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山西路橋橋隧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高速公路工程的全線長度是26.33 km,起訖樁號是K152+518~K178+858,采用的是雙向六車道,設計的行車速度是120 km/h。通過綜合分析了項目現場地質條件與施工要求,確定瀝青混您圖路面的上面層是(厚度是4 cm)SMA-13改性瀝青混凝土。
(1)瀝青選擇的瀝青為SBS(I-D)改性瀝青(品牌是“殼牌”),所有瀝青料必須經過項目監理工程師抽檢達標后才能夠進入施工現場。
(2)粗集料采用的是輝綠巖碎石(粒徑范圍是5~10 mm、10~15 mm),石灰巖碎石(粒徑范圍是3~5 mm)。所有的粗集料必須確保干凈、干燥,且各項性能參數滿足技術標準規范基本要求。
(3)細集料選擇的是石灰巖機制砂(粒徑范圍是0~3 mm),且保證機制砂處于潔凈與干燥的狀態,其相關性能參數都滿足技術標準規范要求。
(4)填料選擇的是礦粉,通過檢測完全符合技術標準規范要求,而且供應充足。
(5)木質素纖維選擇的是顆粒狀木質素纖維,通過檢測其相關性能參數均達到了技術標準規范及工程設計要求。
(1)SMA混合料的目標配合比設計詳見表1。

表1 SMA混合料的目標配合比設計
(2)SMA混合料的生產配合比詳見表2。

表2 SMA混合料的生產配合比
(3)SMA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詳見表3。

表3 SMA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此項目中選擇的拌和站是間歇強制式,在SMA混合料的拌和過程中需要對改性瀝青量與礦料量進行嚴格控制,同時改性瀝青的溫度應處于165~170 ℃,礦料的溫度處于185~195 ℃,SMA混合料的出廠溫度處于175~185 ℃。此外,SMA混合料的攪拌時間控制在60~65 s,而試拌時間是45 s,干拌時間是15 s。采用人工方式將木質素纖維加入到自動投放機之中(自動投放速度控制為10 s/盤)。
在SMA混合料運輸之前需要將車廂的內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勻地涂抹一層隔離劑,以免瀝青和車廂板出現黏結。正式裝車之前應認真、全面檢查車廂的內表面清潔度,確保其無任何的污染現象。同時運輸階段需要覆蓋篷布,保證車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免運輸過程中出現灑漏。
此項目選擇的攤鋪施工方式是2臺聯合鋪筑(1臺是可伸縮式的攤鋪機,最大的攤鋪寬度是21 m)。結合試驗段的攤鋪施工效果確定的攤鋪系數是1.2。為了能夠確保攤鋪的平整度、均勻性,需要提前1 h將熨平板的溫度預熱到120 ℃之上。攤鋪機的夯錘振搗幅度與熨平板的振動幅度應確保平穩,混合料的初始壓實度應≥85%。攤鋪機要勻速行駛(速度控制為2.5 m/min),禁止行駛中突然變向、停頓、加減速,確保連續、均勻以及高溫攤鋪。在混合料攤鋪結束之后,選擇人工方式進行拍邊,以保證邊緣整齊與密實。為了能夠防止混合料出現離析現象,必須合理地控制攤鋪機收料斗,在收抖時必須停止向后送料。等到后一車混合料有效補充之后才能夠把混合料向后輸送,而換車或是收抖階段必須螺旋式降速布料,攤鋪機需要降速前進,且刮料板停止進行送料。同時螺旋布料的高度處在螺旋葉片2/3之上,確保混合料可以均勻、連續性地向兩側輸送,從而防止混合料出現離析現象。結合攤鋪寬度配置合適的熨平板與螺旋葉片,使側擋板和螺旋端之間的距離小于30 cm,以免邊部料發生離析。
攤鋪機起步時需要緩速行駛,然后選擇鋁合金直尺對松浦高程進行檢測,并借助微調傳感器把攤鋪頂面調到指定高程,通過插釬方式對松鋪厚度進行檢測,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在攤鋪施工階段若是無離析、缺料以及不平整等現象需要以人工方式進行修整,則嚴格控制人員隨意在攤鋪面上行走。
首先是初壓階段,確?;旌狭夏雺簾o推移變形現象,及時封閉表面以免熱量過度損失。選用的是雙鋼輪壓路機進行靜壓,然后通過雙鋼輪壓路機進行振動碾壓,施工順序是從攤鋪機搭接位置的縱縫開始,然后由外側至中心、從低到高,每遍碾壓需要將壓路機停在非同一直線上,且呈現為梯隊狀。各斷面應確保一遍初壓時間<3 min,新攤鋪面碾壓時間<10 min;其次是復壓階段,選擇的是膠輪式壓路機,嚴格貫徹“緊跟”與“慢壓”的基本原則,在初壓振壓1遍之后必須及時復壓,同時間隔距離保證≤40 m。各斷面初壓與復壓時間<20 min;最后是終壓階段,在復壓施工長度范圍是35~40 m時,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數量是1臺)進行靜壓收光(遍數是1~2遍),壓路機的行駛速度范圍是4~5 km/h,保證路面無明顯的輪跡。
此外,碾壓施工時需要對壓路機的輪胎進行適量灑水處理,以免與混合料發生粘結現象。壓路機在行駛過程中應勻速、連續行駛,禁止突然加減速、轉向等。針對橋面、通道以及明涵部位需要選擇靜壓施工方式。
在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接縫的數量,上層與下層的縱縫必須錯開,其中熱接縫應錯開0.15 m,而冷接縫應錯開0.3~0.4 m;橫向接縫都選擇垂直式平接縫。在橫縫位置進行人工式篩細料修整。在混合料碾壓施工結束之后,待瀝青冷卻之前選擇3 m直尺對端部的平整度進行檢測,針對不平整部位實施人工式全斷面鑿除處理,以保證表面的平順銜接,以及新混合料和舊混合料之間的有效融合。
此高速公路工程項目中SMA-13改性瀝青路面的上面層外觀平整,無離析現象,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GJ F80/1-2004)相關規定要求實施路面的厚度、平整度以及抗滑性能等性能參數的檢測,具體結果詳見表4。分析檢測結果可知,SMA-13改性瀝青路面的各項性能參數均符合技術標準規范要求,且工程質量驗收一次性通過,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表4 SMA-13瀝青路面相關性能參數檢測結果
以實際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為例,重點研究了SMA-13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主要包含了原材料的選用、混合料的設計、混合料的拌和、混合料的攤鋪與碾壓等,并對施工效果進行了檢測。實踐表明,此高速公路工程項目采用SMA-13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合理、可行,同時路面的相關性能參數指標都滿足了標準規范要求。