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妮,郭詩宇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1](教職成[2019年5號])文件要求,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設智慧課堂和虛擬工廠,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和個性化學習。
在云計算、物聯網時代,關于教育信息化,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從《教育規劃綱領》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2],再到2019年2月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3],對信息化教學工作進行了重要的部署,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落實的措施。職業教育和互聯網相融合[4],使其課程建設、教學過程、學習行為、學習成果評價都有了創新和發展。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旅游類專業教學中進行應用是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和建設的需求[5]。
信息化教學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6]。教學內容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7]。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
信息化教學手段是指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以網絡為基礎、多媒體環境為支撐的現代信息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的核心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實現課堂教學中“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理論問題應用化、學習過程工作化”解決傳統人才培養中“學習(理論)”與“工作(實踐)”相脫離的問題,其特點與現代職業教育的需求高度一致,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和建設的必然需求。
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經驗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建構主義教學的要素,即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按照建構主義的理論,教學環節的設計有以下幾個步驟: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通過線上互動和線下引導,促進角色轉變。老師從傳統的“灌輸者”變為“引導者”,而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建構者”,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使用職教云進行在線授課,需要進行職教云上的課程建設、使用、考試測評和學生管理。教師在職教云平臺建設課程的在線課程,課前,學生在職教云平臺自主探究學習,授課時教師引導小組討論,答疑解惑,總結點評,課后,教師在職教云平臺布置任務。教學活動從課前知識預習、課堂互動學習、課后拓展,實現了充分的師生互動;課堂簽到、問題搶答、互動提問、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課后拓展作業等,在線教學平臺的運用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職教云平臺的大數據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收集數據,為教學提供數據支撐,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圖1、表1)。

表1 基于職教云平臺的信息化課堂教學過程
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授課使用和職教云平臺的使用比較相似。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還將餐巾折花技能大賽在超星學習通平臺舉辦,將競賽目的、競賽內容、競賽安排、作品展示上傳到超星學習通平臺,其他同學、教師在線點評、交流,對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
4.2.1 全國導游之家 APP
“導游業務”課程使用全國導游之家APP,讓學生實訓導游帶旅游團的工作過程,如查看旅游團行程信息,了解旅游行業、企業新聞、咨詢,通知游客旅游信息等。這個APP里還展示導游的基本資料、工作記錄、游客對其評價等。
4.2.2 微軟小英App
“旅游情境英語”課程,使用這款“人機對話”學習軟件,在旅游情境英語的學習模塊,有在機場、交通工具、在酒店、在外就餐、旅游準備、旅游景點等場景,涵蓋了60多項對話話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這款軟件選擇需要練習的對話情境,和語音機器人進行對話練習,隨后會根據學生的對話表現打分,讓學生可以通過練習得到反饋,不斷提升英語口語。在語音訓練模塊,學生通過音標發音的文字講解,觀看發音口型的視頻,糾正不準確的發音,在完整的英語句子中練習標準語音。
4.3.1 旅游景點虛擬體驗軟件
旅游景點VR體驗軟件使用于“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講解”,VR 軟件配合VR投影屏,展示湖北旅游景點的視頻,讓學生在練習景點講解時有情境設置,更容易融入導游講解的課堂。
4.3.2 旅行社銷售管理實訓軟件
“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使用了旅行社銷售管理實訓教學軟件,進行在線旅行社銷售實訓的授課。通過這個軟件,可以在虛擬仿真情境下,讓學生實訓操作旅游線路查詢、標準線路收客報名、旅游線路銷售等實訓任務,體驗旅行社的崗位工作任務(表2)。

表2 旅行社銷售管理實訓任務
教學團隊的教師們進行了一系列信息化手段的課程建設,拍攝了多個和授課內容相關的微課,如“微信營銷”“如何當好地陪導游”“旅游動機”等,進行了網絡課程的建設,如“湖北旅游導游講解”“旅行社經營管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學實務”,豐富了在線教學資源。
教師要關注學生在線課出勤、課堂討論及隨堂作業完成、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加強課堂管理與督促。教師在授課時可多組織幾次簽到,防止學生簽到后未實際參與課堂學習,多提問,多互動,多布置和專業相關的作業,要求學生使用信息化程度高的方式提交作業。和輔導員一起加強班級學風建設,樹立優秀學生榜樣,對學生們的學習多鼓勵、多反饋,促進同學們比、學、趕、超優良學習風氣的形成。
加強教學信息化手段的學習,如職教云、超星學習通的使用、提高線上教學組織能力。由優秀教師開展在線公開課,在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方面進行引領。召開教研室會議,進行教學經驗的分享與交流,讓老師們相互借鑒,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根據實訓課的特點及其對實訓室及相關設備的要求,實踐操作必須在實訓室開設的實訓課,在線授課可以進行理論部分的教授和在線考核,可以讓學生看實踐操作的視頻,形成感性認識,在線下的實訓室再進行實踐操作的授課。
授課盡量避開在線平臺的擁擠時間段;在開展在線授課時,可以使用兩個平臺,如職教云和QQ群,減輕職教云平臺在授課高峰時間段的運行壓力,課堂在線互動的學習任務有一部分通過QQ群來完成。授課前對教學用電腦進行維護,確保功能正常。
充分利用國家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料,豐富線上教學資源。及時完善和收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課程PPT、教學教案等教學文件。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資源,豐富線上教學內容。同一門課的授課教師開展備課討論,分配備課任務,共同建設課程資源。
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網絡課程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都可以交流,在校外實踐課堂、專家課堂,學生與校外專家、企業兼職教師進行交流學習。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由過去的獨立式、被動式學習者轉變為探究式、合作式、創新式的學習者,教師發展成為研究型、創造型、學習型的教師,從而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教師團隊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收集課程教學的數據,實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分析后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進度,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更新教學內容,對課程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