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彤, 何曉麗, 李思佳, 李思潔, 袁佳慧
(湖北文理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襄陽市是湖北省五大革命老區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具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與陜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浙江嘉興南湖等知名紅色革命景區相比,襄陽紅色景區發展情況并不樂觀,還未建立專屬紅色旅游品牌,較多紅色旅游資源亟待開發。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國內關于紅色旅游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加[1~3],但立足襄陽市的卻鮮見報道。例如:王雷等[4]通過SWOT分析法對襄陽市的紅色旅游發展做出了研究,主張精品項目謀劃、積極開發旅游產品、加強統籌規劃和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投入。因此,為促進襄陽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需提供較多案例進行研究。本研究以襄陽市紅色旅游景點為樣本,通過實地調查和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試圖摸清襄陽市紅色旅游發展現狀,探討該市紅色旅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顯示,襄陽現存革命文物近50處,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遺留下的革命遺址有110多處[5],如襄陽烈士陵園、棗陽市革命烈士陵園、老河口革命老區等。20世紀20年代,襄陽作為鄂西北革命運動中心,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領導人之一的蕭楚女多次到襄陽開展革命活動。這些革命文物和遺址都傳承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隨著愛國教育、紅色教育的積極開展,襄陽市紅色旅游游客主體逐漸向青年一代轉移,開展的紅色課堂受眾也多為青少年。據不完全統計[6],襄城區蕭楚女紀念館、襄陽市革命烈士陵園、棗陽黃火青故居、老河口袁書堂烈士紀念館等10個市黨史教育基地,每年約有8萬余名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前往祭奠,其中襄陽市革命烈士陵園接待180個單位3萬余名(未成年人近1.5萬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紅色革命基地,感受著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紅色精神的熏陶。此外,紅色旅游中也伴隨著避暑度假、休閑娛樂、商場購物等多元化方式,受眾愈趨廣泛[7]。
襄陽市紅色旅游的發展受到襄陽旅游局以及相關部門和專家的高度重視。《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加快旅游服務設施智能化建設[8]。2021年發布的《2021年度全省服務業“五個一百工程”重點項目建設計劃》中,襄陽市有兩個旅游服務業項目列入重點計劃目錄中,這有利于推動襄陽市紅色旅游的進一步發展[9]。
紅色旅游景區內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按旅游景區標準建設了停車場、購物中心、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景區與高速公路的連接得到進一步完善。秉持著“智慧旅游”理念,旅游景區通過旅游大數據,重點推進門票線上銷售、自助游覽服務、進入景區車輛預約管理等項目,這使得紅色旅游更智能化。
襄陽市現有的紅色旅游景區,如鄂豫邊區革命紀念館、張自忠殉國處紀念園、老河口革命老區等紅色旅游景點,主要以紀念館、紀念園的形式呈現,資源雖多,但形式單一,創新度較低。一方面,片面注重景觀的開發,單一形式的游覽方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游客游覽時走馬觀花,無法真正體會到紅色資源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大部分紅色旅游產品注重形式,缺乏核心內容,尚處于初級階段,旅游營銷模式、項目內容過于程式化、簡單化、同質化[10],對游客的吸引程度較低,減短了游客在景區的游玩時間。由此看來,資源開發不足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首先,襄陽市的紅色景區多位于鄉村城鎮,自駕游的旅客在景區較難找到合適停車位;其次,景區內的公共設施如公共廁所、公共椅,使用年限較長,衛生安全條件不夠完善;另外,景區周圍的賓館,農家樂多為當地人所開,食物種類少、價格昂貴,質量良莠不齊,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此外,旅游交通體系的構建仍不完善。如南漳、棗陽、宜城等縣市的紅色旅游景點遠離城市中心,公共交通難以抵達,只能依靠游客自駕,導致游客前往體驗的欲望減退。因此,紅色旅游配套設施的完備亟待解決。
來襄陽市游玩的旅客多選擇古隆中、唐城、漢城、春秋寨、五道峽等A級景區,而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紅色景區卻鮮為人知,甚至無人問津。通常來紅色景區旅游的游客以研學為主,或者把紅色旅游作為其他旅游行程中的補充,順帶觀光。目前襄陽市的紅色旅游游客多以本地人為主,在旅游淡季時,游客更是寥寥無幾。如何吸引游客,增強游客對紅色旅游的意愿,成為制約襄陽市紅旅發展的一大難題。
襄陽市的紅旅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推廣宣傳覆蓋面較小。據問卷調查顯示(圖1),即使大部分被訪者是接收信息迅速的青年游客,仍有24.27%的游客對紅色景區不怎么了解。可見襄陽市在紅色旅游宣傳力度較小。景區宣傳在旅游收益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宣傳方案尤為重要。

圖1 游客對紅色景區的了解程度
要利用好紅色旅游資源,首先就要進行科學地規劃。襄陽市可借鑒其它地區紅色旅游發展的成功案例,例如,“紅+綠”“紅+古”、主題公園和參與互動等模式,各個模式之間相互補充相互結合[11]。此外,根據襄陽市不同區域發展實際,應采取不同發展模式。如南漳縣風景優美,自然風光好,可采取“紅+綠”模式,把紅色旅游與自然生態旅游結合,既能滿足游客的觀光需求,又能助力紅色景區的發展。谷城薤山旅游度假村、老河口百里丹渠景區運營可借鑒延安西柏坡紅色勝典景區、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大別山紅色旅游區等備受游客青睞的景區,打造專屬文化品牌。當然,在挖掘旅游資源時,需揚長避短,善于借鑒國內外旅游資源開發的經驗,避免出現庸俗化現象[12]。
紅色旅游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景區不僅需從“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完善基本設施,更要從“商、養、學、閑、情、奇”等方面提升大眾旅游體驗。在硬件方面,應完善相關食宿設施,設置娛樂項目,豐富景區內的衛生系統,交通工具等。景區內可開展不同活動(圖2),如文藝演出、放映抗戰電影、VR歷史體驗館,也可結合當下流行的劇本殺,進行情景演繹,寓教于樂。在軟件方面,提高服務水平,實施好以服務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13]。例如:在景區配置專業講解員、科學合理的監管體系等。

圖2 游客更希望紅色景區開展的活動
襄陽市可與周圍城市打造旅游帶,達到引流效果。借助2021“襄十隨神”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戰略這一有利條件[14],加強聯動效應,打造城市圈紅色旅游專線。如與肖堰抗日烈士陵園、金崗山烈士陵園、官山鎮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旅游景區合作,科學開發旅游線路,有效整合紅色資源,發揮城市圈的群體效應,增加襄陽市紅色景區的競爭力。此外,也可開通襄陽市紅旅主題線路,打造襄陽市區+宜城+棗陽紅色線路,襄陽市區+老河口+谷城紅色線路,有計劃地實施紅色旅游線路的開發,提高游客的參與性。
信息網絡不斷發展,傳播變得更加簡單且迅速。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讓科技創新助力紅色文化的發揚。例如:將革命烈士的事跡制成海報、拍成電影等多種形式傳播。設計紅色旅游app以讓人們更方便地享受紅色旅游這一過程。對于外地游客可利用火車站進行廣告投放,微信小程序,支付寶,美團等app功能進行線上宣傳,也可通過微博,抖音等流量平臺進行小視頻推廣,文旅宣傳。對于本地游客除可采取上述方式外,還可組織各單位定期紅色旅游、中小學定期紅色游學、紅色教育進校園等形式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