等個六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5]。園林專業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而且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精神,為了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在國內率先引進來自植物應用、工程和設計行業類等多名工匠型教授,結合植物應用、植物栽培管理、園林工程及園林規劃設計等課程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指導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技能。
“雙師型”教師是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6],側重強調教師的雙能力;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7],雙師型教師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中堅力量。很多應用型的高校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路徑進行了研究[8~11],近幾年本學院深入推進專業教師的轉型發展,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鼓勵專業教師結合專業特色積極投入“魅力校園”建設和校企合作項目,把教師轉型發展成效作為教師考核和職稱晉升的評價指標,以此推動教師轉型的積極性。這一舉措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院內多名教師轉型發展獲得院系肯定,并在職稱晉升上予以了傾斜,轉型發展使得雙師型教師隊伍逐步得到壯大。
通過采取與用人單位交流、優秀校友反饋、合作企業調研等多個途徑了解園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踐教學。園林專業教學內容分為公共課程類、基礎課程類、植物課程類、設計課程類、工程課程類及相應的實踐課程六大類型,各課程類包含的課程見表1。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以培養學生實用技能為核心,開展實踐教學模式、內容、方法和管理體系的全面改革[12]。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在于實踐教學的深入改革,通過校企的深度融合,讓企業技術人員走進課堂,帶給學生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促進專業與產業、與職業的有機銜接。來自行業內的工匠型教授主要承擔課程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類的課程教學,應用性和實操性強的實踐類課程由技術和資源占優勢的企業專家和校內教師共同承擔。大四上學期允許學生到企業相應崗位實習,學生可以憑借實習內容和企業給予的實習評價在學院申請相應的選修課程學分,以此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實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技能,為后期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表1 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讓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高等教育過程,把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端與高校人才培養的供應端進行鏈接,做到校企融合、學有所專、學以致用的一種培養模式[13]。為滿足企業緊缺人才的需求,本專業推行了半程式訂單培養模式[14],部分學生在校修完本專業2~3年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后,再根據其自身的職業規劃進入企業實習,企業結合學生的定位,對學生進行分組訓練,由經驗豐富的不同崗位企業導師帶領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半程式訂單培養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學有所專、學有所用,既滿足了企業的人才儲備培養需求,讓學生更快適應職場環境,又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促進校企共融共贏[15]。半程式訂單培養模式已經連續運轉三屆,目前已有多名畢業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學生反饋良好。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實習開始的一個月,學生可以在企業的不同崗位進行輪崗,再結合自身的定位和企業導師的評價確定自己的實習崗位,這一彈性實習制可以讓學生真正認清自己的職業定位,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工作崗位,也讓學生提前找到職業歸宿感。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實習積極性和提高實習效果,校企聯合制定激勵機制,對學生實習的成果進行評定,對于實習表現優異的學生企業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并作為優秀代表在下一期的實習環節進行總結發言和經驗交流,促進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學生實習結束后根據雙向選擇,可以與實習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實現校企的無縫對接。
雙導師制是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培養各要素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學生得到知識技能、教師得到能力提升、企業得到實用人才、學校得到發展目標的一項有效舉措[16]。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學校聯合企業共同推進項目進程、技術突破等,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教學內容優化和實習實驗條件共享共建,實現企業標準與專業標準融通對接,共同服務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發展,獲得雙贏。雙導師制也為學生畢業論文順利完成保駕護航,目前結合校園園林建設和企業項目的畢業論文選題比例也逐年上升,畢業論文的完成質量也不斷提高。
為了突出學生能力培養,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以校園綠化中心為依托,開展假期特訓營,采取“項目驅動,任務導向”的實踐模式,以培養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樹木修剪、植物造景等方面的技術能手。在校學生以工學結合的方式從事實踐活動,在鍛練吃苦耐勞精神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技能。
通過多種途徑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在本校園林專業學生中初顯成效,采取外引內培的方式使得師資隊伍得到加強,現已有4名工匠教授和3名企業高級工程師參與實踐教學,同時有4名教師成功轉型為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市場需求密切接軌,與合作企業簽署半程訂單式實踐班已完成兩屆學生的培養,第三屆學生即將開班,已有10多名學生成為企業急缺人才;參加假期特訓營的學生在工作中更能吃苦創新,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好評。雙導師制的推行讓三分之一的畢業論文選題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適當的激勵機制更有利于師生成長。
當然,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目前教學環節大部分在學校完成,企業參與度有限,需要進一步利用企業優勢資源,將部分校內實踐與企業掛鉤,以項目形式開展,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和勞動理念融入學生思想,為學生進入企業做好鋪墊;企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主體,“企業家進課堂”和雙導師制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方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和企業要在政策層面開通綠色通道,建立合理有效的機制,讓“企業家進課程”成為常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隨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和提升的,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斷創新與實踐,為社會輸入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以能力培養和專業教育為手段,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途徑有多種,校企合作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校企合作可以整合高校與企業不同資源和力量,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本校園林專業在摸索校企合作的方式上,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進一步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實現效益最大化,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以期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區域地方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