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波,張文強
(1.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北京 100040;2.木材節約發展中心,北京 100040;3.國家木材與木制品性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 101102)
松科木材紋路獨特且優美,能極好地體現出自然美,且材色柔和,干燥容易,握釘力強,木材的抗彎強度、抗沖擊力良好,被廣泛應用于室內家具、建筑、戶外步道及橋梁等設施的建造中。
國家標準GB/T 16734-1997、GB/T 18513-2001中規定了中國主要木材及中國主要進口木材的科學名稱及產地等。其中,火炬松隸屬松科松屬樹種,原產美國。我國江蘇、廣東等地有引種栽培;輻射松隸屬松科松屬樹種,原產于美國加州的一些海島上。紅松隸屬松科松屬樹種,產于我國東北地區,在朝鮮、日本及俄羅斯等遠東地區亦有分布;落葉松隸屬松科落葉松屬樹種,分布于吉林、內蒙古等,生長在海拔300~2800 m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及朝鮮也有分布。
鑒于市場上木材貿易商難以準確辨別上述4種松科木材,本文將從火炬松、輻射松、紅松及落葉松的細胞構造特征進行比較分析,以便將這4種易混淆的針葉材從科學的角度區分開來。一方面可以為一線檢驗檢測人員提供鑒別依據,另一方面也可對木材貿易加工企業在選材鑒別時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所用試驗材料收集于國內各大木材市場。
放大鏡、壁紙刀、奧林巴斯體視顯微鏡、奧林巴斯正置熒光顯微鏡、生物培養皿、丙三醇、尖頭鑷子、載玻片及蓋玻片。
將1.5 cm×1.5 cm×1.5 cm規格的小試塊編號后置于沸水中,逐步排出木材細胞腔的水分,采用經軟化后的試樣,用鋒利刀具在試樣表面輕輕拖過,切成小而薄的切片置于盛有去離子水的培養皿中。分別切取各試樣的橫、弦和徑三個切面,然后對各切片進行封片,并對橫切面體視圖進行拍攝,最后觀察并拍攝橫、弦和徑三切面的構造特征并記錄保存。
3.1.1 火炬松
邊材色淺,心材黃色至紅褐色,心材與邊材區別明顯(圖1)。早材至晚材急變。生長輪明顯,不均勻。木材具光澤及濃厚的松脂氣味。木材結構較粗,紋理斜或直。木材軸向樹脂道在肉眼下非常明顯(圖5)。

圖1 火炬松實物
3.1.2 輻射松
生長輪明顯且較寬。早材至晚材急變。心材與邊材區別明顯,邊材黃白色,心材黃紅色(圖2)。具軸向樹脂道(圖6)。木材結構粗至略粗,均勻,紋理直。

圖2 輻射松實物

圖3 紅松實物
3.1.3 紅松
木材氣味濃、具光澤。生長輪稍明顯,生長輪之間晚材帶深,寬度較均勻。邊材與心材區別明顯,邊材淺黃褐至黃褐色帶紅,心材紅褐色(圖3)。早材至晚材緩變。木材結構細而均勻,紋理斜或直。軸向樹脂道橫切面上在肉眼下呈淺色斑點狀,數多,單獨(圖7)。
3.1.4 落葉松
心材與邊材區別明顯,邊材黃褐色,心材紅褐色至黃紅褐色(圖4),早晚材急變。軸向樹脂道在肉眼下上可見,放大鏡下明顯,數量較少,呈淺色斑點狀,多分布于晚材帶(圖8)。生長輪明顯。輪間晚材帶常呈紫紅色,寬度易變。木材結構中至粗,不均勻,紋理直。

圖4 落葉松實物

圖5 火炬松體觀(×10)

圖6 輻射松體觀(×10)

圖7 紅松體觀(×10)

圖8 落葉松體觀(×10)
3.2.1 火炬松
晚材管胞形態為方形、橢圓形或長方形,早材管胞形態為方形、長方形或多邊形(圖9)。具紡錘形木射線和單列木射線兩類:紡錘形木射線具有徑向樹脂道,在徑向樹脂道上方和下方的射線細胞寬2~3列,兩端為單列射線,射線高5~12細胞(圖13),單列射線高多數4~15細胞。交叉場紋孔為松木型,數量為1~3個。軸向管胞在徑切面上具緣紋孔為1~2列(圖17)。

圖9 火炬松橫切面(×40)

圖10 輻射松橫切面(×40)
3.2.2 輻射松
早材管胞形態為長方形、多邊形、方形,晚材管胞形態為方形及長方形(圖10)。具紡錘形木射線和單列木射線兩類:單列木射線高多數為3~15細胞;紡錘形木射線具有徑向樹脂道,在徑向樹脂道上方和下方的射線細胞寬2~3列,兩端為單列射線,射線高3~13細胞(圖14)。交叉場紋孔為松木型,數量為1~3個(圖18)。軸向管胞在徑切面上具緣紋孔為1列。
3.2.3 紅松
早材管胞形態為多邊形和方形,晚材管胞形態為多邊形及長方形(圖11)。具紡錘形木射線和單列木射線兩類:紡錘形木射線具有徑向樹脂道,在徑向樹脂道上方和下方的射線細胞寬2~3列,兩端為單列射線,射線高3~12細胞,單列木射線高1~16(多數3~8)細胞(圖15)。交叉場紋孔窗格狀,稀松木型,數量為1~4個(圖19)。軸向管胞具緣紋孔為1列。樹脂道泌脂細胞壁薄,常含擬侵填體。

圖11 紅松橫切面(×40)
3.2.4 落葉松
早材管胞多邊形,晚材管胞近圓形、橢圓形(圖12),早材管胞徑壁具緣紋孔主為2列,對列。軸向薄壁組織未見。具單列木射線和紡錘形木射線兩大類:紡錘形木射線具有徑向樹脂道,在徑向樹脂道上方和下方的射線細胞寬2~3列,兩端尖削為單列射線,射線高2~16細胞,單列射線高2~34細胞(圖16)。木材軸向管胞在徑切面上具緣紋孔達1~2列。射線管胞內壁鋸齒未見,外緣波浪形(圖20)。交叉場紋孔云杉型,少數杉木型,數量多達2~8個。

圖12 落葉松橫切面(×40)

圖13 火炬松弦切面(×100)

圖14 輻射松弦切面(×100)

圖15 紅松弦切面(×100)

圖16 落葉松弦切面(×100)

圖17 火炬松徑切面(×200)

圖18 輻射松弦切面(×200)

圖19 紅松徑切面微(×200)

圖20 落葉松徑切面(×200)
綜合分析觀察結果可以看出,火炬松、輻射松、紅松與落葉松的構造特征特別是在心邊材顏色、生長輪、早晚材、軸向薄壁組織、管胞、交叉場紋孔存在較大差異。
(1)材色差異。4種松科木材心邊材區別均明顯,火炬松與落葉松心材均為黃色至紅褐色,而輻射松心材黃紅色,紅松心材紅褐色,并且輻射松邊材要比其它3種木材的顏色要淺,為黃白色。
(2)生長輪差異。火炬松、輻射松及落葉松生長輪很明顯,而紅松生長輪不明顯。火炬松生長輪不均勻,輻射松生長輪較寬,紅松生長輪甚窄,落葉松輪間晚材帶常呈紫紅色,寬度易變。
(3)早晚材差異。火炬松、輻射松及落葉松早材至晚材急變,而紅松早材至晚材為緩變。
(4)軸向薄壁組織差異。 火炬松、輻射松及落葉松軸向薄壁組織集中在晚材帶,火炬松軸向樹脂道較大,肉眼下很明顯,輻射松軸向樹脂道呈弦向排列,落葉松軸向薄壁組織呈淺色斑點,數少,而紅松橫切面上軸向樹脂道在肉眼或放大鏡下數量較多且單獨分布,呈淺色斑點狀。
(5)管胞差異。在橫切面上火炬松、輻射松及紅松的早材管胞形態均呈長方形、方形和多邊形,而火炬松在橫切面上晚材管胞形態呈長方形、方形及橢圓形,輻射松晚材管胞形態呈長方形及方形,而紅松橫切面晚材管胞形態呈長方形及多邊形。而落葉松早材管胞形態為多邊形,晚材管胞形態呈橢圓形及近圓形。
(6)交叉場紋孔差異。火炬松及輻射松交叉場紋孔為松木型,1~3個,紅松交叉場紋孔窗格狀,稀松木型,1~4個,內壁具微鋸齒,外緣波浪形。而輻射松交叉場紋孔為云杉型,少數杉木型,2~8個,射線管胞內壁鋸齒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